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網訊(記者 曲統昱)“十四五”是我國實現碳達峰的窗口期和關鍵期。近年來,內蒙古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持續推進新能源產業和其他產業合力發展,用生態綠色扮靚產業高原。近日,人民論壇網記者隨“穩中求進@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走進內蒙大地,一探究竟。
乳業高質量發展底色足
乳業是保障經濟發展、國民健康的重要產業,肩負著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責任與使命。全面推進全產業鏈綠色轉型與升級、采取有效行動促進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是中國乳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走進位于中國乳都的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核心區內的液態奶全球領先5G綠色生產人工智能應用示范項目令人耳目一新。據了解,該項目在建筑設計、能源循環、生產工藝、物流倉儲等方面,均引入了全球領先的零碳綠色環保工藝和綠色環保理念,采用國際先進的熱能回收技術,每年可有效節能5329噸標準煤,減碳41895噸,相當于種樹230萬棵。同時,還能大幅減少資源浪費和能耗損失。經過工藝升級革新,每天節省能耗相當于930個四口之家的日用電量,更加節能環保。
這種強大的生態基底有效帶動乳業全產業鏈實現綠色發展,夯實中國乳業高質量發展底色。
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液態奶生產線(人民論壇網 曲統昱 攝)
鋼鐵行業綠色“蝶變”步伐穩
加快推進低碳轉型,早日實現碳達峰、走向碳中和,是鋼鐵行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必由之路。進入新發展階段,內蒙古順應時代大勢和發展需求,建設與城市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包鋼。
近年來,包鋼集團積極踐行生態文明建設及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加快推進構建循環型產業體系。碳化法鋼渣綜合利用項目的引進,對于解決煉鋼過程中的固體廢棄物循環再利用及二氧化碳減排問題有著重大意義。
據介紹,該項目以鋼鐵渣綜合利用為主要目的,采用碳化法鋼鐵渣處理技術,最終形成高純碳酸鈣、含鐵料等產品。與傳統生產技術相比,碳化法技術省去了焙燒工藝,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碳減排,全方位促進了低碳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項目不僅實現了資源的綜合利用及鋼鐵企業循環經濟產業鏈的建立,也為鋼鐵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碳化法鋼鐵渣綜合利用項目產品(人民論壇網 曲統昱 攝)
“這是全球首套固廢與二氧化碳礦化綜合利用項目,以處理固廢和二氧化碳為主要目標,生產出的高純碳酸鈣具有雙重減碳效果。”包鋼集團節能環保科技產業公司副總經理于文劍告訴記者,經核查,該項目每消耗1噸鋼渣,碳減排量就能達到0.84噸,效果是非常可觀的。
零碳產業生態集聚前景好
“高防護、超防腐”的全球最安全電池、停車場內自動避障的綠色充電機器人……一項項高新技術項目展陳在遠景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內。
記者了解到,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區旨在打造零碳產業園創新體系,主要包括新型電力系統、基于國際標準的零碳數字操作系統和綠色新工業集群。產業園一期已經實現100%清潔能源,未來整個園區80%的能源都將由本地的風電、光伏直供。
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人民論壇網 曲統昱 攝)
當前,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正積極建設具有影響力的“碳達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區,以零碳產業園為載體,吸引了隆基、上汽紅巖等眾多新能源行業領軍企業入駐,初步形成了電池及儲能產業鏈、光伏產業鏈、新能源汽車制造產業鏈、氫燃料電池及綠氫設備制造產業鏈等。未來將持續提高綠電供給比例,加快構建長效儲能體系,構建零碳生態圈。
預計到2025年,零碳產業園建成后,將年減排二氧化碳 1 億噸,年消納綠電150億度(KWh),越來越多的零碳產品將由此走出去,為全國乃至全球的綠色低碳發展貢獻鄂爾多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