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農業銀行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三農”工作決策部署,積極發揮農村金融主力軍作用,努力為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貢獻農行力量。農業銀行縣域貸款余額從2012年末的2.1萬億元,躍升至2022年6月末的6.9萬億元;涉農貸款余額達5.3萬億元,是2012年末的2.77倍。
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
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加大扶貧貸款精準投放。強化政策傾斜和資源配置,不斷加大對貧困地區和建檔立卡貧困戶信貸投放力度,大力支持貧困地區農村產業發展和農民生活改善。截至2020年末,農業銀行在83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深度貧困地區貸款余額分別達1.3萬億元、4891億元,累計投放精準扶貧貸款9778億元,惠及貧困人口1646萬人次。
深入實施專項扶貧行動。在脫貧攻堅期間,扎實開展定點扶貧,全力支持河北武強、饒陽、貴州黃平、重慶秀山4個定點幫扶縣發展,累計投入無償幫扶資金3.37億元,幫助11.4萬名貧困人口脫貧;開展消費扶貧,助力破解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難題;積極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努力幫助貧困地區引入幫扶資金和產業項目,增強貧困地區發展內生動力。
接續服務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健全可持續的資源保障機制,保持幫扶政策穩定連續、力度不減。突出抓好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金融服務,出臺專項支持方案,在資源配置、利率定價等方面實施差異化政策。與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創新推出“富民貸”產品,覆蓋全部重點幫扶縣和所有革命老區脫貧縣,支持脫貧地區農戶發展生產、增收致富。截至2022年6月末,在160個重點幫扶縣貸款余額2956億元,較年初增長11.1%;“富民貸”余額達27.8億元。
聚焦鄉村振興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持續加大有效金融供給
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持續加大對各類糧食生產主體的信貸支持,服務“米袋子”“菜籃子”穩產保供,助力守好糧食安全底線。截至2022年6月末,糧食重點領域貸款余額2351億元。
支持鄉村產業發展壯大。圍繞鄉村產業發展重點區域、重點鏈條、重點主體,加強產品模式創新,持續提升鄉村產業金融服務水平,助力農民就業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截至2022年6月末,鄉村產業貸款余額1.36萬億元。
強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建設金融服務。落實國家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建設部署,不斷加大對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等領域的支持力度。截至2022年6月末,鄉村建設貸款余額1.43萬億元。
助力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圍繞“三農”和縣域綠色發展重點領域,加大信貸投放,推動縣域產業轉型升級、農業農村綠色低碳發展,助力守好“綠水青山”。截至2022年6月末,縣域綠色信貸業務余額超9000億元。
堅持惠農利農便農
努力提升農村普惠金融服務能力水平
不斷拓展農村基礎金融服務覆蓋面。持續完善物理網點、自助銀行、“惠農通”服務點、手機銀行、遠程銀行和流動服務立體式服務渠道體系。優先在縣域鄉鎮增設或遷建網點,目前,全行縣域網點達1.26萬個。深入實施“惠農通”工程,加大電子機具布放力度,在偏遠地區開展流動服務,做好農村金融服務保障。設立“三農”遠程銀行中心,推出手機銀行鄉村版,目前縣域手機銀行注冊客戶達1.96億戶。
加大農戶金融支持力度。全力做好普通農戶、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等各類主體信貸服務,為廣大農村居民發展生產、增收致富提供全面金融支持。截至2022年6月末,農戶貸款余額2.2萬億元,較2012年末增加1.8萬億元,增長近5倍。
持續做好“三農”客戶減費讓利工作。對“三農”縣域客戶執行優惠貸款利率,實施開戶結算等費用減免,推動降低農村融資成本。
助力改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持續開展金融知識下鄉活動。深入實施“信用村、信用戶”創建工程,促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
加快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
不斷滿足“三農”客戶多樣化金融需求
持續深化“三農”產品創新。著力構建“年度+行業+區域+專項”的“三農”信貸政策體系,建立健全“總行統籌+分行為主+基地先行”的產品創新機制。截至2022年6月末,農業銀行“三農”專屬產品總數達271個,其中,千億級產品11個、百億級產品15個。
發揮集團優勢協同支農。立足大型商業銀行綜合化經營、集團化運作優勢,通過設立產業基金、債券承銷等多元化方式,持續加大支農惠農力度。
積極構建多方合作支農機制。加強銀政、銀擔、銀保、銀企、同業等各方合作,匯聚服務“三農”合力,帶動更多資金資源投入農業農村。
強化科技賦能
積極運用數字金融服務“三農”
線上融資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創新推出自助可循環的農戶線上貸款“惠農e貸”,目前,貸款余額突破7000億元、信用貸款占比超50%、服務農戶突破400萬戶。創新推出縣域“小微e貸”,目前,貸款余額達2376億元。
數字化服務平臺不斷完善。大力實施數字鄉村建設工程。研發推廣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平臺,積極助力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在近1300個縣上線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平臺,覆蓋14萬個行政村。
場景金融服務領域不斷拓展。推出智慧農業、智慧畜牧、智慧市場、智慧學校、智慧旅游、智慧醫院等一系列場景,助力提升縣域農村生產生活數字化水平。目前,農業銀行已經建設縣域農村特色場景1.5萬個。
持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不斷夯實“三農”金融服務制度基礎
完善三農金融事業部組織架構和治理體系。進一步優化董事會、高管層“三農”金融服務治理機制,依托三農金融事業部,在各級行設立鄉村振興金融部,健全專業化服務“三農”組織體系。
強化三農金融事業部政策資源保障。單列“三農”信貸計劃,提高“三農”業務考核權重,優先配置“三農”和縣域業務經濟資本,將固定資產、財務費用、薪酬補貼等向支農一線傾斜,加大鄉村振興幫扶干部選派力度,確保有專門機構、專門人員、專門政策和專門資源服務“三農”。
踏上新征程,服務鄉村振興使命光榮、責任重大。農業銀行將認真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不斷提升專業性,堅守服務“三農”初心,聚焦服務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實舉措,著力健全“三農”金融服務體系,強化“三農”金融供給,努力打造服務鄉村振興領軍銀行,奮力譜寫金融服務鄉村振興、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新篇章。 數據來源:中國農業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