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黨的二十大專題報道 > 正文

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內涵

編者按:新思想引領未來,新征程催人奮進。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研究和宣傳闡釋,12月1日,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人民論壇雜志社主辦的“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第八屆國家治理高峰論壇年會暨人民論壇創刊30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以下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黨委書記 高培勇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主題演講中的發言: 

1669971130596

 論壇開幕式環節嘉賓線上合影

尊敬的辜勝阻副主席,

方江山副總編輯、各位領導,

女士們、先生們,同志們:

大家上午好!

很榮幸受邀參會。在全黨全社會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之際,舉辦第八屆國家治理高峰論壇年會暨人民論壇創刊30周年座談會,恰逢其時。借此機會,我就《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內涵》這一主題談點個人體會。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F代化是一種從不發達到發達的歷史現象,也是人類文明形態、國家發展的變化過程。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圍繞著現代化這個復雜現象和過程,形成了學派眾多、觀點不一的現代化理論,試圖分析現代化的動力、過程、結果以及模式等。雖然成為世界先進、達到發達水平的目標基本趨同,現代化進程中也存在一些共同的規律,但是各類現代化理論和各國實踐都表明,世界并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現代化模式和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探索和實踐,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成功推進和拓展形成了以“人民中心論”、“本國國情論”、“文明協調論”、“和平發展論”為理論內核的中國式現代化,創新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理論,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選擇,對世界現代化理論作出了原創性貢獻。

一、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人民中心論”的現代化指導思想,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理論。

中國式現代化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的現代化,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將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作為發展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將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將創新作為發展的第一動力,使中國成功跨越了“卡夫丁峽谷”,僅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另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堅持發展生產力不是以少數人的利潤為目的,而是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以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為導向,避免兩極分化擴大,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穩步邁進。

人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價值追求。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堅持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推進國家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現代化,實現了國家和社會的長期穩定和發展,有效回應了西方“自由民主”的政治話語對中國造成的沖擊,以“中國之治”與“西方之亂”的巨大反差,宣告了以西方制度模式為現代化歸宿的理論的徹底破產。

二、中國式現代化堅持“本國國情論”的戰略路徑,為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理論選擇。

從現代化動力機制看,中國共產黨開創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既發揮了市場經濟的長處,又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建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發揮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有效地發揮了政府作用;既充分利用資本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又防止資本野蠻生長、違背社會主義生產目的,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從現代化戰略看,中國共產黨始終根據國情和發展階段變化提出和完善現代化目標和戰略,并以“五年發展規劃”的形式加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高質量發展是質量優先的經濟增長理論,將經濟增長的著力點放在經濟活動的質的提升上,超越了主流經濟發展理論更多關注經濟增長數量的傳統。中國式現代化充分表明,廣大發展中國家必須堅定自己的現代化目標,要基于自身國情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現代化模式。

三、中國式現代化堅持“文明協調論”的現代化目標模式,形成了人類文明交流發展的新理論邏輯。

現代化是一個文明發展和文明轉型的過程。西方現代化開啟了人類的現代文明,但其現代化進程中文化發展和文明轉型的過程是從農耕文明到工業文明再到信息文明的單維文明發展和轉型的過程,這基本是一個串聯式的文明進步邏輯。中國作為一個后發現代化國家,現代化目標是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要實現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的協調發展,這就形成了一個壓縮的并聯式的文明發展邏輯。中國式現代化要求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各類文明的協調發展,為人類提供了一種系統協調的現代文明新形態。

現代化是一個文明擴張和文明交融的過程。西方文明擴張過程中遵循“文明-野蠻”二元對立的“文明沖突論”來書寫文明邏輯,運用其工業文明的先發優勢對仍處于傳統農業文明的國家進行欺凌和奴役,近代中國“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的經歷,展現了西方文明作為先發文明對中華傳統文明的侵略和壓迫。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創的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摒棄了傳統文明與現代文明、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的相互沖突的文明發展邏輯,探索和創立了一個具有包容性的文明新形態。

四、中國式現代化堅持“和平發展論”的國際化路徑,為促進世界和平和人類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

中國式現代化是開放的現代化,是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潮流、積極融入世界歷史的現代化,這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進程本身就具有世界意義。作為新興發展中國家,中國以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態度,成為推動全球和平與發展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在吸收和借鑒人類文明成果的基礎上,中國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始終積極承擔自身責任,無論是面對世界金融危機還是新冠疫情對世界經濟的巨大沖擊,作為一個后發大國,中國都充分發揮了經濟壓艙石的作用。特別是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針對世界范圍面臨的一系列現代化困境和危機,中國倡導和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一帶一路”,承諾碳達峰和碳中和,提出全球發展倡議,科學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的世界之問和時代之問,為推進世界和平和人類文明進步,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力量。

中國式現代化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發展道路。一方面,中國在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為促進全球經濟發展和人類進步中作出重要貢獻的同時,始終保持了國家獨立性和政治自主性,不僅在現代化進程中沒有“邊緣”化,反而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另一方面,中國始終奉行和平發展方針,徹底摒棄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國強必霸”的叢林邏輯,避免了“修斯底德陷阱”和“文明沖突論”,一個14億多人口大國的和平崛起,推動全球發展進入新的時代。

黨的二十大莊嚴宣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前途光明,任重道遠。只要我們發揚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知難而進、迎難而上,就一定能夠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

最后,預祝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張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