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多年起伏跌宕的歷史長河中,新時代的十年不過彈指一揮間,但黨領導人民創造的歷史偉業、推動的社會變革,卻是史無前例、世所罕見的。當我們接續奮斗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建成世界上第一個不是走資本主義道路,而是走社會主義道路的現代化強國時,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必將進一步彰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將更加充分地展現出重大世界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全面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要牢牢把握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在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意義,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的趕考之路上交出新的優異答卷。
【關鍵詞】新時代 十年變革 社會主義發展史 里程碑意義 【中圖分類號】D602 【文獻標識碼】A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實踐是社會進步的源泉。社會主義總是在解決不同時代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在和不同國家具體實踐的結合中探索前進的。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敏銳把握人類歷史發展的大趨勢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圍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出一系列原創性思想,推動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不僅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譜寫了世界社會主義發展新篇章。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為人類和平與發展崇高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必須牢牢把握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在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意義,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的趕考之路上交出新的優異答卷。
新時代十年,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推動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全面闡述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的歷史發展,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艱辛探索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新局面和新境界。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大論斷,并作出了“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小康社會,然后再奮斗三十年,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安排。十年來,我國經濟總量從2012年的53.9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114.4萬億元,占世界經濟比重從11.3%上升到超過18%,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6300美元上升到超過1.2萬美元;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面脫貧,我國歷史性告別絕對貧困;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和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14億多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這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團結奮斗贏得的歷史性勝利,也是彪炳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冊的歷史性勝利。
新時代十年,我們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新的選擇,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使世界范圍內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意識形態、兩種社會制度的歷史演進及其較量發生了有利于社會主義的重大轉變。
新時代十年,黨中央以巨大的決心和勇氣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
社會主義是前無古人、艱巨偉大的事業,必須通過改革創新才能得到鞏固和發展。恩格斯曾指出:“所謂‘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①中國共產黨通過對歷史經驗的總結和時代主題的把握,逐步認識到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重要法寶,是推動中國發展進步的直接動力,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攻克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我國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共建“一帶一路”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我國成為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貨物貿易總額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時強調:“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劃時代的,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史新時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是劃時代的,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時代,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全新局面。”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我們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這標志著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發展階段。
新時代十年,黨中央以巨大的決心和勇氣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共推出2000多項改革方案,涉及經濟社會各領域,涵蓋衣、食、住、行、教育、醫療、養老等各方面;在改革攻堅戰中,加強頂層設計,敢于突進深水區,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敢于面對新矛盾新挑戰,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
新時代十年,我們全面依法治國,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社會主義不但要創造比資本主義更先進的生產力,還要創造比資本主義更完備的民主法治。列寧在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提出:“生氣勃勃的創造性的社會主義是由人民群眾自己創立的。”②鄧小平同志曾指出:“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怎樣治理社會主義社會這樣全新的社會,在以往的世界社會主義中沒有解決得很好。馬克思、恩格斯沒有遇到全面治理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實踐,他們關于未來社會的原理很多是預測性的;列寧在俄國十月革命后不久就過世了,沒來得及深入探索這個問題;蘇聯在這個問題上進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實踐經驗,但也犯下了嚴重錯誤,沒有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黨在全國執政以后,不斷探索這個問題,雖然也發生了嚴重曲折,但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上積累了豐富經驗、取得了重大成果,改革開放以來的進展尤為顯著。”我們黨從國內外政治發展成敗得失中深刻認識到:“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首先要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④
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關系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問題,立足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實際,明確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總目標、基本原則,提出了關于依法治國的一系列新觀點、新舉措,回答了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關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著眼于黨長期執政和國家長治久安,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總體謀劃,重點部署堅持和完善支撐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這一系列重大決策及其有效實施,確保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得到更好發揮,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得到鞏固和發展。
新時代十年,我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全面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人民民主和黨內民主更加廣泛,協商民主全面展開,愛國統一戰線鞏固發展,民族團結進步呈現新氣象。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深入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相互促進,全面依法治國總體格局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加快建設,司法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社會公平正義保障更為堅實,法治中國建設開創新局面。
新時代十年,我們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持打鐵必須自身硬,鍛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事業要從自發走向自覺,克服困難取得勝利,離不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經驗,特別是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的慘痛教訓告訴我們,社會主義興衰成敗的關鍵在于能否堅持和加強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不僅是當今世界黨員人數最多、規模最大、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政黨,而且是在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社會主義大國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是最高政治原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我們黨要始終贏得人民擁護、鞏固長期執政地位,必須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
黨的十八大以來,經過全面從嚴治黨,黨內許多突出問題得以解決,但黨面臨的考驗與挑戰將長期存在。經過不懈努力,我們黨找到了自我革命這一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管黨治黨寬松軟狀況得到根本扭轉,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生態不斷形成和發展,確保黨永遠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深刻總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繼續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勇敢面對黨面臨的長期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堅決戰勝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
新時代十年,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和制度建設全面加強,以黨的政治建設統領黨的建設各項工作,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持續開展黨內集中教育。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剎住了一些長期沒有剎住的歪風,糾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頑瘴痼疾。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并全面鞏固,消除了黨、國家、軍隊內部存在的嚴重隱患。黨的領導全面加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切實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制度體系不斷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更加科學,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明顯提升,確保黨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為社會主義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根本保證。
總體來看,在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多年起伏跌宕的歷史長河中,新時代的十年不過彈指一揮間,但黨領導人民創造的歷史偉業、推動的社會變革,卻是史無前例、世所罕見的。縱觀歷史線軸,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使社會主義實現了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創立,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理論到制度的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兩個確立”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也必定會指引社會主義實現由初級到高級的過渡。當我們接續奮斗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建成世界上第一個不是走資本主義道路,而是走社會主義道路的現代化強國時,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必將進一步彰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將更加充分地展現出重大世界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導,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研究員,青島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兼職教授,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副會長)
【注:本文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創新工程大型學科奠基性項目“社會主義史:理論與實踐新探”階段性成果】
【注釋】
①《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88頁。
②《列寧全集》(第3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53頁。
③《鄧小平文選》(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68、146頁。
④《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
責編/王妍卓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