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顧百年黨史,偉大歷史主動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創造百年輝煌的成功密碼。近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呈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主動精神,書寫了掌握歷史主動的嶄新篇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中國共產黨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期掌握歷史主動生動實踐的記錄,是中國共產黨人領悟和掌握歷史主動的生動教材。習近平總書記在“7·26”重要講話中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理論和實踐問題的深刻闡釋,是新時代黨掌握歷史主動、開展歷史創造的行動指南。
【關鍵詞】歷史主動精神 “7·26”重要講話 中國式現代化 【中圖分類號】D60 【文獻標識碼】A
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二十大”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推進的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共產黨偉大歷史主動精神的生動體現。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以“掌握歷史主動,在新時代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篇,全景論述了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的復雜局面之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團結帶領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自信自強、迎難而上,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的輝煌歷程,是中國共產黨掌握歷史主動的生動教材。
歷史主動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創造百年輝煌的成功密碼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進行反帝反封建斗爭,必須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必須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中國共產黨通過創建人民軍隊,掌握了獨立領導革命戰爭的歷史主動;通過向農村進軍建立革命根據地,掌握了領導人民群眾的歷史主動;通過確立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掌握了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歷史主動,完成了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根本社會條件的時代任務。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推進社會主義建設。中國共產黨通過推進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掌握了改造中國社會面貌的歷史主動;通過打贏抗美援朝戰爭,掌握了捍衛新生人民政權和國家安全的歷史主動;通過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掌握了國家發展進步根本制度的歷史主動;通過大規劃計劃建設的實施,掌握了構建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的歷史主動;通過實施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掌握了打開對外工作新局面的歷史主動;通過結束“文化大革命”這場災難,掌握了改革開放、跟上時代的歷史主動,完成了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的時代任務。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繼續探索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必須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使人民擺脫貧困,盡快富裕起來,必須推進現代化建設,大踏步趕上時代。中國共產黨果斷將黨和國家工作重心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變到經濟建設上來,掌握了撥亂反正的歷史主動;持續推進改革開放,掌握了推進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向全方位開放歷史性轉變的歷史主動;成功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國際金融危機等重大風險,掌握了駕馭復雜局面的歷史主動,實現了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的這一時代任務。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認識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必須開啟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統籌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提出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階段,掌握了科學認識和把握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的歷史主動;強調“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兩個維護”“兩個確定”,掌握了新時代團結一心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歷史主動,實現了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繼續前進的時代任務。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期掌握歷史主動的生動實踐
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領導黨和人民應變局、開新局的偉大實踐中,提出一系列開創性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指導和引領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新形勢下牢牢掌握歷史主動。《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中國共產黨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期掌握歷史主動生動實踐的記錄,是中國共產黨人領悟和掌握歷史主動的生動教材。
第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掌握了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主動。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如期實現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帶來嚴重沖擊和嚴峻挑戰。疫情暴發后,黨中央高度重視,迅速作出戰略部署。一是實施新中國成立以來援助時間最集中、涉及范圍最廣的緊急人道主義行動,打贏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贏得了有效遏制疫情蔓延的戰略主動。二是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持科學精準、動態清零,贏得了常態化疫情防控的戰術主動。三是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強化“六穩”舉措,加大政策調節力度,有力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贏得了疫情嚴重沖擊下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主動。
第二,總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掌握了新時代新征程上建設更加堅強有力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歷史主動。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面臨著確保黨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的歷史課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帶領全黨從黨的百年奮斗中看清楚過去我們黨為什么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我們黨怎樣才能繼續成功,推動全黨在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踐行初心使命上掌握歷史清醒和歷史主動;帶領全黨深刻總結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深刻認識堅持黨的領導、人民至上、理論創新、獨立自主、中國道路、胸懷天下、開拓創新、敢于斗爭、統一戰線、自我革命等寶貴經驗的長期性和自覺性,推動全黨在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全面加強黨的建設上掌握歷史自覺和歷史主動;帶領全黨深刻認識當代中國共產黨的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的歷史方位,深刻認識前進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各種風險挑戰的時代環境,推動全黨在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絕不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增強歷史定力和掌握歷史主動。
第三,部署和開啟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掌握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主動。在重大歷史關頭謀劃、部署和開創未來,是中國共產黨始終掌握歷史主動、開展歷史創造、取得歷史成就的關鍵環節。一是在形勢分析上,作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機遇更具有戰略性、可塑性,挑戰更具有復雜性、全局性的總體判斷,強調增強機遇意識、風險意識,強調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為第二個百年目標奮斗時期把握搶抓戰略機遇的歷史主動奠定了科學思維。二是在發展規劃上,提出《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戰略部署,站在統籌兩個大局、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旗幟鮮明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科學命題并深刻闡明其中國特色,為全黨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進程中把握堅守中國道路的歷史主動奠定了模式基礎。三是在階段定位上,提出“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發展階段”“新發展階段是我國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新發展階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的一個階段,同時是其中經過幾十年積累、站到了新的起點上的一個階段”等重要判斷,明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所處歷史方位和發展階段,為全黨在明確階段性中心任務、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上掌握歷史主動提供了根本依據。四是在發展格局上,提出和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強調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基礎,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為新時期把握發展主動權、塑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等方面的歷史主動奠定了總體格局。五是系統闡述正確認識和把握新發展階段五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深刻總結新時代黨和人民奮進的五個必由之路,與時俱進豐富和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新時代黨掌握歷史主動提供根本遵循。六是強調在新時代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強調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不斷增強進行偉大斗爭的意志和本領,依靠斗爭贏得未來,強調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為黨在新時代掌握提升領導力、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的歷史主動提供了思想指導。
中國共產黨在新征程上掌握歷史主動的行動指南
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二十大”專題研討班上強調:“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上,全黨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為指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定不移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釋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理論和實踐問題,深刻闡明了未來一個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大政方針和行動綱領,是新時代黨掌握歷史主動、開展歷史創造的行動指南。
新征程上掌握歷史主動,必須堅持科學理論指導,保持政治品格和政治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鮮明的政治品格和強大的政治優勢。”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掌握歷史主動的思想武器。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創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成就,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就是因為中國共產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理論引領偉大實踐,領導中國人民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歷史主動精神、歷史創造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是認識和解決當代中國發展一切問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蘊含其中的戰略思想和創新理論,是指導黨和人民在新的征程中掌握歷史主動、開展歷史創造的科學理論和行動指南。
新征程上掌握歷史主動,必須堅持中國式現代化,保持道路自信和戰略定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走自己的路,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始終掌握歷史主動的實踐基礎。從形成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走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工業化道路、探索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到成功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都是在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只有走自己的路,才能“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走自己的路,既是掌握歷史主動的具體體現,也是掌握歷史主動的實踐基礎。在新征程上,繼續走好自己的路,關鍵是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因此,中國式現代化是現代化中國道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高度統一。這種道路與制度的高度統一,必將為中國共產黨在新的征程上以更大的歷史主動走好自己的路,必將為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開創更廣闊的實踐空間和更堅實的實踐基礎。
新征程上掌握歷史主動,必須堅持“兩步走”戰略安排,保持戰略自信和戰略清醒。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掌握歷史主動、贏得歷史主動、實現歷史主動的一切行動,都是基于戰略的謀劃與戰略的實施。沒有從進攻大城市轉為向農村進軍的戰略轉變,就不可能找到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就不可能掌握中國革命的歷史主動;沒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黨和國家工作中心的戰略轉移,就不可能掌握開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時期的歷史主動。建黨以來,“黨總是能夠在重大的歷史關頭從戰略上認識、分析、判斷面臨的重大歷史課題,制定正確的政治戰略策略,這是黨戰勝無數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有利保證”。在新征程上,掌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主動,在戰略上必須堅持黨的十九大“兩步走”戰略安排,保持戰略自信和戰略清醒,對“兩步走”戰略進行宏觀展望,對“兩步走”戰略開局起步的未來五年進行重點部署,特別是緊緊抓住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勢,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長遠目標的實踐奠定堅實基礎。
新征程上掌握歷史主動,必須堅持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保持“趕考”清醒和堅定。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關鍵在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是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要鞏固長期執政地位、始終贏得人民衷心擁護,必須永葆‘趕考’的清醒和堅定。”只有牢牢掌握歷史主動,才能鞏固長期執政地位,只有不斷鞏固長期執政地位,才能在掌握歷史主動中領導人民開展新的歷史創造。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主觀世界是一個統一的過程,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掌握歷史主動、開展歷史創造,本質上是主觀與客觀相統一的過程。掌握歷史主動,鞏固長期執政地位,兩者都統一于黨的自我革命,都統一于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黨的自我革命的動力之源在于“趕考”的清醒和堅定,只有永葆“趕考”之心,才可能清醒認識到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才可能實現堅定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定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新征程上掌握歷史主動,必須堅持人民至上,保持黨的生命之根、執政之基、力量之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前進道路上,要“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黨的一切歷史主動、一切歷史創造,都植根于人民、都依靠人民、都造福人民。從革命戰爭年代的“打土豪、分田地”、耕者有其田,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都構成中國共產黨贏得革命戰爭主動權和抗疫斗爭主動權的力量之源。實踐證明,一切離開人民的行動都不是歷史主動,而是歷史被動甚至歷史反動。在新征程上掌握歷史主動,關鍵是“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面”,堅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這一面”,讓黨的歷史主動始終源于人民、依靠人民、為了人民,讓黨在歷史主動中永葆生命之根、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作者為華中師范大學黨委書記,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
責編/韓拓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