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維護國家安全,軍事力量始終是保底手段,是硬核支撐。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進程中,必須把國防和軍隊建設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人民軍隊。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是未來五年我軍建設的中心任務,必須全力以赴,務期必成。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根本指向是全面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戰略能力,重點是全面加強人民軍隊黨的建設、全面加強練兵備戰、全面加強軍事治理、鞏固提高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
【關鍵詞】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 練兵備戰 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中圖分類號】E25 【文獻標識碼】A
黨的二十大報告全面總結了過去五年工作和新時代十年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的巨大成績,也描繪了開創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新局面的宏偉藍圖。報告指出:“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加快把人民軍隊建成世界一流軍隊,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要求。”我們要牢牢把握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任務,緊緊圍繞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以黨的建設引領強軍新征程,緊貼能打勝仗這一軍隊根本職能和軍隊建設的根本指向,全面加強軍事治理,鞏固提高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
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是關系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的重大任務
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是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把握強國強軍時代要求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的重大任務,是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新“三步走”十分緊要的一步。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著眼我國發展戰略、安全戰略、軍事戰略要求,以實現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為路徑,根本指向是全面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戰略能力。
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重要性更加凸顯。縱觀國際關系演變史,新興大國的繁榮發展往往引發國際權力和利益再分配,必然帶來國際格局的調整,從而遭到守成大國的遏制。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大國發展絕不可能一帆風順,新興國家在發展過程中必然會面對各種風險挑戰。當前,意識形態領域斗爭尖銳激烈,反分裂斗爭形勢嚴峻復雜,周邊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爭端更加凸顯,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的任務更加艱巨。這要求我們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做好經受重大考驗的充分準備。
防范各種相互交織疊加的風險,以及各類“黑天鵝”“灰犀牛”事件,必須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樹立底線思維,善于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塑造總體有利的國家安全戰略態勢,確保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順利推進。維護國家安全,軍事力量始終是保底手段,是硬核支撐。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進程中,必須把國防和軍隊建設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人民軍隊。
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為人民軍隊新“三步走”戰略安排提供根本指引。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強軍目標是新時代我們黨建軍治軍的總方略,為在新的起點上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提供了根本指引。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進程中,綜合考慮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需要、我軍現代化進程有序銜接等方面因素,黨提出到2027年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到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新“三步走”戰略,鋪展了新時代強軍事業近、中、遠目標梯次銜接的發展藍圖。2027年前是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時期,在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中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確保了人民軍隊現代化進程的有序銜接,體現了黨的歷史使命、國家戰略需求和軍隊使命任務的有機統一。
聚焦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在中國式現代化大棋盤下走好人民軍隊現代化之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內在規定著我軍現代化的發展走向。人民軍隊歷來以黨的方向為根本方向,面對新的時代機遇和現實挑戰,必須錨定中心任務,堅定不移地沿著中國式現代化這條光明大道走下去,抓住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關鍵要害,努力推動我軍建設高質量發展。加強創新突破,轉變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模式、增強發展動能,確保高質量發展。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戰略性、前沿性、顛覆性技術發展,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我軍建設的戰略支撐作用。適應世界軍事發展趨勢和我軍戰略能力發展需求,堅持不懈把國防和軍隊改革向縱深推進。抓住戰略管理這個重點,推進軍事管理革命,提高軍事系統運行效能和國防資源使用效益。加強戰略謀劃,創新思路舉措,推動軍事人員能力素質、結構布局、開發管理全面轉型升級,加快壯大人才隊伍。
聽黨指揮是靈魂——全面加強人民軍隊黨的建設
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是推進新時代強軍事業的一條根本經驗。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近平主席狠抓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從嚴治軍,果斷決策整肅人民軍隊政治綱紀,在古田召開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對新時代政治建軍作出部署,恢復和發揚人民軍隊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堅持以整風精神推進政治整訓,堅持以理論武裝凝心聚魂,堅持把黨組織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堅持貫徹軍隊好干部標準,堅持正風肅紀、反腐懲惡,帶領全軍尋根溯源、革故鼎新,推動管黨治黨從寬松軟走向嚴緊硬,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深化清理、祛除積弊,人民軍隊政治生態得到有效治理,確保槍桿子永遠聽黨指揮。
健全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體制機制是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絕對領導的重要舉措。中央軍委實行主席負責制,即中央軍委主席負責中央軍委全面工作,領導指揮全國武裝力量,決定國防和軍隊建設一切重大問題。健全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關鍵在于堅持全國武裝力量由軍委主席統一領導和指揮,嚴格落實軍委主席負責制各項制度規定,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決維護黨中央、中央軍委權威,確保政令軍令暢通。重點在于完善請示報告工作機制,嚴格執行督促檢查工作機制,嚴格執行信息服務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貫徹落實軍委主席負責制的體制機制保障。
深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加強軍史學習教育,堅持在黨的旗幟下鑄牢軍魂。堅持用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統領教育,以習近平強軍思想為主脈優化教育內容體系,強化教育服務保證強軍打贏的指向。堅持黨管思想政治教育,堅持中心環節融入中心任務,突出加強戰斗精神培育。扭住領導干部身教重于言教這個關鍵,堅持走好教育的群眾路線。用好用活網絡平臺,推動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開展“學習強軍思想、建功強軍事業”教育實踐活動。要從黨的百年偉大奮斗歷程中汲取繼續前進的智慧和力量,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
建強人民軍隊黨的組織體系、推進政治整訓常態化制度化、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反腐。堅持組織路線服務政治路線,聚焦備戰打仗主責主業,加強人民軍隊黨的組織體系建設,增強各級黨組織的領導力、組織力、執行力。堅持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總原則,找準各級各類黨組織職能定位,優化組織設置,健全制度機制,改進領導方式,把組織功能充分發揮出來。加強軍級以上高層黨委、基層黨組織建設。
大力推進政治整訓。圍繞增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常態抓好政治能力訓練,確保全軍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聽從黨中央指揮。
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反腐。反腐倡廉建設永遠在路上。強化紀檢監察、巡視巡察、審計監督、司法監督,探索軍內聯合監督、軍地融合監督,加大重點行業領域、軍地交叉地帶問題和基層不正之風整治力度,持續糾治“四風”,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能打勝仗是核心——全面加強練兵備戰
創新發展軍事戰略指導,發展人民戰爭戰略戰術。適應國家發展戰略和安全戰略新要求,與時俱進創新軍事戰略指導,調整優化軍事戰略布局,完善新時代軍事戰略體系,不斷賦予積極防御戰略思想新的內涵。現代戰爭制勝觀念、制勝要素、制勝方式發生重大變化,要深入研究信息化智能化戰爭特點規律,提高籌劃和指導戰爭水平。把握新時代人民戰爭的新特點新要求,創新發展人民戰爭戰略戰術,創新內容和方式方法,充分發揮人民戰爭的整體威力。
加強戰略威懾力量、新域新質等作戰力量建設。堅持非對稱制衡,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堅持敵人怕什么就重點發展什么,壯大戰略力量,加重戰略砝碼,提高有效懾敵制敵的軍事實力。按照“核常兼備、全域懾戰”的戰略要求和“隨時能戰、準時發射、有效毀傷”核心標準要求,加快提升戰略打擊能力。著眼深海、太空、網絡、極地、生物等新型領域,全力推進智能化作戰力量建設。搞好系統謀劃,加強軍事智能核心技術、關鍵軟硬件和基礎理論攻關,構建具有我軍特色的智能化軍事體系,重視發展智能無人作戰集群,堅持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
優化聯合作戰指揮體系。構建順暢高效的聯合作戰指揮體系,打造以精銳作戰力量為主體的聯合作戰力量體系,建強網絡信息體系這個基礎支撐,推進偵察預警、聯合打擊、戰場支撐、綜合保障體系和能力建設,加速提升聯合作戰能力、全域作戰能力。指揮對抗在現代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空前上升,必須建強軍委和戰區兩級聯合作戰指揮機構,完善指揮運行機制,發展先進指揮手段,提高指揮效能。現代戰爭運用精銳作戰力量實施精確作戰的特征更加突出,必須加快軍兵種和武警部隊轉型建設,優化內部力量結構,融入體系、支撐體系,推動我軍力量體系和作戰能力整體提升。
深入推進實戰化軍事訓練。加快實現軍事訓練轉型升級,深化實戰實訓、聯戰聯訓、科技強訓、依法治訓。堅持以聯為綱,以聯合訓練引領軍兵種訓練,以軍兵種訓練支撐聯合訓練,貫徹到訓練計劃制定、訓練組織、訓練保障中去,突出抓好全系統、全要素、全流程訓練,緊貼作戰任務、作戰對手、作戰環境加強檢驗性、對抗性訓練,發展我軍特色聯合訓練體系,加速提升一體化聯合作戰能力。大力推進科技練兵,加強現代科技特別是軍事高技術知識學習。
加強軍事力量常態化多樣化運用。把塑造態勢、管控危機、遏制戰爭、打贏戰爭統一起來,把備戰與止戰、威懾與實戰、戰爭行動與和平時期軍事力量運用作為一個整體加以運籌,構建起軍事力量建設與運用的總方略。更加注重謀篇布局,統籌推進傳統安全領域和新型安全領域軍事斗爭準備,積極搶占軍事競爭戰略制高點,新型作戰力量布局加快推進。更加注重在練兵備戰中發揮塑造態勢、管控危機功能。堅定靈活開展軍事斗爭。始終從政治高度和國家利益全局籌劃指導軍事行動,在涉及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問題上寸土必爭、寸步不讓,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特別是堅決粉碎“臺獨”分裂和外來干涉圖謀,確保國家核心利益不受損,確保政治主動和戰略主動。更加注重運用軍事力量和軍事手段營造有利戰略態勢,緊盯未來戰場練兵,實現練兵用兵一體化、兵力運用常態化。全方位塑造安全態勢,遏控危機沖突。統籌推進軍事斗爭準備,提高打贏局部戰爭能力,確保部隊全時待戰、隨時能戰。
全面加強軍事治理是實現強軍目標的制度保證
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強軍。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大開大合、大破大立、蹄疾步穩,集中打了領導指揮體制改革、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軍事政策制度改革“三大戰役”,我軍組織架構實現歷史性變革,力量體系實現革命性重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軍事政策制度體系基本框架構建形成,我軍體制一新、結構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奠定了深厚基礎。
加快建設現代化后勤,實施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重大工程。重塑后勤體系,建設聯合、精干、高效的后勤。厘清領導和指揮、平時和戰時、通用和專用的職能界面,構建起與聯合作戰指揮體制相適應,以聯勤保障部隊為主干、軍種為補充,統分結合、通專兩線的保障體制;構建起以戰略戰役力量為主干、隊屬后勤力量為補充、社會保障為依托的保障體系。提高后勤管理科學化、法治化、精細化水平,提高國防資源配置使用的精準度。加快實施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重大工程,加緊構建適應信息化智能化戰爭和履行使命要求的武器裝備體系。加緊推進“十四五”規劃任務落實,加緊構建武器裝備現代化管理體系,全面開創武器裝備建設新局面。堅持自主創新戰略基點,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加快發展戰略性、前沿性、顛覆性技術,加速科技向戰斗力轉化。
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新型軍事人才方陣。建強三位一體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發揮軍隊院校教育、部隊訓練實踐、軍事職業教育各自的特色優勢,建成全員全時全域的新型軍事人才培養格局。創新軍事人力資源管理。一體設計各類人員教育培訓、考核評價、選拔使用、調控配置和激勵保障政策制度,穩定基礎法規、健全主干法規、完善配套法規,形成具有軍事職業比較優勢的人才制度體系,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環境。在黨和國家人才工作大盤子中謀劃推進我軍人才工作,實行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把優秀人才集聚到強軍事業中來。
提高國防和軍隊建設法治化水平。加強依法治軍機制建設和戰略規劃。建立一整套符合現代軍事發展規律、體現我軍特色的科學的組織模式、制度安排和運作方式。構建完善的中國特色軍事法治體系。推進治軍方式從單純依靠行政命令的做法向依法行政的根本性轉變,從單純靠習慣和經驗開展工作的方式向依靠法規和制度開展工作的根本性轉變,從突擊式、運動式抓工作的方式向按條令條例辦事的根本性轉變。讓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深入人心,使官兵信仰法治、堅守法治,確保權力在法治軌道上運行。
鞏固提高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
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是軍隊戰斗力的基礎支撐,只有整合和運用好國家整體實力,才能贏得軍事競爭優勢。要通過國家一體化戰略體系重塑,大幅提升國家經濟發展、科技創新、軍事戰略威懾、應急應戰動員以及國際格局塑造、國際規則主導等戰略能力,實現國家發展和安全統籌謀劃、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整體推進、經濟力量和國防力量一體運用。
要鞏固提高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加強軍地戰略規劃統籌、政策制度銜接、資源要素共享,深入推進重點區域、重點領域、新型領域協調發展,更好滿足我軍戰斗力建設和軍事斗爭需求。向重點領域聚焦用力,打造軍民協同的龍頭工程、精品工程。基礎設施建設和國防科技工業、武器裝備采購、人才培養、軍隊保障社會化等領域軍民協同潛力巨大,要盤活用好存量資源,優化配置增量資源。著眼謀取戰略競爭新優勢,推動融合由傳統領域向新型領域拓展,提高海洋、太空、網信、生物、新能源等領域核心競爭力,形成多維一體、協同推進、跨越發展的新型領域融合發展布局。
深化全民國防教育,增強全民國防觀念,使關心國防、熱愛國防、建設國防、保衛國防成為全社會的思想共識和自覺行動。加強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需要履行好法定的國防建設職責,在訓練場地建設、訓練資源保障、演訓任務矛盾化解等方面給予部隊有力支持。推進現代邊海空防建設,完善邊海防力量體系,構建現代人民防空體系,鑄就堅不可摧的護民之盾。加強軍人軍屬榮譽激勵和權益保障,做好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強化軍人的職業榮譽感和獲得感。軍政軍民團結是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的重要政治保障,要大力弘揚軍愛民、民擁軍的光榮傳統,不斷發展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關系,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凝聚強大力量。
(作者分別為軍事科學院研究員;軍事科學院副研究員)
責編/周小梨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