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中國品牌 > 品牌智庫 > 正文

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協同推進碳中和與穩增長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關系密切,經濟穩定增長會帶來能源需求大幅增長。在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資源稟賦和能源消費結構下,如何處理好碳中和與穩增長的關系,達到二者的有效協同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減排不是減生產力,也不是不排放,而是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在經濟發展中促進綠色轉型、在綠色轉型中實現更大發展。這意味著在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過程中,必須推進碳中和與穩增長的有效協同。

協同推進碳中和與穩增長的戰略意義

協同推進碳中和與穩增長,是緩解資源環境約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一方面,協同推進碳中和與穩增長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的奇跡,但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傳統發展模式已不可持續。協同推進碳中和與穩增長,就是強調在謀求經濟增長的同時,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重構社會經濟系統。另一方面,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難以在短期內改變,且油氣資源對外依存度較高,能源安全形勢較為嚴峻。而且,我國仍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中,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必然帶來能源消費和碳排放的持續增長。在此情況下,協同推進碳中和與穩增長,要求在保障經濟發展的同時努力轉換能源結構,以保障安全為前提構建現代能源體系,提高能源自給率。

協同推進碳中和與穩增長,是立足新發展階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首先,通過知識、技術、治理等方式來提高增長效率,全面向綠色低碳發展模式轉型,將加快形成綠色經濟新動能和新的可持續增長極,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其次,協同推進碳中和與穩增長,對我國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和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提出更高要求,有利于在集中力量突破關鍵技術的基礎上建立相應的產業體系和高質量人才隊伍。最后,數據具有高效、清潔、低成本、可復制等特點,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推動生產方式綠色化的重要路徑,這有助于在實現生產效率和節能減排“雙提升”的過程中,實現各種資源要素在不同行業、不同企業間的融通和共享,進一步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實現高質量發展。

協同推進碳中和與穩增長,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求的必然選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重要論述為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提供了根本遵循。人類的生存延續及精神活動都無法與自然界剝離,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相互融合是人與自然關系的最優歸宿。我國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求為目的,統籌推進碳中和與穩增長,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必然要求與關鍵舉措。

協同推進碳中和與穩增長面臨的挑戰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穩步推進能源結構調整,不斷優化升級產業結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5%的經濟增長,綠色日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鮮明底色。面對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在現有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下,協同推進碳中和與穩增長依然面臨多重挑戰。

首先,協同推進碳中和與穩增長,是在能源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轉型等多重目標、多重約束下進行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一方面,發達國家收入水平高且經濟增長平穩,能源需求相對穩定,其碳中和壓力主要體現為存量能源的低碳替代。而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未來低碳轉型除了要替代龐大的化石能源消費存量外,還需滿足由經濟增長帶來的增量能源需求。另一方面,發達國家在工業化過程中形成了技術優勢,但為維持自身優勢,往往對關鍵技術采取封鎖策略。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技術勢差較大,對先進技術吸收轉化能力有限,短期內難以依靠外部技術嫁接及經驗學習來實現降碳減排的目標。此外,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產業結構廣泛分布于低端價值鏈到高端價值鏈,傳統高能耗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并存,不可能對傳統高能耗產業“一刀切”,而通過內生性技術創新驅動傳統產業綠色升級又需要一個較長過程。

其次,我國經濟具有產業偏重、能源偏煤、效率偏低的特點,多年來對高碳產業的路徑依賴存在較大慣性。受資源稟賦限制,我國能源結構在未來一段時間仍將以煤為主,電力需求增長的壓力主要由煤電承受,減少煤炭消費難度很大。在現有能源結構下,經濟增長與化石能源消費關系密切,如果降碳過程推行得過于簡單粗暴,可能對經濟增長造成不利影響。

多維度協同推進碳中和與穩增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協同推進碳中和與穩增長,涉及國家政策體系、產業發展體系、企業生產經營和家庭消費體系的多層次系統變革,必須堅持系統觀念,才能在實現穩增長的同時積極推進“雙碳”工作。

雙輪驅動的政策體系是協同推進碳中和與穩增長的堅強保障。從頂層設計角度看,政府和市場兩手都須發力,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全面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協同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資源能源高效率利用、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不斷完善協同推進碳中和與穩增長的基本制度體系,以制度創新提供體制保障。完善投資政策,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引導作用,嚴控煤電、鋼鐵等高碳項目投資,加大對節能環保、新能源等項目支持力度。積極發展綠色金融,引導金融機構為綠色低碳項目提供長期限、低成本資金。完善財稅價格政策,落實環境保護、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船稅收優惠,建立健全促進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的價格機制。加快節能標準更新升級,建立統一規范的碳核算體系,提高統計監測能力。推進市場化機制建設,加快完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全面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提高對外開放綠色低碳發展水平,大力發展高質量、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綠色產品貿易。

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是協同推進碳中和與穩增長的關鍵路徑。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推進工業領域低碳工藝革新和數字化轉型,提升服務業低碳發展水平,推進產業結構加快向“綠”轉型。持續做好重點領域減污降碳工作,嚴控高耗能、高排放行業新增產能,合理控制煤制油氣產能規模,提升高耗能高排放項目能耗準入標準。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及與之相匹配的現代服務業,推動互聯網等新興技術與綠色低碳產業深度融合,實現低碳技術創新方面的重大突破。完善循環產業鏈條,在產業內部實現多種能源的綜合梯級利用,在產業間進行橫向協作,實現多行業的互補運行,尋求廢棄物的合作開發與利用機會。加快推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優化交通運輸產業結構,持續降低運輸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加快發展綠色物流,加快發展清潔能源車船產業。

企業綠色生產是協同推進碳中和與穩增長的主要動力。企業需綜合考慮政策要求和企業發展方向,努力建立低碳生產體系。不斷強化環境責任意識,主動適應綠色低碳發展要求,制定可持續發展戰略,將實現低碳經濟的目標整合進企業發展戰略。重點龍頭企業著力攻克“卡脖子”技術與綠色低碳技術,引領供應鏈上的企業共同實現綠色化低碳化改造。積極參與碳市場交易,使用碳資產托管、碳基金等金融工具進行資產管理。從能力建設和信息化建設兩方面構建企業碳資產管理支持體系,利用5G、人工智能等技術更加有效地采集能耗和排放數據,建立綠色發展管理數據系統,實現智能化管理。

統籌處理好降碳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關系,通過消費引導、技術進步等手段,協同推進消費增長與碳減排。提高消費者對碳減排的認知水平,加強低碳意識教育和低碳生活方式宣傳,增強消費者對低碳商品的支付意愿,推動消費領域實現全面低碳化。推進綠色智能產品生態標準體系建設。城鄉建設過程中進一步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加快推進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的規模化發展,加快推動建筑用能電氣化和低碳化,因地制宜擴大熱泵、燃氣、生物質能、地熱能等清潔低碳供暖的范圍。

(作者:徐丹丹,系北京工商大學教授、副校長,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21AGL012〕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