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泉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基層治理重要論述,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方面積極探索,形成規范化、科學化、網格化、長效化的基層治理新模式,探索出了一條推進基層有效治理、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的新路徑,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基層社會治理的基本目標,就是要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人民群眾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愛護和幫助,始終保持與黨一條心。陽泉市在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實踐中,把鄉村振興和城市社區建設既作為“初心工程”,又作為“民心工程”,真抓實干,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融入一件件群眾關心的實事之中,把“初心”實實在在地融入“民心”之中,有力地保障了基層社會的和諧穩定,營造了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良好社會環境,加深了人民群眾與黨的血肉聯系。在我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偉大歷史進程中,陽泉市構建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的經驗與做法,具有重要的推廣價值。
“黨建賦能”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方向
陽泉市把黨建的重點放在基層黨組織建設和選好“領頭雁”的實際工作中,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組織書記的模范帶頭作用,保證了新時代基層社會治理始終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基層治理重要論述的指導下穩步推進,極大地凝聚了黨心民心,共同追求美好生活。
首先,一個社會的穩定、和諧、進步、文明程度,“組織化”水平是重要標志。基層社會治理的“牛鼻子”就是要緊緊抓住基層黨組織建設這一關鍵環節,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基層黨組織在社會治理過程中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社會號召力、群眾組織力,夯實基層經濟社會發展的組織基礎,保證基層社會治理的良性運行。
在基層社會治理實踐中,陽泉市委組織部印發《全市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提升工程”實施方案》,把“黨組織賦能”作為完善基層社會治理的基礎,全面、系統、具體、詳細地規定了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方法、任務、標準、監督等內容,有效提升了基層黨組織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戰斗堡壘作用,特別是在農村黨組織開展的“五諾”行動和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有力地把黨組織建設與為老百姓辦實事結合起來,全面提升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改善了老百姓的物質文化生活條件,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其次,具體到一個村子、一個社區的治理,選好“領頭雁”很重要。過去我們常常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這是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得出的一條重要經驗。陽泉市在基層黨組織建設和基層社會治理實踐中,把選好“領頭雁”放在重要位置,把著力打造一批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工作能力強的村(社區)黨組織書記,作為鄉村振興和城市社區治理的基礎抓手,在發現、儲備、培養、扶持、使用基層治理人才隊伍方面走出了一條新路子,為全面持續提升陽泉市基層社會治理的效能和水平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筆者在實地調研陽泉市基層社會治理過程中發現,村社一線黨組織都有一個好的領導班子和“領頭雁”,他們的共同特征包括:一是政治意識強、政治立場堅定、政治素質高;二是廉潔奉公,一心為民,吃苦耐勞,真抓實干,敢想敢闖;三是法律意識強、組織能力好、工作水平高。例如,陽泉市固莊村作為全國文明村,是在村黨組織書記張三虎等班子成員帶領下干出來的,是一個好的“領頭雁”凝聚黨員干部和群眾智慧共同努力的結果;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社區——陽泉市礦區橋頭街道段南溝社區,在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任紅梅的帶領下,在用心用情解決居民群眾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的實踐中,高質量打造了“鴻雁工作法”,為完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提供了典型經驗和學習樣本。
最后,陽泉市把基層黨組織建設具體落實到為人民服務的實踐當中,體現在每個黨員和干部的具體工作之中。今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指出:“我們黨是為人民服務、為人民造福的黨。把老百姓關心的事一件件辦好,是共產黨人的共同心愿。”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考察時叮囑當地負責同志:“老百姓的事,要實實在在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基層社會治理基本處理的都是與老百姓“面對面”的工作,群眾看得見摸得著,只有一件一件地把事情做好,讓群眾滿意,黨組織的威信和感召力才能深入民心,人民群眾才能真心擁護我們。陽泉市固莊村和段南溝社區基層黨組織建設實踐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數字賦能”提升基層社會治理體制機制效能
打造“數字政府”,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新時代政府治理方式變革的一個重要方向。陽泉市平定縣利用現代高科技工具逐步形成基層社會治理統籌協調機制和多元共建社會治理新格局,是新時代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數字化智能化的一個典型樣本。
平定縣是山西省唯一入選的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特色基地,也是全國10個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特色基地(城市管理)中唯一一個縣級實驗特色基地,具有基層社會治理智能化的標桿作用。平定縣“數字賦能”的基本做法,對全國基層社會治理具有重要的引領和示范意義。
首先,平定縣按照“社會治理一張網”的總體目標,立足于縣域治理的總要求,成立了“平定縣智能化社會治理服務中心”,建立起數字賦能基層社會治理的總樞紐,量身打造了數字化管理服務一體化平臺,形成了基層社會治理網絡化新模式,是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的重要創新。
其次,數字賦能首次實現基層社會治理全覆蓋,從黨的建設、資源管理、防災救災、綜合執法,到為群眾服務、平安建設、生態保護、經濟運行等,都能及時納入網絡平臺管理,為政府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及時了解民情民意、與群眾互聯互通、維護社會穩定和諧、科學制定公共政策等提供了基本保證,真正實現了服務精準、管控有力、辦事高效的運行機制。
最后,數字賦能工程切實做到了對群眾的“貼心微服務”。老百姓的事看起來都是小事,但落到一個人、一個家庭頭上就是大事,基層社會治理的一個重要內涵就是要及時傾聽老百姓的心聲,及時解決老百姓關心的問題,及時發現社會矛盾和問題并消滅在萌芽狀態。平定縣的“智能社會治理網絡平臺”,能夠快速回應群眾的訴求,有效提升了為群眾“貼心微服務”的效率,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力推動了和諧社區建設。
“制度賦能”保證基層社會治理良性運行
陽泉市基層社會治理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制度化水平高,把在治理實踐中探索出的一些好的管理辦法和服務事項通過制度固定下來,形成長效化的良性運行機制,既提高了治理效能,又讓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實惠,養成了遵法守紀的良好習慣。通過“制度賦能”,極大地促進了文明社區和文明鄉村建設。
例如,段南溝社區在基層社會治理實踐中,創新性地形成了“一首兩翼三調解,五聯七雁十共建”的“鴻雁工作法”,并通過制度固定下來,內容涵蓋了基層社會治理的方方面面,形成了黨的領導、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志愿者參與的互聯互動體制機制,極大地激活了群眾參與熱情,形成了基層“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滿足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全國“文明社區”的榜樣。
固莊村作為“鄉村振興”典范,其實現“善治”的成功經驗,首先是在訂立制度上下功夫。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作為制度匯編的《固莊村村務管理執行標準匯編》,內容涉及37項制度安排,覆蓋了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匯編的編后記中,黨支部和村委會表示:“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安排好村里百姓的生活,更有責任與義務來組織群眾、發動群眾、引導群眾、改造群眾的世界觀,使廣大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同圍繞制度目標去奮斗。”這段話用樸素的語言表達了固莊村黨組織通過“制度賦能”推進鄉村振興的宏偉愿景。在實際調研走訪過程中,筆者發現,固莊村通過良好的制度安排和具有活力的體制機制運行,基本實現了“善治”這一目標:人民群眾富裕安康、心情舒暢,社會運行安全有序、文明和諧,集體經濟快速發展、后勁十足。
固莊村和段南溝社區用制度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的實踐證明,好的制度組合是改善基層社會治理水平、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的基本路徑。
總之,陽泉市的基層社會治理實踐,通過黨建賦能、數字賦能、制度賦能的有機聯結和共同作用,開創出基層社會治理的全新格局,提升了基層社會的文明水平,促進了經濟發展和共同富裕,為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走出了一條新路子,值得學習和借鑒。
【本文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責編:周素麗/美編:石 玉
聲明:本文為《國家治理》周刊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國家治理周刊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