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趕考路上,面對日趨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變化,興業銀行深刻領會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始終將“國之大者”落實為“行之要務”,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以新作為新氣象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高質量發展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作為黨領導下的國有金融企業,興業銀行成立34年來,“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品格早已融入精神血脈,始終將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作為根本遵循,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高質量發展。
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建立健全理論學習中心組制度,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為“第一議題”,把“兩個維護”融入日常、落到實處。結合自身實際,將貫徹落實黨中央精神和決策部署體現到謀劃戰略、制定政策、推動發展的實踐中,引領全行在不同時期、不同形勢下找準戰略轉型方向、拓寬戰略發展空間,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正確方向前進。
堅持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有機融合。全面落實“黨建進章程”,切實將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全過程,充分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作用,不斷完善黨委會和董事會、監事會、高級管理層“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領導體制,進一步優化黨委工作規則、細化“三重一大”集體研究事項,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公司治理體系。嚴格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推進黨建經營雙考核,加強與客戶黨建共建聯建,實現黨建與業務發展相融共進。
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持續優化頂層設計、健全干部選拔任用管理體系、完善激勵約束機制,掛牌成立興業銀行黨校(高級研修院),健全以黨建為核心的“5+N”教育培訓體系,啟動實施科技人才、綠色人才兩個萬人計劃,建立“鴻鵠”“鯤鵬”兩個人才庫,加快干部交流和年輕化進程,有效激活人才第一資源。
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從嚴治行。持之以恒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推進黨建與紀檢改革,完善巡察工作機制,壯大監督執紀隊伍,建立貫通紀檢監察、審計、風險、合規等在內的大監督格局,持續加強清廉金融文化建設,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大興調查研究之風,馳而不息糾治“四風”,營造風清氣正政治生態。
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興業銀行持續提高服務實體經濟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的能力和水平,以行動和實踐“致廣大而盡精微”。
抓牢發展第一要務。發揮好貨幣政策傳導主渠道和服務實體主力軍作用,靠前發力,優化金融供給結構,上半年貸款增量、增速位居股份行前列,戰略性新興產業、新型基建、制造業信貸增量占對公貸款增量超過60%。堅持穩中求進,正確處理好近期與遠期、穩增長與高質量發展的關系,保持房地產融資平穩,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推動地方融資平臺轉型發展,支持地方政府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加快布局普惠金融、科創金融、能源金融、汽車金融、園區金融五大新賽道,支持和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
激發創新發展動力。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金融服務體系,發揮“商行+投行”優勢,構建全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綜合金融服務體系,服務科創企業4.46萬戶;創新推出“技術流”授信評價體系,精準滴灌“專精特新”等科技創新企業,目前累計審批金額超1萬億元。加快自身數字化轉型,獲批成為第10家數字人民幣運營機構,設立金融科技研究院,加強前沿技術、核心技術研發應用,努力掌握新科技、打造新模式、踐行“新金融”。
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建立健全東西部協作機制,持續加大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重大區域戰略支持力度,不斷完善區域差異化金融政策支持體系,設立貴安數據中心推進“東數西算”,助力區域協調發展。優化城鄉機構布局,加快構建數字興業,消除城鄉數字鴻溝,促進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
加速綠色低碳轉型。堅持先立后破、系統謀劃,統籌能源安全保障和綠色轉型發展,穩步構建綠色資產負債表,大力支持產業綠色化、綠色產業化,創新探索林票貸、碳匯貸、光伏貸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讓更多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戈壁荒灘變成金灘銀灘,目前綠色融資余額達1.53萬億元。
構建開放服務生態。構建開放金融生態,拓展金融同業生態圈,優勢互補、資源整合,增強客戶綜合服務能力;依托銀銀平臺持續向中小銀行輸出科技和產品服務,合作中小銀行超過2000家。構建開放數字生態,推出“興業管家”“錢大掌柜”“銀銀平臺”“興業普惠”“興業生活”五大線上品牌,將金融服務融入更多生產生活場景,連接千行百業、千家萬戶。
增強金融普惠共享。擁抱數字化發展潮流,持續建平臺、拓場景、聚數據,破除信息不對稱瓶頸,讓金融服務從大企業延伸至普惠小微,從城市走向廣闊農村,普惠小微、涉農貸款余額分別達3544億元、5449億元。堅守人民立場,不斷豐富理財產品貨架,緊密融入鄉村振興,通過“財富云”讓更多優質普惠的理財產品“飛入尋常百姓家”,目前銀行理財規模突破2萬億元,“財富云”代銷理財余額超過2700億元。
以先行先試為金融改革探路子
深化金融改革是金融工作的三項中心任務之一。作為中國金融改革的產物,興業銀行始終以“為金融改革探索路子”為己任。進入新發展階段,興業銀行繼續用足用好改革關鍵一招,破除制約服務國家戰略、推進戰略轉型的體制機制性因素,釋放發展潛能、塑強競爭優勢。
堅持理念變革先行。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將解放思想作為總開關,組織開展大學習、大調研、大培訓、大討論,推動全行轉變觀念,破除思維定式、路徑依賴,以思想的破冰,促進行動的突圍,贏得發展的先機。在定位上,準確把握系統重要性銀行新定位,樹立更大格局、擔當更大責任;在思維上,積極擁抱新時代新技術,從傳統思維向數字思維轉變;在業務經營上,聚焦國之所需、民之所盼,從經濟社會發展痛點難點中尋找新機遇,不斷開拓戰略新空間。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順應科技創新、經濟轉型、綠色發展等新形勢,今年以來啟動實施涵蓋科技、零售、企金等七方面的系統性改革,進一步強化科技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激發科技創新活力,深化零售平臺化數字化經營,持續提升大眾、長尾客群服務能力,將綠色融入各部門、全客群,以福建為區域發展試驗田,在重點突破中帶動全局,為全行轉型發展探索新路徑、積累新經驗。
加快組織敏捷進化。不斷完善與數字時代相適應的組織模式,打造“強大總行、敏捷分行”組織體系,推動總行黨委按照戰略功能分工,將部門職能進行跨條線設置。深化公司零售一體化、業務科技一體化、前中后臺一體化,聚焦新賽道,戰略轉型重點項目建立工作專班,打破“部門墻”“條線墻”“公司墻”,持續提升組織活力。
以底線思維筑牢金融安全屏障
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當前,世紀疫情、百年變局交織疊加,我國經濟環境面臨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我們必須強化風險意識和底線思維,肩負起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職責,統籌發展與安全,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立足服務實體根本。堅持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防范化解風險的根本舉措,優化客戶結構、資產結構、業務結構,持續提升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結構的匹配度,進一步將金融資源向先進制造、綠色發展、科技創新、普惠小微、鄉村振興等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傾斜,促進金融與經濟良性循環,從源頭上防范和化解好金融風險。
嚴守合規內控底線。始終堅持審慎穩健經營,牢固樹立“人民至上”“合規底線”理念,積極落實資管新規,理財業務轉型保持領先,保護好金融消費者權益,持續提升客戶資金安全、數據安全、隱私安全保障能力,以“法治興業”落地執行為主線,不斷健全風險與合規內控管理長效機制。
盯住管緊重點風險。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持續推進不良資產處置,加強房地產融資風險管控,優化房地產信貸結構,通過項目并購等方式化解問題房地產企業風險,配合地方政府做好隱性債務風險有序化解,發揮專業優勢,積極向中小金融機構輸出風控能力,助力維護區域金融穩定。
提升全面管控能力。統籌本外幣、表內外、境內外等各類風險點,持續推進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筑牢業務、風險、內審部門構成的“三道防線”。加快智能風控平臺建設,推進模型的迭代優化,提升對風險的前瞻識別能力和防控能力。在管好傳統風險基礎上,前瞻做好氣候風險、數據安全、網絡欺詐等新型風險應對,未雨綢繆走在市場曲線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