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二級教授、博導,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 保建云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目標和千秋偉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開啟和敘寫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的歷史篇章。
第一,強大執政黨和堅強領導核心領導下的現代化。中國共產黨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領導力量。中國式現代化的突出特點是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是集中統一領導和高效有序的現代化。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是中國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的領導核心,是中國從貧窮落后、封閉保守的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大國、貿易大國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國的戰略決策者和核心推動者,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者。
第二,彰顯鮮明中國特色和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現代化。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負責任大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推進現代化的體制機制保障,制度優越性是其底色和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扎根中國大地,同時吸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的養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除了有當代世界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外,更具有鮮明的中國印記和中國元素。同時,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背景下的現代化,是在公有制和多種所有制形式共存的生產關系及制度安排下的現代化,能夠同時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積極性和有效性,實現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分工合作,同時也是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引下以追求社會公平正義為重要目標的現代化。
第三,推動高質量發展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是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如果沒有適度的經濟產出和增長,就不可能滿足人民群眾的消費需求并改善人民生活,但經濟增長也不能夠以付出過高的生態環境成本為代價,同時需要堅持效率和質量優先,因此,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主動構建新發展格局。高質量發展要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高我國產業鏈的完整性和韌性、供應鏈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中國式現代化也需要人民群眾的廣泛和積極參與,現代化建設成果也需要由人民群眾共享,即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
第四,人民精神世界不斷豐富并最終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現代化不僅是一個物質概念,還是一個精神概念,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統一,離開物質文明的精神文明必然喪失根據,沒有精神文明引領的物質文明必然僵化。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國式現代化同時從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推動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使廣大人民群眾共同享受到現代化建設帶來的社會福利和平等發展機會,最終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第五,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現代化。大自然是人類共同生存和發展的家園,人類與大自然存在著天然的和諧共生關系,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人類社會成員之間存在著各種形式的政治、經濟、地緣、血緣、語言、文化等多方面的互動影響關系,由此形成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關系。人類社會發展與演變過程中,產生不同的文明類型和文明形態。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目標是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創造人類文明的新形態及新類型,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促進世界各國人民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