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中國品牌 > 企業黨建 > 正文

書寫“我為祖國獻石油”新時代答卷

能源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物質基礎和動力,攸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對于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民福祉至關重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提出了“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擘畫了加快建設能源強國新藍圖,為新時代我國石油工業指明了前進方向。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石油”)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力推動黨的建設、能源保供、綠色發展、改革創新等各項工作。

立足國內加大找油力度,原油生產供應穩中有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石油能源建設對我們國家意義重大,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要發展實體經濟,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我國是能源消費大國,對石油的需求量很大。中國石油著力打好勘探開發進攻戰,實施新一輪戰略找礦行動,加快先進開采技術開發應用,加大國際合作和資源引進力度,形成了國內原油產量、國內天然氣產量當量、海外油氣權益產量當量的三個“1億噸”新格局。2021年,中國石油國內原油產量達到1.03億噸,在全國占比超“半壁江山”。

東部老油田歷經幾十年開采,面臨著資源品質降低、儲量接替矛盾突出、油井產量下降、綜合含水率上升、開采難度加大等一系列難題。1959年發現的大慶油田,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采出液體的含水量逐步上升,目前已經超過95%。面對世界級難題,大慶油田自主研發三次采油技術,將聚合物注入地下,把原油從石頭縫里“洗”出來,實現連續7年原油穩產超3000萬噸,累計生產原油超過24.3億噸。

西部油氣田地表是群山峻嶺、浩瀚沙漠、黃土高原,地下則呈現油氣資源埋藏深、壓力大、溫度高的特點。過去,東部地區深層井的概念是3500米,西部地區則為4500米,而現在早已向下推進超過了1倍。四川盆地、準噶爾盆地南緣油氣井目的層大都已超過6000米,2020年1月塔里木輪探1井創下8882米的亞洲深井紀錄。位于準噶爾盆地的瑪湖礫巖油藏在3500米以下,曾經是世界油氣界公認的“勘探禁區”。如今,新疆油田創造性實現了“水區找油”,揭開了瑪湖10億噸級特大型油田的神秘面紗,幾代石油人夢寐以求的“再造一個克拉瑪依油田”的夙愿即將實現。

新疆油田公司風城油田是我國最大的超稠油油田,連續九年生產原油200萬噸以上,源源不斷地為我國貢獻著石油中的“稀土”——環烷基稠油。環烷基稠油可生產用于航天航空、交通運輸、制造及電力等行業的75種高端特種油品。圖為新疆油田公司風城油田作業區。 中國石油集團供圖

著力加快天然氣產業發展,有效推動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持續優化。天然氣是世界公認的優質高效清潔能源,加快天然氣開發利用是我國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的重要路徑。中國石油積極攻克天然氣勘探開采、運輸和儲存等技術難關,持續加大國內天然氣資源開發力度,大力推進致密氣、頁巖氣、煤層氣等非常規天然氣開發,多渠道引進國外天然氣,構筑起了多元化的清潔能源供應體系。從油氣并舉到油氣并重,從油氣并重到優先發展天然氣,再到快速發展天然氣,中國石油的天然氣產量從2012年的798億立方米增長到2021年的1378億立方米。

“氣虎”從來都不好馴服。面對氣田開發中存在的資源品質差、滲透低、埋藏深等制約因素,中國石油著力破解難題,推動國內天然氣生產供應量屢創歷史新高。從發展速度上看,中國石油在國內已經建成長慶、西南、塔里木、青海四大主力產氣區,國內天然氣產量連續5年突破千億立方米。在四大氣區中,長慶油田始終在建設“西部大慶”中確保天然氣持續穩定增長,年產天然氣突破400億立方米,連續11年保持國內第一大產氣區地位。西南油氣田全力推進川南深層頁巖氣、川中致密氣規模效益開發,近年來快速建成300億立方米大氣區并持續鞏固發展。從油氣結構上看,中國石油的天然氣產量當量在油氣產量結構中比重穩步提升,2020年歷史性地超過原油產量。

天然氣工業需求與民生需要不斷增長,要求中國石油把握保供穩效這一主線,支持帶動產業鏈供應鏈平穩運行。中國石油超前部署,加大氣田增儲上產力度提高國產氣產量,加大儲氣庫注氣量發揮好應急調峰作用,累計供應天然氣近1.6萬億立方米,滿足支撐17個經濟領域行業發展,惠及百姓超5億人。被譽為西氣東輸“心臟”的塔里木油田克拉2氣田,已成為我國單體儲量最大、豐度最高、最整裝的優質氣田。2021年中國石油的天然氣產量在全國天然氣總產量的占比達66.4%,帶動天然氣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比重由2012年的4.8%提升至2021年的8.9%,減碳效應相當于植樹150億棵。

錨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積極推進綠色低碳轉型。能源生產和消費活動是影響氣候變化的主要因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促進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積極有序發展光能源、硅能源、氫能源、可再生能源。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我國能源行業肩負雙重使命,既要滿足全社會能源消費快速增長的剛性需求,又要加快能源清潔轉型,助力我國實現“雙碳”目標。謀劃綠色低碳發展戰略,把握好轉型節奏至關重要。必須處理好發展與減碳、發展與安全的關系,著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加快從傳統油氣企業向“油氣熱電氫”綜合能源供應商轉變。

中國石油因地制宜加快新能源布局,盤活用好公司油氣礦權區域及周邊豐富的風光熱等資源,充分發揮企業技術優勢、產業優勢,部署實施地熱、氫能、風光電等“六大基地”和“五大工程”,全力推進化石能源與新能源全面融合發展的“低碳能源生態圈”建設。2021年全年建成投產新能源項目39個,新增新能源開發利用能力350萬噸標煤/年。其中,2021年新增地熱供暖面積1000萬平方米,是“十三五”時期的兩倍。玉門油田率先建成中國石油首個200兆瓦集中式太陽能并網發電示范工程,石油資源日漸枯竭的老油田煥發出能源轉型的新生機。石油勘探研究院自主研發綠氫燃料,服務北京冬奧會,點燃了冬奧史上首支綠氫主火炬。化工新材料技術是實現石油低碳化使用的重要途徑,中國石油加快推進高性能合成材料、特種工程塑料、可降解材料、高端碳材料的研究。2021年,中國石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兩套乙烷制乙烯項目先后投產成功,其綜合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被列為綠色低碳發展的國家示范工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是實現碳排放變廢為寶、效益與環保并重的一項綠色開發技術。中國石油CCUS技術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吉林油田二氧化碳驅油是全國首個全流程示范工程,已封存二氧化碳超過200萬噸。2021年中國石油全年實現減排二氧化碳約2.6億噸。

中國石油強化綠色發展頂層設計,將“綠色低碳”納入公司發展戰略,把新能源新材料納入公司主營業務,明確“清潔替代、戰略接替、綠色轉型”三步走總體部署,制定了明確的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力爭在2025年左右實現碳達峰,2050年左右實現“近零”排放。

攻堅關鍵核心技術和設備,加快實現油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習近平總書記對油氣行業科技創新寄予厚望,把石油天然氣作為亟待解決、急迫攻堅的關鍵核心技術,提出要“努力用我們自己的裝備開發油氣資源”。近年來,隨著國內部分地區油氣資源品質逐步劣質化以及各國科技產業競爭白熱化,解決油氣領域“卡脖子”問題迫在眉睫。科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加快石油化工行業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對于支撐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至關重要。

2022年6月25日,中國石油華北油田在山西沁水盆地的煤層氣田井口日產和日外輸商品氣量雙雙突破550萬立方米。沁水煤層氣田是我國最大的煤層氣田,年地面抽采能力超過20億立方米,對穩定我國華北地區及周邊冬供和大氣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義。圖為華北油田沁水煤層氣田局部外景。 中國石油集團供圖

能源技術激揚創新動力。中國石油瞄準高質量科技供給,聚焦建設能源與化工創新高地和原創技術策源地,集中優勢力量在石油天然氣關鍵核心技術上全力攻堅,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創新型企業。在眾多創新技術中,陸上油氣勘探開發技術是一大亮點。面對開發條件苛刻、資源稟賦差等挑戰,中國石油全力打造特色技術體系,油氣勘探開發關鍵設備基本實現國產化,使勘探開發進入納米級頁巖系統、萬米級深層的“油氣禁區”。在塔里木盆地,中國石油研發制造的我國最先進的9000米級鉆機,讓地下“太陽”冉冉升起。在西北黃土高原,面對比“磨刀石”還要致密的油氣層,中國石油研發致密砂巖油氣藏開發技術,在“納米級”層級上取得突破,實現了規模投產。2021年中國石油打井總深度相當于2500多座珠穆朗瑪峰。科技創新引領未來,中國石油瞄準未來15年至20年戰略發展需要和國際科技發展趨勢,精心謀劃科技創新,努力搶占國際科技與行業前沿領域制高點。圍繞地熱、氫能、生物質能、儲能與太陽能風能、伴生資源等主攻方向,持續開展關鍵技術攻關,超前技術儲備研究取得多項積極進展。“數智中國石油”建設加快推進,具有中國石油特色的工業互聯網體系初步建成。

建設科技創新平臺,培育創新沃土。中國石油建成國家級研發平臺21家,形成了一支以24名兩院院士、300多名領軍人才、3000多名基層科技專家、3萬多名科研人員為主體的科技人才隊伍。中國石油潤滑油公司首席科學家伏喜勝,為復興號高鐵匹配上了中國第一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潤滑油。油氣井工程技術專家周英操,用8年時間研發出精細控壓鉆井成套工藝技術及裝備,使我國成為第二個掌握該項技術的國家。中國石油先后5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榮獲國務院國資委“科技創新突出貢獻企業”稱號。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中國石油在新時代加快建設能源強國、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奮斗實踐中,創造了“我為祖國獻石油”的新業績,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始終保持“石油工人心向黨”政治本色,做黨和國家最可信賴的骨干力量。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筑牢企業發展的“根”和“魂”。建立完善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機制,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強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把黨的領導嵌入公司治理體系,將黨建工作要求寫入公司章程,明確和落實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把黨建“三基本”建設與石油優良傳統“三基”工作有機融合,持之以恒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不斷增強隊伍凝聚力、戰斗力。

——始終服務服從黨和國家戰略全局,當好穩定經濟、保障能源安全的“壓艙石”。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樹立大局意識,把穩經濟穩增長、解決油氣核心需求放在突出位置,為保持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作出應有貢獻。中國石油發揮油氣兩大產業鏈優勢,積極擔當主動作為,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全力為強國富民、國際合作等方面的國家重點工程建設加滿油鼓足勁,齊心協力做到“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百萬石油人為祖國加油、為民族爭氣的精氣神無比強勁,護航經濟民生、彰顯央企擔當的責任感牢牢在肩。

——始終深化改革加強管理,努力建設基業長青的世界一流企業。建立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中國石油堅決落實中央要求,統籌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突出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全面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目標任務。堅持高質量發展、深化改革開放、依法合規治企、全面從嚴治黨“興企方略”,實施專業化發展、市場化運作、精益化管理、一體化統籌“治企準則”,明確創新、資源、市場、國際化、綠色低碳“五大發展戰略”,扎實推進人才強企、提質增效、低成本發展、文化引領“四大戰略舉措”,完善發展、調整、創新、改革、管理、黨建“總體工作布局”,推動中國石油高質量發展不斷開創新局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持續提升,建設基業長青世界一流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的基礎更加牢固。

——始終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為加快建設能源強國注入不竭動力。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石油戰線始終是共和國改革發展的一面旗幟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揚包括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在內的中國共產黨人偉大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從偉大精神中汲取信仰力量、引領價值追求、凝聚信心意志,構筑上下同欲、攻堅克難的精神家園。打造鐵人式員工隊伍,努力成為時代精神弘揚者、主流價值塑造者、石油工業奉獻者,書寫“我為祖國獻石油”新時代答卷。

[責任編輯:潘旺旺]
標簽: 戴厚良   中國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