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姚樹潔,系遼寧大學李安民經濟研究院院長,城市化與區域創新極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教育部國家級人才計劃特聘教授;劉嶺,系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
2022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強調,“東北的地位很重要”“黨中央高度重視東北振興,黨的十八大以來作出了一系列戰略部署,取得了明顯成效,黨的二十大后還要作出新的部署。”東北地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抓住產業振興這個主要矛盾和穩定人力資本這個解決矛盾的主要方面,走出一條新時代全面振興之路。
產業發展要求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在空間上實現一定程度的集聚,并構建協同發展的空間格局,而城市群和中心城市是實現上述要求的重要載體。需要樹立城市群建設理念,著力強化中心城市、構建中心城市圈、打造區域副中心,構建“中心城市-區域副中心-中小城鎮-農村”立體空間結構,實現城市圈內部協調發展,促進城市圈之間趨同發展,對外有靈活高效的貿易投資環境,對內與京津冀、長三角等發達城市圈相呼應,融入國內大循環和全國統一大市場。
“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東北地區需要從自身的戰略地位、產業基礎、資源稟賦、區位條件和發展機遇出發,在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第一,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一要圍繞鋼鐵、化工、汽車、機械制造、電子設備等優勢傳統產業領域,推動智能制造轉型,加快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二要緊盯國家發展戰略需求,重點圍繞航空航天、生物醫藥、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加快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提升新興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三要加強技術創新,用先進技術、智能化和數字化賦能傳統產業,推動新興業態成長,在相關領域要敢于實現對全球先進制造業前沿的趕超,形成新的動態比較優勢。
第二,推動東北地區內部協調發展。一要大力建設大連、沈陽、長春和哈爾濱等現代化都市圈,集聚人口、資金、技術和高科技企業;二要培育壯大錦州、營口、齊齊哈爾等區域副中心城市,使之成為上述四大城市的產業、人口和技術支撐;三要形成產業協同發展城市群,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增強城鄉融合力度,打造生產、生活、生態良好地理空間;四要統籌東北城市群建設,形成對全國有強大吸引力和輻射能力的東北經濟增長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
第三,主動把握“雙循環”重大戰略機遇。一要把握“一帶一路”與RCEP新機遇,加強產業鏈、創新鏈的國際合作;二要加強與國內主要城市群的合作,重點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有序承接北京、天津產業轉移,依托比較優勢,主動融入重要產業環節,加強與長三角、粵港澳等國內重要城市群在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等方面的合作,深度融入國內大循環;三要構建東北地區對外開放新格局,打造循環暢通的東北海陸大通道,形成“以通道促貿易,以貿易促物流,以物流促產業,以產業促技術和體制機制創新”的高水平對外發展新局面。
此外,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一要加強糧食生產基地建設,穩定提高糧食產量;二要延長農業產業鏈,通過深加工創造更多產值、更多就業,為提高當地人民群眾收入和生活水平創造更多機會;三要統籌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建設,為廣大人民群眾打造高品質生活空間,提高本地吸附和養育人口的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