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地、驢下水、收入低、人流出”,是以前陜西省延安市趙家岸村的真實寫照。如今的趙家岸村房屋錯落有致、道路整潔寬闊,村民的生活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趙家岸村之所以能實現華麗蝶變,得益于當地走上了鄉村振興“快車道”。近年來,趙家岸村以鄉村旅游示范村、美麗鄉村示范區為建設目標,借助省級重點鎮建設項目東風,圍繞組織振興、產業振興、生態振興等方面持續發力,探索出一條“鄉風美、生活美、環境美”的新時代美麗鄉村特色發展之路。
為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今年暑假,蘇州大學“小紅柚”實踐團遠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延安市黨建綜合示范點”——陜西省延安市河莊坪趙家岸村開展學習調研,探尋趙家岸村“以黨建為引領、以黨風促民風”、產業聯動、強村富民、鄉村治理、生態宜居的發展之路。這堂“鄉村振興”思政課幫助大學生們領略革命老區鄉村振興新模式,為理解新時代鄉村振興提供了范本。
基層群眾自治,實現黨建引領鄉風美
建設美麗鄉村,鄉風文明是靈魂,支部引領是抓手。大學生們實地走訪了趙家岸村的文化廣場和老年活動中心,看到了一幅“文明鄉風、和諧鄰里”的美麗鄉村畫卷。在參觀和走訪過程中,大學生們觀察到村內道路沿線張貼著“社會平安和諧,人民安居樂業”等醒目標語,感受到了當地鄉風改善熱潮。趙家岸村堅持“群眾提、黨員動、書記跑”原則,以黨群服務中心為主陣地,立足村情廣泛開展移風易俗活動,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目標,在全村掀起倡導真善美的熱潮,切實推動民風改善。
一二三產業融合,實現強農富民生活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源動力。大學生們先后對趙家岸村“兀里紅謠”民宿、電商直播點和農產品種植基地進行調研,了解到趙家岸村已經建成了生態苗木花卉區、大棚果蔬采摘區、休閑趣味垂釣區和農耕文化體驗區等集休閑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產業圈。同時,該村引進延安市兀里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合力開發趙家岸村窯洞民宿項目,盤活閑置資源,著力打造“回歸鄉村、回味鄉愁”的窯洞民宿集群,增加村民收入。經過幾天的實地調研,大學生們實實在在感受到趙家岸村翻天覆地的變化,深刻體會到當地村民滿滿的幸福感、獲得感與自豪感。
趙家岸村干部帶領蘇大學子參觀農產品種植基地
鄉村人居環境治理,實現生態宜居環境美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趙家岸村以農村可持續發展為核心,圍繞人居環境改善和基礎設施完善兩方面,大力開展環境衛生治理、垃圾回收利用、農村廁所革命等“七舉措”,全力打造生態環境高顏值、鄉村振興高質量。在村委會,大學生們聽村里老人講述趙家岸村近幾年的環境變化。“曾經村里污水亂流、垃圾亂倒,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如今道路通暢、整潔,環境變好了。”村里一位老人說。此外,趙家岸村也邀請了高校專業團隊做好鄉村旅游5年規劃方案,做到大圖一標尺,小圖卡細節,把大景觀小節點的綠化、亮化、美化、景觀有效融合,注重生態環境保護。
趙家岸村老人與蘇大學子合影
在這節“鄉村振興”思政課中,大學生們感受到了趙家岸村翻天覆地的變化,體悟到了村民生活的幸福感、滿足感,看到了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新畫卷”。本次“鄉村振興”思政課以趙家岸村“鄉風美、生活美、環境美”為切入點,與暑假社會實踐活動有機融合,更接地氣、更有特色,促使廣大青年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作者: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徐子巖,馬克思主義學院 張建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