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所所長 趙卯生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全黨同志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新要求。“三個務必”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時代成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意氣風發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過程中,展現出的歷史主動精神和強烈憂患意識。其必將激勵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時代自警、自律、不懈追求,戰勝新征程中的各種風險挑戰,奪取新的偉大勝利。
“三個務必”既是思想作風,更是實踐操守。只有將“三個務必”從思想認識、作風要求轉化成為全體黨員每一同志的素養和情操,轉化成為全體黨員每一同志的習慣和操守,“三個務必”的巨大力量和作用才能呈現出來。
強化理論學習,為踐行“三個務必”夯實理想信念基礎。“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理論上堅定是政治上堅定的根本前提。黨員干部只有從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高度確立起宗旨意識和使命擔當,才能在新時代繼續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三個務必”是新時代共產黨人價值觀念的集中反映。正確的價值觀不可能憑空產生,需要在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中生發和強化。“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要主動在思想根源上正本固元、自我凈化,在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懂、悟透的基礎上,自覺增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政治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和價值認同。在問道、明道、弘道過程中,不斷提高并最終建立起共產主義信念,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此克服自身的浮躁之氣,解決好權力觀、地位觀、政績觀、利益觀等觸及靈魂深處的人生大問題,在對黨負責與對人民負責、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的高度統一中涵養高尚情操、錘煉政治品格,堅定不移地踐行宗旨和使命,始終如一地履行職責和義務。
提升人生境界,為踐行“三個務必”筑牢道德操守根基。黨員干部要想行得端、走得正,就必須涵養道德操守,明禮誠信,懷德自重,保持嚴肅的生活作風、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特別是要增強自制力,做到慎獨慎微。“三個務必”在共產黨員心中扎根、在實踐中見效離不開黨員同志人生境界的提升和道德操守的堅固。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強調:“共產黨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黨相對立的特殊政黨。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作為中國共產黨人,要自覺加強黨性修養、提升人生境界,錘煉道德操守,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堂堂正正做官,發揚釘釘子精神,腳踏實地、負重前行。要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牢記黨的性質和宗旨,恪盡職守、勤勉工作,自覺凈化執政理念,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堅持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問需于民,永葆共產黨人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治品格,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始終保持“不畏浮云遮望眼”“亂云飛渡仍從容”的最佳狀態。
練就真才實學,為踐行“三個務必”暢通工作實效渠道。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學以致用”的優良傳統,強調“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要將“三個務必”的新要求“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原則,把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成果,積極主動地轉化為執政本領中化解矛盾的能力、攻堅克難的精神、銳意進取的氣魄、真抓實干的行動。“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要積極主動地投身于艱苦環境和重大斗爭中,在復雜嚴峻的斗爭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練就真才實學,提高執政本領,成為“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烈火真金,創造無愧于黨和人民的新業績。
激勵與懲戒并舉,為踐行“三個務必”健全黨性監督機制。嚴密的組織和嚴格的紀律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獨特品格和內在優勢,也是確保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載體和基礎。激勵與懲戒同時并舉,自律與他律協同發力,對新時代調動廣大黨員干部積極主動、自覺自愿做到“三個務必”意義重大。一方面,各級黨組織要健全激勵關愛機制,科學制定和嚴格執行“唯才是舉,量才使用”的干部考核制度,營造出“有為才有位,有位需有為”的良好政治生態,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在崇尚奮斗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謙虛謹慎、艱苦奮斗,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成長為讓黨放心、人民滿意的優秀人才。另一方面,從頂層設計到基層細化,建構和執行“為官務必做事,做事務求實效”的工作監管制度,形成內外一體化的監督合力,彰顯黨的制度建設的高標準、嚴要求,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在崇尚實干中培養起不務虛功的思想理念和工作作風,下大力氣抓落實、抓執行,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