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三個務必”的價值意蘊與實踐指向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個務必”是對毛澤東同志“兩個務必”的繼承、發展與創新,體現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強烈的使命擔當、憂患意識和斗爭精神。“三個務必”具有在思想上引領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在行動上指導黨團結帶領人民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在戰略上決勝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價值意蘊。牢記“三個務必”,要強化理論學習以夯實理想信念基礎、提升人生境界以筑牢道德操守根基、練就真才實學以暢通工作實效渠道、激勵與懲戒并舉以健全黨性監督機制,以意氣風發的精神風貌在新征程上創造新輝煌。

【關鍵詞】“三個務必” 價值意蘊 實踐指向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全黨同志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新要求,號召全黨“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三個務必”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時代成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意氣風發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過程中,展現出的歷史主動精神和強烈憂患意識。其必將激勵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時代自警、自律、不懈追求,戰勝新征程中的各種風險挑戰,奪取新的偉大勝利。

從“兩個務必”到“三個務必”的邏輯理路

中國共產黨的領袖都是在歷史征程的關鍵時刻,向全黨提出“務必”的要求。毛澤東同志鄭重提出“兩個務必”面對的是中國共產黨即將贏得革命全面勝利,進而執掌國家政權的“大考”關頭;習近平總書記發出“三個務必”的號召面臨的是中國共產黨成功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意氣風發邁上第二個百年新征程的時間節點。

毛澤東同志向全黨鄭重提出“兩個務必”要求。“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興衰周期率”,而歷代王朝衰亡的重要原因則在于統治者執掌政權后滋長的驕傲自滿思想和腐化享樂作風。經過28年的浴血奮戰,中國革命終于迎來全面勝利。毛澤東同志及時警覺并深刻認識到,革命勝利后中國共產黨部分同志容易產生的驕傲情緒和享樂作風,將會嚴重影響黨和國家事業的順利進行。在1949年3月召開的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告誡全黨,“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所以,在勝利面前全黨同志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經受住執政考驗。正是在這一意義上,毛澤東同志向全黨鄭重提出:“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毛澤東同志在“兩個務必”論斷中使用“繼續(地保持)”一詞,充分表明,堅定理想信念、恪守從政本分是中國共產黨作為使命型政黨的鮮明特征。

黨的領導集體對繼續保持“兩個務必”的探索和踐行。隨著我國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鄧小平同志明確提出,作風建設事關黨的生死存亡,“我們的國家越發展,越要抓艱苦創業”。黨的十二屆二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整黨的決定》規定了“整頓作風,就是發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革命精神,糾正各種利用職權謀取私利的行為,反對對黨對人民不負責任的官僚主義”。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后,江澤民同志指出,“艱苦奮斗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必須繼續發揚光大”。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要求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黨的十六大以后,胡錦濤同志指出,要保持和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要求“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牢記‘兩個務必’”。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將“兩個務必”創新發展為“三個務必”。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歷史周期率問題,經常借用“霸王別姬”“人亡政息”等典故或話語警示全黨,號召全黨要牢記毛澤東同志提出的“我們決不當李自成”的深刻警示,牢記“兩個務必”,牢記“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古訓。201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西柏坡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語重心長地講道:“每次來西柏坡,我想得最多的是,毛澤東同志當年提出‘兩個務必’,主要基于哪些考慮?我們學的還有沒有不深、不透的?‘兩個務必’耳熟能詳,但在當前形勢下我們能不能深刻領會并使之更好指導黨的建設?如何結合新的形勢加以弘揚?我們堅持‘兩個務必’重點應該抓什么?怎么抓?”2018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著重引用了毛澤東同志的“兩個務必”前后兩大整段話,并提出絕不能有半點驕傲自滿、固步自封,也絕不能有絲毫猶豫不決、徘徊彷徨。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不僅是我們一路走來、發展壯大的重要保證,也是我們繼往開來、再創輝煌的重要保證。202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向全黨提出“三個務必”的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個務必”是對毛澤東同志“兩個務必”的繼承、發展與創新。“三個務必”相互聯系又自成體系,其中,“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向外界闡釋了黨遵循的根本宗旨,“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明確了黨在奮斗過程中的心態與作風,“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凸顯了黨在新征程中發揚的精神和展現的風貌。

新時代牢記“三個務必”的價值意蘊

“三個務必”是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總結概括出來的寶貴經驗,揭示了百年大黨風華正茂的政治密碼,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強烈的使命擔當、憂患意識和斗爭精神,意義重大、價值深遠。

“三個務必”是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思想引領。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中國共產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要始終贏得人民擁護、鞏固長期執政地位,就必須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這就是著眼于持之以恒地深入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全面從嚴治黨,確保黨永遠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確保黨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最堅強領導核心。“三個務必”高度概括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根本宗旨、執政信念、從政本色、為政風貌,體現了作為執政黨對自身純潔性的反思審視和對國家長治久安的憂患意識。它既包含對以往經驗的深刻總結,又包含對未來發展的自我警示,確保廣大黨員干部在新挑戰和新問題面前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謹慎的作為和果敢的斗爭。一個飽經滄桑而初心不改的黨,必將能夠基業常青;一個鑄就輝煌仍勇于自我革命的黨,必將能夠無堅不摧。

“三個務必”是黨邁上新征程,走好新時代“趕考”路的行動指南。中國共產黨歷經百年奮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已經如期實現,中國人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更好,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正穩步前行,但是,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時代新征程,既鼓舞人心,又面臨挑戰。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新征程中將要面對更加復雜多樣的矛盾和問題,需要解決諸多難以預見的風險和挑戰。偉大夢想、偉大事業從來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要時刻保持“趕考”的認知和狀態,意識到世情國情黨情發生的重大變化,牢記“三個務必”,始終堅守勤政為民的初心使命和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始終保持敢于和善于斗爭的風骨、氣節、操守、膽魄,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的信念意志,邁上新征程,接續奮斗路。

“三個務必”是黨領導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制勝法寶。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長期實踐探索的成果,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在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前途光明,任重道遠。“惟其艱巨,所以偉大;惟其艱巨,更顯榮光。”我們所建設的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現代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它宣告了以西方資本主義制度為歸宿的單線式歷史觀的破產,打破了對西方發展模式的盲目崇拜和路徑依賴,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勢必會遭受到更多來自西方勢力的打壓和挑戰。現今世界格局多變復雜,綜合國力競爭越發激烈,多重因素極大增加了中國維護和利用戰略機遇期的難度與成本。“三個務必”是黨帶領人民戰勝各種艱難困苦,在嚴峻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中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獨立自主發展、實現民族復興的制勝法寶。我們有中國人特有的志氣、骨氣、底氣,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知難而進、迎難而上,依靠堅韌毅力、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新時代牢記“三個務必”的實踐指向

“三個務必”既是思想作風,更是實踐操守。只有將“三個務必”從思想認識、作風要求轉化成為全體黨員每一同志的素養和情操,轉化成為全體黨員每一同志的習慣和操守,“三個務必”的巨大力量和作用才能呈現出來。

強化理論學習,為踐行“三個務必”夯實理想信念基礎。“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理論上堅定是政治上堅定的根本前提。黨員干部只有從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高度確立起宗旨意識和使命擔當, 才能在新時代繼續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三個務必”是新時代共產黨人價值觀念的集中反映。正確的價值觀不可能憑空產生,需要在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中生發和強化。“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要主動在思想根源上正本固元、自我凈化,在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懂、悟透的基礎上,自覺增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政治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和價值認同。在問道、明道、弘道過程中,不斷提高并最終建立起共產主義信念,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此克服自身的浮躁之氣,解決好權力觀、地位觀、政績觀、利益觀等觸及靈魂深處的人生大問題,在對黨負責與對人民負責、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的高度統一中涵養高尚情操、錘煉政治品格,堅定不移地踐行宗旨和使命,始終如一地履行職責和義務。

提升人生境界,為踐行“三個務必”筑牢道德操守根基。黨員干部要想行得端、走得正,就必須涵養道德操守,明禮誠信,懷德自重,保持嚴肅的生活作風、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特別是要增強自制力,做到慎獨慎微。黨員干部身居要職,又承平日久,從內心深處認知清晰“三個務必”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持之以恒地身體力行,確實不易。“三個務必”在共產黨員心中扎根、在實踐中見效離不開黨員同志人生境界的提升和道德操守的堅固。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強調:“共產黨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黨相對立的特殊政黨。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作為中國共產黨人,要自覺加強黨性修養、提升人生境界,錘煉道德操守,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堂堂正正做官,發揚釘釘子精神,腳踏實地、負重前行。要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牢記黨的性質和宗旨,恪盡職守、勤勉工作,自覺凈化執政理念,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堅持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問需于民,永葆共產黨人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治品格,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始終保持“不畏浮云遮望眼”“亂云飛渡仍從容”的最佳狀態。

練就真才實學,為踐行“三個務必”暢通工作實效渠道。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學以致用”的優良傳統,強調“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馬克思主義又被稱為“實踐”唯物主義,就是因為它堅定“改變世界”的價值旨趣,立足“現實的個人”“從事實際活動的人”,探求人的解放之路。要將“三個務必”的新要求“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原則,把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成果,積極主動地轉化為執政本領中化解矛盾的能力、攻堅克難的精神、銳意進取的氣魄、真抓實干的行動。“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要積極主動地投身于艱苦環境和重大斗爭中,在復雜嚴峻的斗爭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練就真才實學,提高執政本領,成為“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烈火真金,創造無愧于黨和人民的新業績。

激勵與懲戒并舉,為踐行“三個務必”健全黨性監督機制。孟子有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嚴密的組織和嚴格的紀律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獨特品格和內在優勢,也是確保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載體和基礎。激勵與懲戒同時并舉,自律與他律協同發力,對新時代調動廣大黨員干部積極主動、自覺自愿做到“三個務必”意義重大。一方面,各級黨組織要健全激勵關愛機制,科學制定和嚴格執行“唯才是舉,量才使用”的干部考核制度,營造出“有為才有位,有位需有為”的良好政治生態,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在崇尚奮斗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謙虛謹慎、艱苦奮斗,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成長為讓黨放心、人民滿意的優秀人才。另一方面,從頂層設計到基層細化,建構和執行“為官務必做事,做事務求實效”的工作監管制度,形成內外一體化的監督合力,彰顯黨的制度建設的高標準、嚴要求,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在崇尚實干中培養起不務虛功的思想理念和工作作風,下大力氣抓落實、抓執行,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作者為中國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所所長)

【注:本文系北京高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中國政法大學)、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課題“以史鑄魂:‘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研究”(項目編號:BJSZ2021ZC60)及中國政法大學重點課題“百年黨史學習教育深度融入學生社團活動研究”成果】

責編/于洪清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謝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