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優秀年輕干部成長和培養路徑

【摘要】為政之要,首在用人。重視年輕干部隊伍建設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取得事業成功的寶貴經驗。在長期的實踐探索過程中,及時識別和發現人才、重要崗位歷練、多崗位交流、參加專項活動與教育培訓,是優秀年輕干部成長發展的“硬核”路徑。年輕干部進入這些重要通道,被納入組織的培養視野,既要本人發揮主觀能動性,形成良好的綜合素養,同時也受到特定時空環境及其宏觀政策和組織關注程度的影響。

【關鍵詞】年輕干部 組織 政策 選拔 【中圖分類號】D602 【文獻標識碼】A

為政之要,首在用人。年輕干部是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黨的二十大再次強調要:“抓好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健全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常態化工作機制,把到基層和艱苦地區鍛煉成長作為年輕干部培養的重要途徑”。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選賢任能,加強年輕干部隊伍建設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取得事業成功的寶貴經驗。那么,我們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等不同時期是如何加強年輕干部隊伍建設的?從這些實踐探索中可以窺探出哪些是優秀年輕干部成長發展的途徑?這些都是值得分析和關注的重要問題。

重視年輕干部隊伍建設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

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重視年輕干部隊伍建設一直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取得事業成功的寶貴經驗。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就重視團結青年、教育青年、引領青年,把年輕干部作為整個干部隊伍建設的后備力量。比如,黨在成立初期就注重培養青年革命骨干。正是在這種思維觀念的指引下,黨的早期組織中青年占比達70%。1933年,中共中央創辦了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在注重對黨的中高級干部進行教育培養的同時,還加強年輕干部教育。隨后,中央在延安舉辦陜北公學等各類學校,培養了包括年輕干部在內的大批干部和各類人才。1938年10月,黨的六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有計劃地培養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們的戰斗任務”。這里所講的“新干部”就包括年輕干部。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黨首次提出“接班人”問題,培養選拔了一批新生力量充實到各級干部隊伍之中。比如,1964年至1965年,各級黨組織從應屆大學畢業生中挑選一大批優秀分子并進行重點培養。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面對日新月異的事業發展和不斷變化的時空環境,我們黨更加重視年輕干部隊伍建設。這一時期,中央不僅制定了有關年輕干部建設的制度規章,而且提出了一系列有力舉措。1980年,中央組織部出臺《關于抓緊做好選拔優秀中青年干部工作的意見》,并成立青年干部局,專門謀劃青年干部的發現培養工作。同時,還在全國開展了優秀中青年干部考察,形成了較為詳細的年輕干部名單。為進一步推進年輕干部隊伍建設,這一時期中央探索建立了選調生制度,要求各地各部門每年選拔一定數量的大學畢業生,并有意識地安排到基層鍛煉。在這些舉措的推動下,這一時期干部隊伍的平均年齡普遍下降,干部隊伍結構不斷優化,年輕化特征逐漸明顯。黨的十六大后,中央著眼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強調要加強優秀年輕干部培養選拔,并制定了《2009-2020年全國黨政領導班子后備干部隊伍建設規劃》《關于進一步加強培養選拔年輕干部工作的意見》等一系列有關年輕干部隊伍建設的制度文件,并開展了不同層級年輕干部的集中考察。

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更加重視年輕干部隊伍建設,不斷加大優秀年輕干部工作力度。在2013年6月28日召開的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養選拔年輕干部,事關黨的事業薪火相傳,事關國家長治久安。加強和改進年輕干部工作,要下大氣力抓好培養工作。對那些看得準、有潛力、有發展前途的年輕干部,要敢于給他們壓擔子,有計劃安排他們去經受鍛煉。”這一時期,加強年輕干部隊伍建設鮮明地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注重制度建設。2014年6月,中央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優秀年輕干部培養選拔工作的意見》;2018年6月,中央審議通過《關于適應新時代要求大力發現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的意見》。此外,諸如《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2014—2018年全國黨政領導班子建設規劃綱要》《2019—2023年全國黨政領導班子建設規劃綱要》等制度也強調了年輕干部隊伍建設。與以往的制度文本相比,這些新制定的年輕干部隊伍建設規章制度注重系統謀劃,將“發現、培養、選拔”作為“三位一體”工程整體推進。黨的二十大在繼承以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明確提出要“建設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高素質干部隊伍”。這表明,中央將年輕干部隊伍建設置于更高層次來謀劃。其二,注重頂層設計。進入新時代,中央注重從整體、頂層視角謀劃年輕干部隊伍建設。比如,組織部門成立了干部隊伍建設規劃辦公室,按照干部管理權限統攬本級優秀年輕干部工作。一些省(直轄市、自治區)還開展了優秀年輕干部專題調研,掌握了一批后備干部人選名單。這一時期中央對年輕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視,還體現在國家層面舉行中青年干部培訓班,習近平總書記出席開班式并作重要講話。這些都表明,中央在注重制度建設的同時還重視頂層設計,并以務實舉措推動年輕干部隊伍建設。

選拔培養優秀年輕干部的“硬核”路徑

我們黨重視年輕干部隊伍建設的優良傳統,必然會在實踐中形成相應的經驗做法。梳理百年來我們黨對年輕干部隊伍建設的實踐探索以及一些優秀年輕干部成長發展軌跡可以發現,及時識別和發現人才、重要崗位歷練、多崗位交流、入圍專項活動、參加重要教育培訓,是年輕干部成長發展的“硬核”路徑。

及時識別和發現人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管干部用干部的干部,要有‘瞻山識璞、臨川知珠’的識人慧眼。”這里所強調的就是各級黨組織要有慧眼識人的膽識和眼光。對于年輕干部而言,在個體成才意識強烈、品行端正和能力突出的情況下,能不能被及時識別和發現至關重要。這個被發現的過程相當于“伯樂相馬”的過程。在實際工作中,一些領導通過座談交談、布置工作任務、日常了解等方式捕捉一些重要信息,選拔和識別優秀人才。如果領導經過初步了解發現有“可塑之才”,便通過進一步布置工作任務特別是急難險重、棘手應急事項來深度考察其工作能力和綜合素養。這個過程被稱為“壓擔子”。這個“壓擔子”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伯樂”甄選、識別和培養“良匹”的過程。

一般情況下,“伯樂”在這個過程主要從兩個方面對人選進行考察。其一,政治素質。干部考察,講政治是第一位的。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做深做實干部政治素質考察,突出把好政治關、廉潔關。”因此,政治素質是識人選人用人的最根本原則。其二,能力水平。事業都是干出來的,敢闖敢拼敢干是年輕干部脫穎而出的制勝秘訣。在政治素質過關的前提下,“伯樂”往往是通過工作業績來甄選干部的。因此,要想被“伯樂”相中,必須有較強的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

重要崗位歷練。“組織培養既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實踐,也是中國選賢任能的標識性概念。”在黨管干部的原則下,每位干部的成長發展都與組織培養密切相關。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成長為一個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組織培養。”組織培養是影響年輕干部成長發展速度和質態的重要因素。但是,組織培養是一個復合型過程。其中,重要崗位歷練是最直接、最顯性的環節。從根本上講,所有崗位都是圍繞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而運轉,本身并無好壞之分。但是,由于部門性質、階段性工作要求、組織的主要關注點等因素不同,實際上還是形成了一定數量的重要崗位。總體上看,這些重要崗位主要是指同所在單位主要職能緊密相關、同當前階段性重要工作關聯度大的崗位,以及承擔全局性職能、直接影響考核目標完成情況的崗位。當然,重視這些崗位并不是說其他崗位不重要,而是指其他崗位的工作具有常規性,受組織關注程度相對較低。

將那些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優秀干部選拔到重要崗位,既是對其能力素養的認可,也是對其實施深度觀察和跟蹤培養。在這些重要崗位上,年輕干部會提高分析問題、研判問題、解決難題的能力,進而實現綜合素養的整體躍升。

多崗位交流。新時代既是充滿機遇的時代,也是面臨諸多挑戰的時代。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攻堅任務,從深層次、多層面對干部隊伍建設提出了新要求。它要求年輕干部既專又博,既能獨當一面又能樣樣精通。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經歷多崗位歷練,接受不同層面的磨煉。學者林挺進通過對全國268個地級城市中264名市長的個人背景、教育背景、工作經歷進行深度分析后發現,“官員的工作經歷將會顯著地影響他們的政治升遷,比如經濟工作部門、共青團、組織部門等的工作經歷有助于官員的升遷。”筆者對2021年入選“全國優秀縣委書記”評選活動的148名候選人進行分析也發現,這些候選人在成為縣委書記之前平均經歷了14.6個崗位,最多者經歷了29個崗位。再往前追溯,候選人從參加工作到晉升正處之前平均經歷了10.9個崗位,平均1.9年輪崗一次。在晉升為正科之前,樣本經歷了4.3個崗位,平均2年輪崗一次。從正科晉升到正處,樣本經歷了6.5個崗位,平均1.9年輪崗一次。這說明,在地方官員的職業生涯中,多崗位歷練是其實現較快成長發展的重要條件。

客觀而言,組織將優秀的年輕干部安排到不同崗位進行歷練的一個考慮就是讓其在不同崗位上接受解決不同性質問題的全方位歷練,特別是接受解決急難險重任務的歷練,進而全面提升綜合素養。比如,某地公示的一名75后區長人選,共經歷了鄉鎮黨委書記、副縣長、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縣委副書記、市級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等7個不同崗位。其多崗位歷練的特征非常明顯。

專項活動。如果說重點崗位歷練和多崗位交流是組織培養的常規方式,那么專項活動則是培養錘煉年輕干部的另一個“硬核”路徑。這些專項活動大多以“計劃”“工程”“舉措”“援助”等形式呈現,它具有及時性、協同性等特征。所謂及時性就是指,這些專項活動往往是上級組織或主要領導提出大力推進年輕干部隊伍建設的要求以后,有關部門迅速啟動實施的具體措施。比如,2017年,東部某省在省委主要領導調研年輕干部隊伍建設以后,便在全省組織實施了《關于實施“789”青年干部培養計劃的意見》(簡稱“789工程”),隨后在全省遴選了一大批優秀年輕干部通過掛職鍛煉的方式到縣(市、區)或上級機關鍛煉。所謂協同性就是指,這些專項活動表面上看是組織部門牽頭,但實際上是各條線、各層級、各領域等全力協同。比如,同樣是先前組織實施“789工程”的東部某省,2022年又在全省組織實施了年輕干部掛職鍛煉“雙百計劃”。根據這個計劃,100多名省直單位、縣(市、區)、高校、科研院所、國有企業等領域的優秀年輕干部實現雙向互動掛職鍛煉。也就是說,參與這一專項活動的部門是多領域、多條線,而不是某一個部門、某一個地區。

同其他培養形式相比,專項活動對年輕干部成長發展的作用更為直接和顯性。對于組織部門而言,專項活動是更加精準發現培養優秀年輕干部的重要渠道和載體。在活動實施過程中,能進一步掌握一批優秀年輕干部“大名單”“大數據”。從具體載體看,掛職鍛煉和對口支援、共建交流是這類專項活動的主要形式。作為最常用的方式,掛職鍛煉是組織部門選派一些優秀年輕干部到上級機關、下級機關、企業等擔任相應職務,干部本人的人事關系、工資待遇不發生變化。對口支援是干部培養中的一種橫向交流機制,大多數情況是發達地區選派一些優秀年輕干部到欠發達地區任職。通常所講的“援疆”“援藏”“援青”等就屬于此。

教育培訓。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優秀年輕干部教育培訓。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和謀劃了中青年干部培訓班,多次出席開班式并作重要講話。每期中青年培訓班的學員都是中組部和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組織部門從各領域、各條線、各行業千挑萬選遴選出來的優秀年輕干部。與其他普通的教育培訓相比,中青年干部培訓班實際上承擔著“后備干部”遴選機制的重要作用。因此,進入新時代新修訂的《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明確提出要加強對優秀中青年干部的教育培訓。

近年來對干部教育培訓的研究也日漸增多。比如,學者季乃禮教授通過對76名年輕干部成長發展經歷的數據分析發現,絕大部分都接受了較高層次的教育培訓,而且隨著職級的逐漸提升,其教育培訓的頻率和次數更加頻繁(詳見下圖)。

優秀年輕干部能否被及時發現培養的主要影響因素

對于年輕干部而言,上述路徑可謂“硬核”,對其成長發展極為重要。但是,要想被及時發現并實施跟蹤培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關聯因素既有年輕干部本人的主觀努力程度,也有外部環境的推動與造就。個人主觀努力情況最終會轉化為年輕干部的個體綜合素養,外部環境的影響主要集中體現在特定時空環境及其政策引導,以及組織關注。

個體綜合素養。在唯物辯證法看來,事物的發展是內因與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內因發揮著根本性作用。年輕干部成長發展也是如此。只有在其本人成長成才意識強烈的情況下,外力作用才會得以轉化。這就意味著,年輕干部能否被成功納入組織培養的視野,首要條件就是具備良好的綜合素養。

總體上看,這種綜合素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理想信念堅定。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立身之本。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共產黨人要堅定理想信念。“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寬了,心胸就開闊了,就能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在勝利和順境時不驕傲不急躁,在困難和逆境時不消沉不動搖,經受住各種風險和困難考驗,自覺抵御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習近平總書記還將理想信念比喻成共產黨人必須擁有的精神之“鈣”,只有補足精神之“鈣”,才能防止得“軟骨病”。正如此,各級黨組織在發現培養年輕干部過程中,都把理想信念、講政治作為基礎性條件。理想信念不堅定、不講政治堪稱“一票否決”。只有在理想信念堅定的前提下,組織才會將其納入培養視野。其二,工作能力突出。在年輕干部成長發展過程中,能力始終是“硬通貨”。在2020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年輕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抓落實能力,勇于直面問題,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斷解決問題、破解難題。”“真刀真槍錘煉能力,以過硬本領展現作為、不辱使命。”一些優秀年輕干部的成長經歷也表明,能力突出是一個重要杠桿。突出的能力不僅能讓年輕干部脫穎而出、受到關注,而且也是其樹立形象、贏得信服的重要條件。

特定時空環境及政策支持。“每個事物(現象等等)的關系不僅是多種多樣的,并且是一般的、普遍的。每個事物(現象、過程等等)是和其他的每個事物聯系著的。”年輕干部的成長發展是主客觀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特定的時空環境及因此而來的政策支持是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比如,改革開放之初,特殊的時空境遇使培養選拔一批優秀年輕干部成為當時極為緊迫的任務。為此,中央和地方各級黨組織紛紛制定了一系列選拔培養年輕干部的政策文本。得益于這些政策支持,一大批優秀年輕干部快速成長,走上各級領導崗位。

在發現培養年輕干部的過程中,特定的政策支持較為常見且形式多樣。近年來一些地方制定了依托高層次人才引進年輕干部的政策。比如,福建、浙江、廣東、江蘇等地為優化當地干部隊伍結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從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知名高校引進博士生或優秀碩士生并擔任一定領導職務,以此重點培養一批專業技術型和專業管理型干部。然而,政策文本受時空環境影響較為明顯,能否在成長發展階段受益于相應的政策支持并非年輕干部本人所能決定。比如,2019年新修訂的《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對“公開選拔、競爭上崗”作出了新規定,要求在“根據工作需要和實際情況,如確有必要”的情況下,才可以采用這兩種方式。因此,近年來諸如此類的方式較少。同樣,近年來“破格提拔”也日漸規范。新修訂的《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明確規定黨政領導干部應當逐級提拔,“破格提拔”要從嚴掌握,“越級提拔”不得越兩級,有些級別的干部必須具備必要的履職時間,同時還對“破格提拔”設置了嚴格條件和規范程序。其實,關于這些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早就進行過強調:“我們不能唯臺階論,但必要的臺階也是要的,一步登天在現在這個時代是行不通的。”這就通過制度規章規范“破格提拔”“越級提拔”的速度與程序。

組織關注程度。在日常政治生活中,組織是一個重要力量,盡管它以隱性形式存在。對于年輕干部成長發展而言,組織培養以及因此而來的組織關注程度具有重要作用。而能否受到組織關注,一般同兩個因素密切相關。其一,政績考核情況。政績,簡而言之就是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取得的成績。作為檢驗干部工作成效的重要標尺,政績既是組織部門考察識別干部的重要參照,也是干部本人證明自身能力水平的“顯示器”。從政績考核的方式看,有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日常考核強調的是過程管理,年度考核強調的是結果導向,二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共同成為年輕干部政績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政績的內在屬性看,當前的導向既不能忽視經濟增長,也要注重高質量發展,不唯GDP。其二,“一把手”的意見。“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一把手”是一個部門、一個地區的“領頭雁”,對部門或地區良好政治生態的營造和整體發展極為重要。在年輕干部隊伍建設中,“一把手”既發揮著觀察者、研判者的作用,也擔當著引路人的角色,具有班子其他成員所不具備的話語權。上級黨組織在干部考察中,往往要高度重視、充分尊重、認真聽取“一把手”的意見建議。因此,能否受到組織關注,一個重要基礎就是能力和素質得到“一把手”的肯定。

(作者為江蘇省社科院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注: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共產黨制度體系建設的百年演進及經驗啟示研究”(項目編號:21&ZD043)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22年10月16日)》,《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

②《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強調建設一支宏大高素質干部隊伍 確保黨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人民日報》,2013年6月30日。

③《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年。

④季乃禮、張金城:《培養式選拔:干部晉升的一種解釋框架》,《行政論壇》,2022年第1期。

⑤《建設一支宏大高素質干部隊伍 確保黨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人民日報》,2013年6月30日。

⑥林挺進:《中國地級市市長職位升遷的經濟邏輯分析》,《公共管理研究》,2008年第1期。

⑦《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

⑧《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年輕干部要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人民日報》,2020年10月11日。

⑨《列寧專題文集(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責編/李一丹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謝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