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字經濟正在推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產生深刻變革。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背景下,職業選擇的空間與范圍不斷拓展,職業選擇靈活化、個性化、多元化成為數字經濟時代青年職業選擇的新特征,數字化的乘數效應也更能滿足青年多樣化個性化就業需求。在數字經濟時代,青年應具有前瞻性的職業規劃與主動提升職業能力的意識,增強持續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才能在數字經濟時代找到適應時代要求、個人與社會發展需要的新職業。
【關鍵詞】數字經濟時代 青年職業選擇 數字化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標識碼】A
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全面數字化升級的全新發展階段,“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已經成為我國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重要內容。在數字化浪潮之下,數字技術給我們帶來的不只是學習、生活、工作、消費等的便利與變化,而且為青年的職業選擇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為青年職業發展帶來了新機遇與新挑戰,更為青年有效、深度地參與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前提與基礎。
數字經濟時代的新職業生成與分化
數字經濟是指“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及信息作為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載體的經濟活動”①。有學者從狹義與廣義的角度來界定數字經濟:“狹義的理解是將數字經濟看作一種與數字技術相關的產業,廣義的理解則將數字經濟視為一種經濟活動的組織方式。”②但無論是作為一種產業,還是經濟活動的組織方式,數字經濟總是與重要的生產要素——數字技術、數據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數字技術是數據收集、存儲、傳輸、處理與應用的技術,其將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起到決定性作用,從根本上改變并重組社會的經濟結構、生產與消費模式,決定著經濟社會信息傳播、流通及其利用的方式與效能,形成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新社會關系等,進而帶來市場、資本、產業、平臺、資源、職業等一系列的變化。由此可以看出,數字經濟時代是數字技術帶入或應用到一切經濟社會活動領域的新發展階段,是“數據資源與數字技術整合形成的數字要素逐漸滲透到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所有領域”③的發展時期。
從技術發展史與人類社會發展史的角度來看,不同的經濟社會發展形態總是與其時代的技術變革創新緊密相聯。技術的變革與創新總會促使生產要素發生根本性的改變,進而產生新的社會分工,催生與之相適應的各種新職業、新崗位。數字經濟時代也因為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同樣催生出與之相適應的一些新職業與職業樣態。數字經濟時代來臨意味著各行各業各領域對數字技術相關人才的強大需求,而且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將會出現相關產業、職業與崗位人才供不應求的現象。數字人才又可以分為“數字技術型專業人才和一般人才,其中數字技術型人才還可以細分為底層/基礎技術人員和應用技術人才。”④底層/基礎技術人才是掌握基礎性數字技術的人才,應用技術人才是掌握數字化應用技術的人才,而一般人才則是非數字技術型人才,是從事與數字化相關其他工作或者利用數字化的技術手段去完成相關工作的人才。
從職業生成的角度來看,數字經濟時代新職業的產生是數字技術不斷創新并融合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進而促進經濟結構變化與產業結構升級而帶來的新業態與商業模式的必然結果。我國自2019年到2021年發布了四批共56個新職業。這些圍繞著數字技術發展而衍生出來的新職業,分別是:2019年4月公布的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等13個職業;2020年2月公布的智能制造工程技術人員、虛擬現實工程技術人員等16個職業;2020年7月公布的區塊鏈工程技術人員、互聯網營銷師等9個職業;2021年3月公布的集成電路工程技術人員、服務機器人應用技術員等18個職業。這些新職業有的是因為數字技術應用發展帶來的傳統職業的升級,如無人機駕駛員;有的是數字技術直接催生的高端專業技術類職業,如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有的是信息化應用的衍生類職業,如數字化管理師。隨著新一代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由數據所驅動的市場分工將會進一步深化,超級細化的分工模式也會不斷出現,一些新興的職業將會不斷涌現,一些傳統職業也在不斷地式微、被升級或被淘汰,這已經成為職業更迭發展的必然趨勢。
數字經濟時代青年職業選擇的特征
數字經濟時代將形成業務數據化、數據業務化的局面,使得生產、流通、消費等活動的信息傳遞鏈條越來越短,由此會不斷催生出很多相關的職業。有預測顯示,未來五年,新職業人才的需求量會明顯增大,“預計需要人工智能人才近500萬人、云計算工程技術人員近150萬人、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員近130萬人、物聯網安裝調試員近500萬人、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和運維員125萬人、農業經理人近150萬人、電子競技員近200萬人、電子競技運營師近150萬人、無人機駕駛員近100萬人。”⑤顯然,這些職業都是圍繞著數字技術發展而衍生出來的新就業機會與就業崗位,選擇這些職業的主力軍應是具有較高信息技術素養的青年。而這些青年的職業選擇也會表現出與數字經濟時代相符合的諸多特點。
第一,職業選擇靈活化。數字經濟時代,很多工作機會與就業崗位是由數字技術的發展與數字生態環境所決定的。如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1年數字化就業新職業新崗位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微信生態衍生的就業機會達到3684萬個,微信小程序開發、產品、運營等工作機會超過780萬個,小程序、企業微信、微信支付等服務商共帶動290萬就業機會。⑥這些衍生出來的職業與崗位沒有冗長的產業鏈條,更沒有復雜的合作模式,往往不受物理空間的限制,沒有線下生產條件要求的制約,甚至沒有嚴格的獨占性工作時間限制,工作任務量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來確定,而且可以從線上運用自媒體工具便捷地工作,職業或崗位績效考評與質量監控體系也都依托數字化平臺運作,表現得更為隱匿、柔和、迅速,即不需要現實物理空間復雜的組織結構與組織方式就能夠遵從一定的規則工作。這種靈活化的就業模式特別適合追求個人時間與空間自由相平衡、追求工作與生活相平衡的青年人。同時,因為青年群體一般能夠較為熟練地應用信息技術,所以他們能更加便捷高效靈活地獲取新職業信息,并最可能獲得新的職業。數字經濟時代信息流通迅速,一些新職業信息可能隨時會發布出來,青年在賽博空間之中尋找到合作的機會與適宜的職業成為可能,即青年職業選擇的空間與范圍得以拓展,選擇的方式更加便捷與靈活,選擇的機會也不斷增多。
對青年群體而言,他們更愿意去嘗試新生事物,也善于捕捉數字技術發展所帶來的新商機,他們對自身職業興趣、愛好與發展目標也處于探索與調整的階段,很多人喜歡體會與嘗試不同的職業經歷,豐富自己的職業閱歷與經驗,尋找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活與職業定位。這種職業的探索與調整期是源于他們不了解與不明確自己的職業定位,或者是為了證明自己職業能力的需要,表現出較為明顯的自我、自主的青春特征。他們有的是在充分估量自己實力的基礎上追求更高平臺,有的是為了在不斷的職業轉換中去找尋新的發展機會,有的是在不斷變更職業的過程中去發現自己喜歡或合適的職業……顯然,數字技術發展所帶來的不受時空限制的新職業給他們提供了更多體驗、選擇的機會和發展的可能,這種選擇的靈活性特征也將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愈發明顯。
第二,職業選擇個性化。青年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求新求奇求異,不愿被束縛,追求自主性。他們喜歡新生事物,喜歡挑戰性的工作,甚至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職業選擇中,他們更愿意堅持“我的職業我做主”的自主性原則,表現出敢為人先的明顯個性化特征。
數字經濟時代是一個更為開放、自由與富有創造力的時代,為青年嘗試、體驗與從事新職業,滿足自己的個性選擇與追求提供了全新的就業市場。2021年BILIBILI聯合DT財經發布的《新360行:2021年青年新職業指南》顯示,超過78%的青年更加青睞符合自己興趣愛好的新職業,也愿意嘗試新職業。⑦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以及新時代人們對美好生活追求多元化的需要,已經衍生出了更多滿足經濟社會發展新理念、新需要的新興職業,如測評類、生活規劃類、職業代操作類、興趣圈層服務類、寵物生活服務類、游戲行業類、陪伴類、線下游戲類、形象服務類等⑧,這些新職業為青年提供去嘗試、體驗與選擇的機會。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新職業可能與一些青年自己所擁有的興趣、愛好、專長相一致,符合他們的個性特點與需求,使得他們的內在需求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個性與特長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他們的生活樂趣與從事的職業實現有機交融。因為數字技術的創新發展與人們對高質量生活品質的追求會不斷衍生出更為精細化、多元化的新職業,從而使得越來越多的青年在面臨職業選擇的時候,不只是考慮基本的生存問題,而是會更多地考慮是否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與價值認同,考慮是否能夠體現自己生活的品質化追求,考慮是否能夠滿足展現自我與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而不再是簡單地盲從性選擇那些被傳統觀念認可的有地位、有尊嚴的職業。
第三,職業選擇多元化。數字經濟時代為青年個人職業選擇帶來了更多的便利性條件,職業選擇的靈活性與自主性明顯增強。多元化的職業選擇成為青年職業選擇的常態。
近幾年,有關“斜杠青年”話題成為學術界探討的熱點、社會大眾討論的焦點。斜杠青年的出現不只是因為青年群體特立獨行的青春特征使然,更是數字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出現的一種職業樣態,是“在當代信息網絡化社會場、就業靈活化社會場、組織扁平化社會場的綜合作用下興起的”⑨。而且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不只是青年群體會出現“斜杠”現象,其他群體也會出現相應的職業樣態。身處數字經濟時代,發達的數字技術可以讓市場與商業運作模式更加靈活與便捷,企業或商家可以將更多的工作任務進一步分解與打散,人們完全可以采用更為便捷的信息技術與手段,有時間、有精力、有條件、有能力在不同職業間找尋更適合自己的天地。這種多元職業的整合性選擇模式會給青年帶來更多的職業體驗與探索,他們會更加自主性地追求自己想要的職業生涯,不只是解決經濟獨立與自我生存的問題,更是挖掘多種潛能、實現多種可能性的現實途徑與手段。
新業態產生新經濟,新經濟促進新動能,新動能轉而推動新職業的出現和發展?;ヂ摼W時代的就業思維隨著環境發生改變,相應也帶來了職業規劃的轉變。美國商業雜志《福布斯》指出了未來職業場域的三大發展趨勢:一是個人不會只停留在單一的產業之中,二是沒有完美單一的工作,三是工作與生活的整合。人們的職業選擇表現為多元性整合模式與流動性的特征,人們不再需要在工作與生活之間求得平衡,而是將工作與生活有機地融合為一個整體。數字經濟時代尤其是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那些重復性工作將逐漸被機器人所代替,這會帶來更多富有創新性的新職業與新崗位,使得青年人的職業選擇更為開放、自由與多元。
數字經濟時代技術增長加速所產生的“乘數效應”給青年就業帶來的影響
數字經濟時代是數字技術與數據迭代更新速度加快、高度發達的發展階段,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迅速而徹底的,對青年職業選擇的影響也是直接而深刻的。
數字化的乘數效應加快了職業更新速度。數字技術的發達,尤其是人工智能的發展使得不少人擔心技術的顛覆性力量,擔心眾多現存的職業會被替代,擔心面臨著失業的危險與可能。實際上,在技術發展史上一直存在著對新技術發展帶來失業的擔憂現象,有的發展階段甚至出現了付諸實際行動的對抗活動。無論是文學作品中唐吉珂德對風車的執著攻擊行為,還是曾經的英國工人對抗蒸汽織機的盧德運動,都是無法接受新技術所帶來改變的典型例證。但是,數字化帶來的優勢也十分明顯。數字經濟時代技術增長加速所產生的乘數效應加快了職業更新的速度,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隨著中國數字化紅利優勢凸顯,移動支付、網購、共享經濟、電子政務等蓬勃興起。事實也證明,“技術進步帶來的新增就業機會要遠多于其替代的就業機會”。數字經濟時代會不斷催生出更多新的職業可以供青年選擇,可以預見,人機協同、人機共生的職業景象將是未來社會的主要工作模式。
數字化的乘數效應更能滿足青年多樣化個性化就業需求。數字化新職業并不是單一的崗位,其與文科理科都可以相融合。目前,我們正處于數字經濟時代的初始階段,青年有著不同的職業選擇與職業觀念,有的在意職業的社會地位與社會貢獻度,有的追求工作的相對穩定性,他們的職業觀念與選擇仍然會受到個體的文化水平、專業技能、生活境遇、自我期待、學習能力以及線上線下復雜多元價值觀念等多種因素影響。數字化的乘數效應帶來的職業多元化,不僅可以滿足不同學科背景青年的就業需求,更可以擴展其職業選擇范圍、增強其敢于面對挑戰的勇氣和信心。
數字經濟時代已經來臨,分析這一時代青年職業選擇的特點,期望能夠讓更多的青年具有前瞻性的職業規劃與主動提升自己職業能力的意識,能夠順應與融入時代發展的潮流,保持旺盛的、持續的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才能更好地做出適應時代要求、個人與社會發展需要的職業選擇。應依據數字經濟時代對各類人才的需求,打破傳統學科專業范式,根據數字技術發展態勢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建構專業集群性式發展的新工科、新理科、新文科,不斷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注重青年發展的職業規劃,強化青年的基本科技素養以及持續學習能力與創新發展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增強其在未來職場上的職業發展潛力與職業勝任力。同時應進一步完善數字經濟平臺運作與相關商業發展模式等的監管支持政策,鼓勵青年創新人才進行技術改革與創新等激勵政策,以及多元化、靈活化職業從業人員的權益保障政策,為青年從事與數字技術相關的新職業、成為數字經濟時代優質的人力資源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
(作者為山東大學博導,山東青年政治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教授)
【注:本文系國家自然基金中外合作項目“心相連——通過跨領域合作提高大學生心理保健服務水平:在中國山東省濟南市高校中的實施研究”之子項目“實施ACE-LYNX介入模式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國際合作研究——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的實踐”(項目編號:81761128033)階段性成果】
【注釋】
①武振楠:《數字經濟時代傳統產業的變革思考》,《商場現代化》,2021年第18期。
②胡翼青、張一可:《如何破局:數字經濟時代傳媒業的挑戰與機遇》,《南方傳媒研究》,2021年第12期。
③保建云:《世界各國面臨數據與數字技術發展的新挑戰》,《人民論壇》,2022年第2期。
④陶小龍、肖培:《數字經濟時代人力資本的價值特點與開發策略》,《信息與管理研究》,2021年第12期。
⑤戚聿東、丁述磊、劉翠花:《數字經濟時代新職業發展與新型勞動關系的構建》,《改革》,2021年第9期,第66頁,第69頁。
⑥《2020—2021年數字化就業新職業新崗位研究報告》。
⑦⑧《新360行:2021年青年新職業指南》。
⑨謝俊貴、呂玉文:《斜杠青年多重職業現象的社會學探析》,《青年探索》,2019年第2期,第37頁。
責編/賈娜 美編/陳媛媛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