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二十大召開了,老師領著我們學報告,我還在電視上看到你了呢。”17日參加完報告分組討論,我接到了女兒從濟南打來的電話。女兒今年高三了,學業繁忙,但每天晚自習前都能有一段時間看看新聞。
不久前,女兒學校還開展了一場面向高三學生的“對話場”活動,報名參加的學生可以與學校主要領導、教師代表面對面交流,說說自己的困惑并提出對學校的建議。一個課間的工夫,15個學生代表名額被“搶”完。女兒沒“搶”到,感到很遺憾。
這可與我當年上高三時很不一樣了。因此,學習二十大報告,看到其中提出“堅持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讓我特別有感觸。
“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的嘗試,我從跑教育口的同事轉發的朋友圈里,能翻出不少報道來。
比如,“4年里共制作作品2萬多件,獲得國家專利4367項(從2008年至今),獲得過國家機器人大賽冠軍和亞軍……”這是2021年11月,濟南歷城二中在山東省首批普通高中省級學科基地申報遴選答辯環節的陳述內容。最終,濟南歷城二中、臨沂七中、山東省實驗中學等30所學校被評為首批普通高中省級學科基地。這是山東以“強科培優”破題高中特色多樣化發展的一個側影。
再比如,2021年濟南中考開考的第一天,很多家長在濟南有些高中學校的官微上發現了特色招生的簡章,小語種、AI課程、經管人才實驗班、航空特色實驗班……10余種項目,讓家長在為孩子選擇高中時又多了一個考量標準。
高中多樣化發展,是為社會培養多樣化人才的需要,也是學生多元化發展的需要。正是為了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如今山東以學科為支撐的特色高中建設全面展開。
未來我們將擁有怎樣的教育?二十大報告里提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強化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發展,堅持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完善覆蓋全學段學生資助體系。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
還有不到一年,女兒就將參加高考,進入下一學習階段,我對未來充滿期待。2022年的10月,她曾搶著去參加一場“對話場”活動;2025年、2030年,她又將會遇到怎樣的教育“小美好”呢?
(作者為黨的二十大代表、大眾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