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經濟理論 > 正文

深刻認識新發展理念的內在邏輯和理論貢獻

新發展理念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正式提出來的,習近平總書記進行了系統闡述,成為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引導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對經濟形勢進行科學判斷,對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許多重大理論和理念,對發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時調整,其中新發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分析研究新發展理念的內在邏輯,揭示其對經濟思想史和發展經濟學的理論貢獻,有助于增強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的自覺性與能動性。

新發展理念的內在邏輯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新發展理念,大邏輯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發展階段,必須對我們需要什么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進行統籌謀劃,提出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隨著我國發展進入新發展階段,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長期的高增長為我國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物質基礎,但也累積了越來越明顯的結構性矛盾,即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可持續等問題較為突出,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因此,在新發展階段,必須追求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經濟供需兩端都要實現從“有沒有”到“好不好”的轉變。

從國際經驗看,從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充滿風險與挑戰,必須進行重大理念創新。20世紀后期不少發展中國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主要原因就是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失敗。從現代化進程看,經濟發展在每個階段都會出現陷阱,有低收入陷阱、高收入陷阱,也有中等收入陷阱。突破低收入陷阱是比較容易的,但跳過中等收入陷阱會面臨更多更大挑戰。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發展階段,必須找到一種有效方法對經濟發展動力機制進行重構,并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新發展理念,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堅持問題導向,為促進經濟“由大變強”,在總結各國現代化發展的經驗教訓基礎上提出的一套關于我國發展的新思想、新理論、新戰略、新方式。

回過頭看,我們黨在不同時期對發展目標和理念有著長期而卓有成效的探索。從毛澤東“論十大關系”開始,到鄧小平強調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到江澤民提出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經濟體制等“兩個轉變”,再到胡錦濤提出科學發展觀,前后達幾十年。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黨一方面著力穩增長,繼續做大蛋糕,保持追趕型量變優勢,另一方面更加重視質量與效率,把質量與效率居于核心地位。新發展理念的核心,是追求高質量發展,形成有利于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新發展理念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發展觀的全面升華,更是新階段實現新的發展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

新發展理念提出了推進高質量發展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原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發展理念是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回答了關于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了我們黨關于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政治問題。從戰略層面講,新發展理念既包含著一些最關鍵的發展原則,也包含著新發展階段治國理政的科學方法,它起著指揮棒和紅綠燈的作用,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遵循。

第一,堅持創新發展,全面提升國家整體創新能力,才能避免經濟出現報酬遞減趨勢。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創新的作用就越重要。創新發展不僅包括科技、管理與商業模式等基礎性創新,也包括制度和宏觀治理等規制性創新。隨著我國經濟逐步進入新發展階段,經濟發展特別是工業增長進入報酬遞減的過程,擺脫報酬遞減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大幅增加創新投入、完善創新發展機制,全面提高創新能力,形成創新驅動型經濟。

第二,堅持協調發展,全面提升發展的整體性和協調性,才能發揮供需雙方的巨大潛力,實現更高水平的動態均衡。發展不是單一的經濟發展、單一優勢的發揮,也不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一部分行業的發展,而是整體發展。非均衡、不充分發展不僅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障礙,而且會累積形成巨大的風險隱患。只有實現了整體的高質量發展,經濟社會的集合力、綜合績效、韌性才能充分展現,發揮出最大的整體競爭優勢。

第三,堅持綠色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才能保證發展的長期可持續性和安全性。人類發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否則就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這個規律誰也無法抗拒。綠色低碳發展不僅是人類發展方式變革的重點,而且是人類社會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規律。

第四,堅持開放發展,形成全方位高水平開放新格局,才能對內促活力增動力,對外保安全掌握主動權。高質量發展,必須是高開放高安全下的高水平發展。不斷對外開放,充分運用人類社會創造的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和有益管理經驗,是改革開放40多年我國創造“兩大奇跡”的最重要經驗之一。在推進高質量發展中,必須堅持開放發展,全面主動擴大開放,在全方位開放中壯大自己。

第五,堅持共享發展,著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才能走好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共享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基本特性,共享理念實質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走共同富裕、全面發展的道路。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目標,也是自古以來我國人民的一個基本理想。在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堅持共享發展,循序漸進,量力而為,努力促進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以及漸進共享等方面取得更為明顯的進展。

總起來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高度關聯、有機配合、相互促進,成為我國在高質量發展階段對新發展趨勢的一種更高的價值追求,為我國推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一套整體性解決方案。

新發展理念對經濟發展理論的重大貢獻

新發展理念對經濟發展理論的原創性貢獻包括在經濟思想史和發展經濟學兩大方面。

新發展理念對經濟思想史的原創性貢獻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一是高質量發展理念為發展理念的創新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面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習近平總書記作出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即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成為繼增長、發展(包括可持續發展和科學發展)后的新經濟學概念。二是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于新發展理念思想體系中,使中國共產黨人的發展觀、現代化觀得到全面升華。共享發展理念的提出,是我們黨在發展觀上的重大創新。發展必須以人民為中心,發展必須依靠人民的創造力,發展的成果必須由全體人民共享,這既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也體現了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觀。三是基于決定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將我們黨關于發展的思想升華為五大新發展理念,形成系統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整體思想。四是新發展理念強調創新發展和開放發展的重要性,其要義是強調動力變革對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性作用。五是提出綠色發展理念,著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目標,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可持續發展理論。

新發展理念對發展經濟學的原創性貢獻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傳統發展經濟學主要是針對落后國家或經濟體如何擺脫低收入陷阱而建立的一套經濟理論和政策體系,而新發展理念則是針對一國或一個經濟體經過較長時間高速增長邁入中等收入門檻后,經濟該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二是在經濟發展初級階段,發展主要目標是獲得“加速度”以擺脫“低收入陷阱”,主要戰略選擇是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理論基礎是加快資本積累。在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發展目標必須調整為提高質量與效率,主要是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能力水平,理論基礎是建立與完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三是在經濟發展初級階段,經濟發展主要依靠傳統要素投入及投資的高增長。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走集約化內涵式發展道路,形成創新驅動型發展模式。四是實現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困難遠大于擺脫“低收入陷阱”時期,必須形成和確立更高層次的理念進行戰略引導。新發展理念,不僅是高質量發展的指引,更意味著國家治理能力的質變與飛躍。

〔作者單位: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

[責任編輯:潘旺旺]
標簽: 王小廣   新發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