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解麗霞(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華南理工大學基地特約研究員,華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指出:“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最根本的是要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這就要求我們更好把握和運用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上,明確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么樣的目標繼續前進。要發揚歷史主動精神,應對新發展階段的新變化,以深遠的戰略策略開新局;要發揚自立自強精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建設,以豐厚的經驗成就創新篇;要發揚敢于斗爭精神,面對國際形勢發展新變局,以堅定的意志毅力辟新天。
掌握歷史主動,擘畫應對百年變局新戰略
掌握歷史主動、把握歷史規律、運用歷史經驗,是中國共產黨取得一系列豐功偉績的重要法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不畏艱難險阻、直面風險挑戰,頑強拼搏、不懈奮斗,展現出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構筑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形成了黨的光榮傳統。”在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發揚歷史主動精神,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積極探索,建立了符合中國國情和社會主義實際的系列政治制度,初步建立了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政治經濟基礎;在改革開放中,中國共產黨勇于開拓,創建經濟特區,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探索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推進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提出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攻克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社會正經歷百年來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世界經濟正經歷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行徑愈演愈烈,治理赤字、信任赤字、發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無減,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特征更加明顯。大變局帶來的復雜性與不確定性,嚴重影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國共產黨要保持歷史定力、發揚歷史主動,以不變應萬變,以有序應無序,擘畫發展新戰略,堅信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穩固追求各國共同進步的老朋友,尋求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的新力量,以多邊對抗單邊,以公道消解霸道;堅持團結協作的抗疫原則,加強國際聯防聯控,合作試驗研發疫苗與藥物,在全世界凝聚起攜手抗疫的最大合力;堅持開放創新的發展目標,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以開放的思維與創新的舉措,共同推進世界經濟復蘇和科技飛躍發展。
堅持獨立自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
發揚歷史主動精神,把握歷史發展機遇,是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基本要求;堅持獨立自主,堅持中國特色,是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原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獨立自主是我們黨從中國實際出發、依靠黨和人民力量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必然結論。”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實踐中明白,依靠他國他人搞革命是不能取得成功的,毛澤東提出“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探索出適合中國實際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與世界大國關系正常化,在世界舞臺發揮重要作用。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同志指出,“中國的事情要按照中國的情況來辦,要依靠中國人自己的力量來辦”“現在搞建設,也要適合中國情況,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獨立自主地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面對新的戰略機遇、新的戰略任務、新的戰略階段、新的戰略要求、新的戰略環境,盡管國際局勢風云變幻,疊加疫情變化反復難測,中國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在現代化新征程中,要凝練更為深厚的“中國式”特征,發展更具引領的“共同性”范式。一要獨立自主地走好自己的道路,始終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關系,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機制,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二要自立自強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擺在中國人民面前的大事,人類歷史上,沒有一個民族、沒有一個國家可以通過依賴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趨實現強大和振興,要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以中國式現代化逐步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三要踔厲奮發地把好自己的命運,中國依然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積極應對國際國內各種困難局面,最根本的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謀定而后動,厚積而薄發,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發揚斗爭精神,開創國家事業發展新天地
敢于斗爭、勇于斗爭、善于斗爭是中國共產黨的鮮明品格。中國共產黨在內憂外患、民族危難之際,一誕生就銘刻著斗爭的印記,就肩負著斗爭的使命,在革命中戰勝內外敵人,在建設中戰天斗地,在改革中披荊斬棘,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與重大成就,錘煉了斗爭意志,鍛造了斗爭品格,積累了斗爭經驗。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秩序正在快速變化,我們面臨的風險挑戰明顯增多,不想斗爭是不切實際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丟掉幻想、勇于斗爭,在原則問題上寸步不讓、寸土不讓,以前所未有的意志品質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共產黨人任何時候都要有不信邪、不怕鬼、不當軟骨頭的風骨、氣節、膽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可逆轉,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高質量發展與共同富裕并行共進,深化改革開放與外部環境收緊的反向影響,這既需要黨帶領人民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而奮斗,更需要加強斗爭歷練,增強斗爭本領,永葆斗爭精神,為和平發展、為國家穩定、為人民幸福而斗爭。
中國共產黨依靠斗爭成就歷史,更要依靠斗爭贏得未來。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關鍵在于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在危機中重塑競爭新優勢,積極把握發展主動權,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應對一切外部發展的不穩定性;建設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抓住一切協作機遇拓展國際合作朋友圈,推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核心在于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強從0到1的原創性突破,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實現2035年中國躋身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向世界一流科技強國邁進。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重點在于推進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讓勞動成為推動共同富裕的基本動力,讓奮斗成為暢通向上流動通道的基本路徑,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逐步實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