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近日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進一步優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相關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二十條優化措施是對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完善,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開、‘躺平’,而是為了進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學性、精準性,是為了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一些公眾認為防控政策的優化調整就是防控政策“放寬松”。“實際上不是放松疫情防控,而是要求做到既防住疫情,又盡可能減少對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的影響。”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研究員王麗萍介紹,基于我國人口規模巨大、脆弱人群數量多、醫療資源總量不足且分布不平衡等特點,我們的每一次調整都是十分審慎的,重大措施的調整在部分地方先行試點研究,確保積極穩妥、風險可控。
二十條防控措施對風險人員的隔離管理期限和方式進行了優化調整。例如,對于密切接觸者,將“7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健康監測”調整為“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隔離期間賦碼管理、不得外出。王麗萍表示,隨著病毒變異,其潛伏期逐漸縮短。評估發現,密切接觸者3天內檢出陽性比例是81.4%,4天達到90.1%,5天達到94.5%,7天達到99.7%。據此,將隔離期限進一步優化到“5+3”。
王麗萍表示,下一步應落實好二十條優化措施,采取果斷、堅決的做法,盡快遏制疫情蔓延的態勢。一是做好常態化監測預警,加強對風險崗位從業人員、醫療機構等重點機構和重點人群的監測,切實做到風險人員的早發現和早管控。二是一旦發生本土疫情以后,措施要果斷、快速。三是要做好儲備,各地做到核酸檢測力量、流調力量、隔離資源以及對流動人員管理的“四個統籌”。四是要持續打造強大的社區治理防線,將城市治理的工作重心下移到城鄉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