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全球數字化已進入快車道,數字技術賦能千行百業實現轉型升級已成為必然。這是剛剛在曼谷落下帷幕的華為全聯接大會2022展現出的未來方向,數字化、智能化正在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
加快云上創新 釋放數字生產力
“在西安交大第一附屬醫院,劉冰教授團隊基于華為云盤古藥物分子大模型的強大能力,突破性打造了超級抗菌藥,并將先導藥研發周期從數年縮短到1個月,減少了70%以上的研發成本,實現高效創新。”
在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以“釋放數字生產力”為題的主旨演講中,華為云AI助力藥物研發創新的案例令人印象深刻。而這正是云上創新為千行百業釋放數字生產力的一個縮影。
作為先進的科技生產力,數字生產力日益成為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源動力。在疫情持續反復導致全球經濟波動的當下,數字經濟始終保持正增長,2021年同比增長超過15%。從辦公領域到生產領域,從簡單技術到復雜技術應用,數字技術已經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數字應用的場景涉及自動駕駛、遠程操控、AI檢測等,在港口、制造、能源等行業普及,并帶來生產效率的大幅提升。
盡管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5G等數字技術加速創新,日益成熟,但千行百業場景多樣,需要千億級聯接、10倍的帶寬、低至微秒的時延和工業級的穩定性,數據量的激增也要求算力百倍增長,數字基礎設施仍需加強。與此同時,先進技術在行業場景落地難、行業應用需求量急劇增長等挑戰仍存。IDC預測,到2024年數字經濟的發展將孕育出超過5億個新應用,這與過去40年間出現的應用數量相當。而基于傳統模式的應用開發、部署和運行效率低,顯然無法滿足海量需求。
對此,胡厚崑提出了“發展數字基礎設施”“堅定擁抱云實現跨越式發展”“促進本地數字生態發展”三點建議。
胡厚崑指出,云具有效率高、更便捷、資源配置更彈性的優勢,上云已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必然選擇,但許多上云企業仍面臨“用不好”的問題。針對這一行業“痛點”,華為云已集成240多種服務、5萬余API,把最新的AI、應用開發、大數據等技術和開發工具帶到云端,并提供相應的咨詢服務,隨取隨用,讓云上創新成為企業數字化發展的真正動能。
“華為可以幫助大家從‘上好云’到‘用好云’。”胡厚崑表示,在云的助力下,“企業可以更聚焦自身業務創新,實現從傳統信息化到數字化、智能化的跨越式發展。”
據華為云CEO張平安介紹,華為提供了計算、存儲、網絡、災備和安全等基礎設施服務,企業無需再自建數據中心,在云上一鍵即可獲得“基礎設施即服務”,像用水、電一樣,便捷、經濟、環保地獲取數字基礎設施能力。與此同時,企業無需再大量投入通用技術研發,即可通過華為云的AI開發、數據治理、數字內容、軟件開發四大生產線,在云上獲取前沿的技術云服務。華為云還將華為自身30多年的數字化轉型經驗及全球伙伴的最佳實踐沉淀在云端,實現“經驗即服務”,助力企業數字發展。
“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華為將與客戶及伙伴攜手推進數字經濟發展,使能行業數字化轉型,釋放數字生產力,為經濟復蘇和社會發展提供源動力。”胡厚崑說。
培育數字生態 構建全球體系力
數字化的轉型浪潮,在亞太區域多地已經快速推進。在馬來西亞砂拉越,華為云支撐了政府在5個領域、30多個部門的政務協同,提供80多個數字政府及智慧城市服務;在印尼,華為云為CT Crop集團的媒資、零售、金融等業務上云提供統一數據底座,實現了2億互聯網用戶精準的推薦服務;在泰國,SCB銀行采用華為云技術快速上線了數字貸款服務,實現全自動化的貸款審批和發放,原來人工審批需要一個月,現在減少到了5分鐘……
作為全球領先的“五朵云”之一,華為云持續構建“全球一張網”,打造全球一致體驗的高質量云服務。在亞太地區,2018年以來,華為云已相繼在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建設本地節點。在本次華為全聯接大會首站舉辦地泰國,華為云是第一家建設本地節點的公有云廠家,不僅在曼谷、春武里、北攬設立了3AZ數據中心,還提供泰語網站服務和咨詢服務。
“目前,我們正在全球規劃部署更多綠色智能的云數據中心。”張平安透露,華為云印尼、愛爾蘭節點將于近期開服,到今年年末,華為云將布局全球29個區域、75個可用區,覆蓋170多個國家和地區。
本次大會上,張平安面向全球發布“Go Cloud,Go Global”生態計劃,共享華為在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合規、人力資源等本地化經驗,共享對熱點區域行業和產業的洞察經驗,共享華為云產品和解決方案能力,共享華為云全球生態,幫助更多科技企業走向全球,實現商業成功。
作為技術支撐,華為云在云原生、AI開發、數據治理、數字內容、軟件開發、開天aPaaS等領域的超過15項創新服務首次面向全球落地。據華為云全球Marketing與銷售服務總裁石冀琳介紹,在云原生領域,容器CCE Turbo可通過計算、網絡、調度全方位加速,實現極致彈性,如幫助新浪公司以3000pod/min的彈性輕松應對業務流量洪峰;在數字內容領域,華為云打造數字內容生產線MetaStudio,為數字電影、數字動畫、數字收藏、教育課件以及數字人等內容開發提供強大能力支持,虛擬直播服務在電子商務和娛樂等領域已得到了廣泛應用,超低時延直播服務可將直播時延從3秒降低到800毫秒;開天aPaaS平臺落地KooMessage和KooSearch服務,助力全球企業數字化創新,其中KooSearch為企業提供智能搜索引擎服務,支持50多個小語種,可通過AI賦能實現精準分析、智能推薦。
特別是華為云打造的千億級參數盤古大模型,讓AI開發由作坊式轉變為工業化開發的新模式,加速AI行業應用。當前已經應用于制藥、金融、電力、煤炭等領域。例如本次全新發布的盤古海浪大模型用于全球海浪實時預測,可以將海浪計算時間從小時級縮短到秒級。
“華為云正努力構筑共享、共創、共贏的數字產業生態。目前,華為云已經聚合全球3.8萬余家合作伙伴、超過300萬開發者。”張平安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云正在全面建設的全球初創生態,未來3年將為全球至少1萬家高潛初創企業提供成本優化、技術支持、創業培訓、商業資源等多維度賦能,幫助初創企業敏捷上云,專注創新。僅在亞太地區,目前已有超過120家企業加入華為云初創企業計劃。例如,華為云幫助ReverseAds在全球不斷成長,業務遍及泰國、新加坡乃至南美洲,獲得超過2000萬美元融資。
“我們將進一步把初創企業計劃推向全球,希望越來越多像ReverseAds這樣的企業,一起創新共贏。”石冀琳說。
邁向智能世界 展現未來前瞻力
“5.5G時代是邁向智能世界的必由之路,我們希望客戶、生態伙伴、產業組織、學術機構等達成共識,加速5.5G時代的到來,共同推進數字基礎設施持續演進和增強,攜手邁向更美好的智能世界。”華為常務董事、ICT基礎設施業務管理委員會主任汪濤表示。
邁向未來的智能世界,個人、家庭和行業對數字基礎設施提出了更高要求。對于個人,隨著XR(擴展現實)、全息通信等沉浸式業務的逐步成熟,對時延和泛在聯接也提出更高要求;對于家庭,全息教學、全息會議、24K、3D、VR游戲等業務逐步發展,驅動家庭進入全光萬兆時代;對于行業,數字化轉型進入快車道,智能制造、電力調度等工業級應用,對聯接的數量、質量以及感知能力提出新的多元化需求,也引發對算力和存力需求的爆發式增長。
汪濤認為,針對邁向智能世界的需求,5.5G時代成為必由之路,即實現泛在10Gbps體驗,算力的智能和高品質調度,L4的網絡高度自治,10倍有效算力提升,10倍存儲性能提升,云原生2.0的企業云服務體驗以及10倍的基礎設施能效提升。
為此,華為倡議產業實施八大舉措:發放更多頻譜以加速產業的發展,與產業伙伴共同探索更多有價值的新商用場景;與產業伙伴共同推動F5.5G產業和標準成熟;在Net5.5G演進方向上盡快達成共識;共同定義L4/L5網絡自治目標并推動標準共建互認;與產業共建開放共贏的多樣性計算產業及重新定義架構;與伙伴共同定義滿足多樣性數據處理的存儲架構;打造智能世界云底座并共建云生態;統一能效指標體系并持續創新使能行業節能減排。
在八大舉措倡議牽引下,華為發布《邁向智能世界》系列白皮書,詳細闡述各產業業務需求和技術發展雙輪驅動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識別關鍵變化趨勢,明確2025年前后的建議行動方向。
“全面邁向5.5G時代,實現智能世界愿景,ICT技術主要從兩個方面持續演進。一方面是ICT for Intelligence, 即ICT產業各領域核心能力持續創新、演進,支持智能世界逐步實現;另一方面是Intelligence for ICT,即ICT產業各領域不斷提升智能化水平,通過架構性創新,解決包括運維復雜度不斷提升、多樣性業務體驗保障、綠色節能等挑戰,使各領域的核心能力更充分發揮,加速智能世界實現。”華為首席戰略架構師黨文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