如果說新能源汽車的賽場,也分“上下半場”,那么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已達21.6%,實現從無到有的跨越,“下半場”的比拼,戰幕已開。用戶越來越多,如何從“有”到“好”——解決“安全、續航里程、快速充電”這三個“痛點”?近日,記者帶著這些問題,前往在京舉辦的2022新能源汽車大會尋找答案。
安全是產業的持續追求
新能源汽車整車、氫燃料電池、汽車芯片……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政府、海南省政府、科技部、工信部等聯合主辦的此次大會上,40余家企業的核心技術和最新產品悉數亮相,還包含20多場會議、1.3萬平方米展覽及多場活動。
“電動汽車下半場才剛剛開始!”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理事長董揚在大會上直言,電動汽車產業在過去幾十年間的發展中,已初步形成行業業態,核心技術也有一定發展,但未來仍任重而道遠。
首當其沖的就是如何更加安全。其中,新能源汽車熱失控,是車主普遍關心的話題。在此次大會上,記者發現,產業界正在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
“安全是產業的持續追求。”國聯汽車動力電池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馬小利說,為了保證新能源汽車的安全可靠,他們專門打造了一南一北兩個檢測中心,“北京中心落地在懷柔,客戶已經有160余家。目前檢測的項目有320余項,覆蓋的標準也已超過百余項。去年在廣東佛山又建立了一個檢測分中心,總投資是1.2個億,涵蓋了電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這幾大方面。”
據馬小利介紹,他們去年還聯合行業15家電池企業和整車企業一起做了熱失控產氣的分析。“我們發現一旦發生熱失控,5分鐘逃生的預警時間是不夠的,另外,熱失控以后會產什么氣體,這個氣體量是多少,對車內人員到底有沒有危害,這些方面的研究,我們也取得了一些進展。”馬小利說。
好消息是,目前相關解決方案正在開發。“我們預計通過這套方案能夠將電芯預警提前30分鐘,這很重要。”馬小利說:“預警是一定要在電芯出問題的時候就能監測,如果電池包已經熱失控,時間很短,這個危害非常大,無法留足夠的時間讓人逃生。”
智能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性,大家也非常關注。在本屆大會舉辦地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時常有自動駕駛汽車飛馳而過。在這里,用軟件叫車,會有無人駕駛車輛接單,全程自動行駛。
據了解,今年7月北京開放國內首個無人化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核心區60平方公里范圍內,有30輛主駕無人車輛,開展常態化收費服務。
未來,如何讓用戶欣然接受智能新能源汽車?“乘客選擇智能新能源汽車,安全是前提。”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院長高振海說:“未來量產的智能汽車首先肯定是要通過安全測試的驗證,然后是駕乘人員親身體驗的操控性與乘坐的舒適性,這些會成為市場競爭的重點,也是整車企業必須掌握的核心集成匹配技術。”
記者注意到,在本次大會上,從防止誤操作的功能安全,到智能座艙提供更理想的駕乘姿態,再到聲音、觸覺、嗅覺等多模態的人機交互……眾多新技術,顯示出智能新能源汽車會帶來更高品質的駕車乘車體驗。
續航里程能否更高
在續航里程方面,純電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能力已大幅提升。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大會上指出,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創新步伐加快,新型成組技術、高鎳無鈷電池、半固態電池等突破應用,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
在新車展臺上,記者看到,極狐汽車展示的阿爾法S車型續航里程超過700公里,北京奔馳的電動旗艦EQS車型,工況續航里程超過800公里。
據中國科學院科技發展戰略研究所副所長王曉明介紹,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平均續航里程還在500公里區間,今年又進一步提升到600公里甚至更高的續航能力。“新能源汽車在電池能量密度、電耗效率和續航里程等方面的明顯提升,給消費者帶來更大信心。”王曉明說。
大會期間,各電池和車企也不斷爆出“猛料”——中創新航高級副總裁謝秋介紹說,該公司研發的One-stop高錳鐵鋰電池已完成中試,目前正在搭載配套車型進行可靠性實驗,計劃2024年前后面市。他透露,這一電池能量密度達180Wh/kg,續航里程為700公里,可以達到2500次的循環使用壽命。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也透露,該公司最新推出的麒麟電池,采用了NP2.0的安全防護方案,這是寧德時代今年推出的電池結構創新技術,在搭配三元電池的情形下,可實現整車1000公里續航。
動力電池材料科研方面也有好消息傳來。據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黃學杰介紹,動力電池的技術發展主要可以分為高能量和性價比兩條
路線,化學體系的迭代是動力電池行業發展的核心。在他看來,未來動力電池在安全性、可靠性得到保障的基礎上,能量密度可提升50%、價格下降30%。對此,在當前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的基礎上,黃學杰提出第三代動力電池發展方向:高電壓鎳錳酸鋰電池和1000Wh/L高能量密度電池,分別較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能量密度可提升50%。
他預計,到2030年的時候,大多數的電池就會是第三代動力電池。“到2030年,大多數銷售的汽車會是電動汽車,大多數的電動汽車還是使用鋰離子電池,而這種鋰離子電池會是第三代的鋰離子電池,與此同時,充電樁的電能大多數都是綠色電能。”黃學杰說。
充電能否像加油一樣快
“在深圳,100個人買車可能有50個人都是買的新能源汽車,尤其是年輕人。這充分體現出新能源車的快速發展。用戶群體變多,自然就需要解決用戶的痛點。”廣州巨灣技研有限公司總裁裴鋒介紹說,新能源汽車在深圳滲透率已經達到50%,“最大痛點就是充電的便捷性難題。現在是一個快節奏的時代,‘充電一小時排隊四小時’,非常耗時間,這尤其讓年輕人無法接受。”
“充電排長隊,等待數小時”確實是新能源車主最頭疼的問題。不過,記者在此次大會上看到,電池快充、更多的充電站布局正在讓新能源汽車出行變得更輕松。
此次北京大會上,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就頗為引人注意。這款車只需8分鐘就可充電80%,續航里程達500公里。“我們采用的快速充電動力電池及其系統,最大充電速度為普通電池的6倍。”裴鋒說,科技將讓汽車充電跟加油一樣方便。
但極速充電不僅和車有關,也離不開充電設施。盡管我國已累計建成398萬個充電樁、1625座換電站,形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充換電網絡,卻仍然滿足不了新能源汽車數量的快速增長,大家最理想的配套,還是小區內有充電樁,像加油站一樣2公里內有換電站。
在這方面,也有好消息。大會上,來自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的工作人員介紹,充電樁進小區、進商場、進工地,將實現城鄉全覆蓋規劃。其中,南方電網公司已累計建成充電站9000座、充電樁7.5萬個,遍布轄區南方五省區所有縣級及以上城市,明年將實現南方區域所有鄉鎮全覆蓋。
從事新能源汽車充電網建設和運營的特來電公司則開發了“風光儲充放”一體的新能源充電網。這套系統可以進行能量儲存,并調節車輛在用電峰谷的不同時段進行充電。目前該公司正加緊在全國350多個城市中的充電站進行更新和布局。
許多企業推出能源供給及配套設施的里程解決方案。以動力電池制造商寧德時代為例,他們研發的小型換電站,可為新能源汽車快速換電,還可存儲48塊電池。“希望通過最新研發的換電產品,讓電池成為共享資產,化解續航里程、補電便捷性和購置使用成本三大電動車用戶痛點。”曾毓群表示。
新能源汽車戰進入“下半場”,在未來場景中,新的產業生態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引導全球創新,并有望帶動全球經濟加速復蘇。對此,中國科協宣傳文化部部長郭哲認為:“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裝備、材料、制造等全產業鏈,將重塑未來能源和交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