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理念之一。這一理念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一是中國式現代化是建黨百年來理論創新的重要成果;二是中國式現代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產物;三是中國式現代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方向的路徑;四是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理論創新 【中圖分類號】D601 【文獻標識碼】A
中國式現代化是黨的二十大報告的一個關鍵詞。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并全面論述了中國式現代化五個方面的內涵、特征和九個方面的本質要求,提出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社會主義現代化”與“中國式現代化”兩個概念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社會主義現代化是從社會主義制度和本質的角度提出的概念,是以社會主義制度和本質為基礎的現代化,在社會主義國家中具有普遍性。中國式現代化是從發展途徑和發展方式的角度提出的概念,是符合我國國情、歷史和文化的現代化,強調我國現代化的特殊性,可以為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建設提供借鑒。中國式現代化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理念之一,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是建黨百年來理論創新的重要成果
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和不懈追求。毛澤東同志在《新民主主義論》一文中指出,我們共產黨人的目的“在于建設一個中華民族的新社會和新國家”。1945年,黨的七大明確提出:“中國工人階級的任務,不但是為著建立新民主主義的國家而斗爭,而且是為著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近代化而斗爭。”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使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把中國建設成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1954年6月14日,毛澤東同志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上作《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的講話時指出:“我們的總目標,是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我們是一個六億人口的大國,要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要實現農業的社會主義化、機械化,要建成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究竟需要多少時間?現在不講死,大概是三個五年計劃,即十五年左右,可以打下一個基礎。到那時,是不是就很偉大了呢?不一定。我看,我們要建成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大概經過五十年即十個五年計劃,就差不多了,就像個樣子了,就同現在大不一樣了。”1957年,毛澤東同志提出要“將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澤東同志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中進一步指出:“建設社會主義,原來要求是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科學文化現代化,現在要加上國防現代化。”這便是后來的“四個現代化”,即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由來。
鄧小平同志進一步發展了“四個現代化”理論。1979年3月21日,鄧小平同志在會見英中文化協會執行委員會代表團時,明確提出“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概念。他說:“我們定的目標是在本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我們的概念與西方不同,我姑且用個新說法,叫做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1979年3月23日,在中央政治局討論國家計委1979年計劃和國民經濟調整時,鄧小平同志在黨內正式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并對為什么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作了闡述。1979年3月30日,鄧小平同志在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強調:“能否實現四個現代化,決定著我們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命運。”此外,鄧小平同志基于中國實際與時代特征,提出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并且首次提出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發展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豐富和發展了現代化理論和內涵。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個現代化”的基礎上提出“第五個現代化”,即“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更加重視中國式現代化理念。2020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深刻總結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特征,并鮮明地指出:“我國要堅定不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的不懈奮斗使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大國。尤其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現代化建設突飛猛進,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歸納總結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的實踐經驗并創新理論,成功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產物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極大豐富、拓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內涵。
中國式現代化理念具有深厚的中華文化根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式現代化都是“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中國式現代化是符合中國國情、歷史和文化傳統及民族特點的現代化道路。
毛澤東同志一直強調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1919年,毛澤東同志在《民眾的大聯合》中指出,壓迫愈深,反抗愈大,并預言“他日中華民族的改革,將較任何民族為徹底,中華民族的社會,將較任何民族為光明”。毛澤東同志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書中指出:“在中華民族的開化史上,有素稱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有許多偉大思想家、科學家、發明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藝術家,有豐富的文化典籍。”1938年,毛澤東同志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出深刻闡述,強調“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并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中國特點”包括歷史、文化與現實的特點,通過“民族形式”實現也就是走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發展道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進行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要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系,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201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講話強調:“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我們要善于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緊密結合起來,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
中國式現代化是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現代化道路,是在古代中華文明發展道路基礎上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古代中國人民不僅創造了世界一流的物質文明,而且也創造了世界領先的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對世界各種文明產生重大影響。人類社會發展和文化發展是多線或多元的,世界上各種文明各有其源流,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并行發展。古代中華文明與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等世界古文明的源流不同,發展道路和發展方式也不同。當代中國人民繼承和弘揚祖先的創新精神,在古代中華文明的基礎上創新,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中國式現代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方向和路徑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提法最早出現在2020年10月下旬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定不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保持了這一提法,在闡述新時代的總任務時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022年7月26日至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二十大”專題研討班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我們推進的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總的戰略安排是分兩步走: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我們要繼續奮斗,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前途光明,任重道遠。目前,“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因此,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
百年來的歷史證明,我們必須堅持自信自立自強。正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的:“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從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難走向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從來就沒有教科書,更沒有現成答案。”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依靠自身力量實踐出來的,“貫穿其中的一個基本點就是中國的問題必須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由中國人自己來解答”。因此,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本質要求,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為人類和平與發展崇高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人類發展的大勢,各國的現代化道路因歷史傳承、文化傳統、基本國情和政治結構不同而各不相同。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一是“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二是“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三是“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四是“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五是“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人類文化和文明發展并不是只有一條道路,而是多條道路并行的,歷史上的各種文明均有其不同的發展道路充分證明了這一點。而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
中國式現代化較西方式現代化具有更多的優點,應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國式現代化的光明前景:一是讓世界各國了解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正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的:“我國不走一些國家通過戰爭、殖民、掠奪等方式實現現代化的老路,那種損人利己、充滿血腥罪惡的老路給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帶來深重苦難。我們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二是批駁西方各種謬論。近幾十年來,西方反華勢力不斷制造“中國威脅論”,誹謗中國企圖改變現有的國際秩序和國際規則。中國堅定維護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維護國際公平正義。中國一貫尊重各國主權、領土完整,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反對冷戰思維,反對干涉別國內政,反對搞雙重標準。三是讓世界各國了解中國的發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長,無論發展到什么程度,中國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四是讓世界各國了解中華民族是崇尚和平、厭惡戰爭的民族。“和”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既貫穿于中國千百年來的歷史進程,又展現在當今社會發展的諸多方面;既深藏于中國人民的內心深處,也表現在中國人民的行為之中。古代中國以農立國,人們期盼和平安定、沒有戰亂的社會,以“國泰民安”“安居樂業”作為理想的生活方式。當前,中國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綜上所述,中國式現代化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理念之一。這一理念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一是中國式現代化是建黨百年來理論創新的重要成果;二是中國式現代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產物;三是中國式現代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方向和路徑;四是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
責編/孫渴 美編/宋揚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