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六個維度

【摘要】中國式現代化符合現代化的共同本質,又有屬于中國的樣式和特色。作為一種“現代化”道路和模式,具有現代化的共同“本質規定”;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體現著社會主義的“屬性規定”;中國式現代化立足中國國情與實際,具有中國特殊的“空間規定”;中國式現代化經歷了從無到有的探索,具有與時俱進的“過程規定”;中國式現代化作為現代化的新道路,具有自我標識的“關系規定”;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具有超越突破的“文明規定”。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 共同特征 中國特色 重大意義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現代化作為人類發展的一個階段性的共同追求,在不同民族和國家可以呈現出不一樣的形態。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具有豐富的現實內容和深遠的歷史影響。可以從六個方面深化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解和把握。

中國式現代化的“現代化”本質

中國式現代化,作為一種“現代化”道路和模式,體現著現代化的共同“本質規定”。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從發展方向來講,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中國社會轉型。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安下心來集中力量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功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加快了現代轉型進程。從發展規律來講,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中國的社會轉型過程遵循現代化發展的一般規律。社會歷史發展實質是社會結構及其要素的變遷,是過程性量變和階段性質變的統一。在現代化初始階段,大都面臨舊體制機制、思維、習慣的束縛,首先需要“破舊”,注重解放思想、打破規矩,激活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與活力;現代化加速發展階段,面臨的問題和風險越來越多,這時就需要保持“平穩”,處理好動力與平衡的關系;現代化發展進入成熟階段,要突破現代化發展的內部“瓶頸”與外部“天花板”,就特別需要“立新”,注重完善社會治理來實現現代化實踐和理論的成熟定型。從現代化社會的一般特性來講,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中國社會現代性特質的普遍增長。不同國家的現代化有著各自的特點,但“總會有在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精神氣質等現代性的普遍特征”①。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推動現代性特質普遍增長,但沒有重蹈西式現代化的“自我反噬”,在追求現代性的同時超越和改寫著現代性的內涵。

中國式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屬性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體現著社會主義的“屬性規定”。這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現代化,社會主義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社會屬性和制度基礎。歷史和現實證明,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在中國行不通,只有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才能發展中國。中國式現代化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架構基礎上形成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對人類現代化新道路的探索與開創,屬于社會主義性質的現代化,與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在社會屬性上有根本的區別。其二,中國式現代化踐行“共同富裕”這一社會主義本質要求。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由于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所有制結構,帶來整個世界范圍內的貧富差距與社會對立。同時,維持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劇這種貧富差距和社會對立是資本主義推動現代化發展獲取超額利潤、實現霸權統治的內在要求。而社會主義包含著“共同富裕”的本質要求。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注重“蛋糕”的做大、切好與分好問題,朝著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不斷奮進。其三,中國式現代化秉持以人民為中心,以人為本、人民至上的社會主義理念。資本主義社會“資本控制社會并奴役人”,其結果是“見物不見人”,人之主體價值和意義的消弭。與此不同,社會主義是“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強調人的解放和發展是根本目的和終極價值。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致力于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強調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式”內涵

中國式現代化,作為一種“中國式”的現代化樣本,體現了當代中國的特殊“空間規定”。現代化的空間規定,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現代化發展都是處在一定的空間邊界、地域環境之中,具有地域性特征,或者說叫地方性特征。首先,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黨的堅強領導,確保了中國式現代化沿著正確方向接續奮進。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最大優勢。黨的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內涵的核心與基礎。其次,中國式現代化植根中華歷史與文化。深厚的歷史底蘊與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為當代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價值引領和文化滋養。這種價值引領和文化滋養不是歷史文化的直接“再版”,而是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相結合下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國式現代化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中華歷史文化中的智慧和精華賦予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民族風格、民族氣派。最后,中國式現代化立足中國實際,解決中國問題。現代化的“后來者”只有立足自身實際,走適合自己的現代化道路,才可能避免被現代化的“先行者”所誤導、同化,也才能真正解決自己的問題。中國的特殊國情和實際決定了“中國的事情要按照中國的情況來辦”,不能脫離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所面臨的具體問題,用符合別人實際、解決別人問題的現代化模式與現代化道路來強行裁剪和規制中國的現代化建設道路。

中國式現代化的“生成性”過程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社會發展歷程的生成性展開,具有與時俱進的“過程規定”。第一,中國式現代化是從無到有探索出來的。晚清以降,中華民族對現代化經歷了百余年的曲折探索。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后,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走自己的路”,緊緊聚焦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一方向和主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立足國情和實際,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取得了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現代化的理論和實踐上守正創新,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第二,中國式現代化經歷了由追趕到超越的轉變。新中國成立后,中國開始大規模建設現代化,盡管強調“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但在諸多方面深受“蘇聯老大哥”的影響,具有“跟跑模仿”的特點。改革開放以后,破舊立新、借鑒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一切有利于社會化大生產的先進的東西”,在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某些方面具有“跟跑模仿”的特點②。中國加入WTO后,注重自身主體性建構,部分領域逐步開始與世界“并跑競爭”。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展現出不同于西式現代化的獨特優勢。第三,中國式現代化是與時俱進、面向未來的現代化。囿于資本增殖的“資本邏輯”,資本主義的現代化是擴張并維系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既得利益的“支配—從屬”體系,在本質上是排他性的現代化,是試圖壟斷和終結歷史的現代化,是固步自封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遵循“人本邏輯”,堅持以人為本、以人民為中心,旨在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與社會的文明進步,是與時俱進、面向未來,能夠開啟社會新形態與人類新文明的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的“新道路”標識

中國式現代化,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新道路”,是相比較而言的“新”,因而具有自我標識的“關系規定”。首先,中國式現代化是對西式現代化道路和模式的突破。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吸收借鑒了西式現代化道路的有益經驗,但決不是西式現代化道路的“翻版”。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中國式”內涵開創了現代化道路的“新版”,突破了西式現代化道路和模式,打破了“全球化=現代化、現代化=西方化、現代化=市場化”的思維定式和話語壟斷。其次,中國式現代化是對蘇聯模式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揚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在克服蘇聯模式社會主義現代化模式缺陷和弊端的同時發揮了社會主義因素在通往現代化道路上的積極作用,給中國帶來長期穩定的同時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使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的生機與活力。最后,新時代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相對近代以來中國現代化道路探索而言是“新道路”,同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與時俱進地堅持和發展而言有“新發展”。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吸收了近代以來中國現代化道路探索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但因其新的“現代化”屬性和“中國式”內涵而成為與以往道路完全不同的“新道路”。特別是,進入“新時代”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相對于改革開放之初依靠“行政驅動、要素驅動”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決溫飽、實現小康的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而言,更加強調“創新驅動”,致力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新時代”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改革開放進程中形成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新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的“新文明”意蘊

中國式現代化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實現中華民族的文明賡續,開創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具有超越突破的“文明規定”。其一,中國式現代化超越資本邏輯主導的資本主義文明,突破中華傳統文化的歷史性局限,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具有文明史意義。一是中國式現代化超越資本邏輯主導的資本主義文明,高揚社會主義文明。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防范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所強調的資本為本、個人至上等負效應。既不輸出戰爭與革命,也不輸出饑餓與貧窮,有效克服了資本主義現代化和資本主義文明所推崇的“資本至上”“國強必霸”“文明沖突”的邏輯,開啟了社會主義文明新形態。二是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賡續中華文明。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植根中華五千年歷史文化,博古通今、以古資今,成為具有中國特色、解決中國問題、滿足中國需要的新型現代化。同時,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在批判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實現對傳統文化局限性的超越突破。其二,中國式現代化堅持文明交流互鑒,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朝向人類文明新形態并接受其規范。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引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文明新形態代表著一種新的前進方向、發展方式、價值理念和實踐標準,在總體上“規范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前進方向并使其不斷前進,同時也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提供了價值指引和價值選擇。”③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內蘊并已經開啟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在未來的發展中自覺朝向人類文明新形態并接受其規范。

(作者為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YJC71001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鄭州大學黨的建設研究中心2021年招標項目資助】

【注釋】

①孫利天:《現代性的追求和內在超越》,《中國社會科學》,2016年第2期。

②韓慶祥、方蘭欣:《論習近平新時代觀》,《閱江學刊》,2019年第4期。

③王立勝:《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與人類文明新形態》,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22年,第12頁。

責編/李丹妮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謝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