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中國品牌 > 企業黨建 > 正文

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金融業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積極探索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黨的二十大明確了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也對金融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須深刻把握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重大意義和本質內涵,以高質量金融服務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維護好金融安全,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金融力量。

強化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專業性

新時代金融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持續強化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和專業性,這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

以金融助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須認真領會、準確把握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本質內涵,即必須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這決定了金融工作的政治方向和發展導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金融價值取向,這決定了金融工作的基本立場和根本宗旨;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要求,這決定了金融工作的發力方向和服務重點;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這決定了金融工作的根本任務;堅持市場化法治化的改革開放方向,這決定了金融工作的成效和質量。

強化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必須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完善黨管金融體制機制,加強金融系統黨的建設,不折不扣落實黨中央各項大政方針和宏觀調控政策,確保黨的號令指到哪里、金融服務就保障到哪里。必須心懷“國之大者”,在把握國家戰略全局中推進各項工作,積極對接國家重大戰略,守牢金融風險底線,始終做到關鍵時刻聽指揮、拉得出,危急關頭沖得上、打得贏,成為黨和國家最可信賴的依靠力量。

永葆金融工作的人民性。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黨執政興國的最大底氣。堅持人民至上,是由黨的根本宗旨決定的,也是金融政治性的必然要求,要求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融入到金融紅色資本中。這就決定了我國金融業的中國特色,與西方金融業的“二八定律”“金融荒漠”等情況不同,中國金融業不是少數人的工具,而是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服務于國家、社會和人民。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要維護人民根本利益,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要牢固樹立“金融為民”理念,想群眾之所想、急客戶之所急,把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金融工作的根本標準,用金融工作的實效打動人心、溫暖人心、贏得人心。不斷提升金融服務的普惠性和覆蓋面,既重視“系統的”“重要的”大型客戶,也重視“民營的”“發展中的”中型客戶,更重視“小微的”“農村的”“偏遠的”客群,把助力人民幸福作為金融工作的價值坐標和行動遵循。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完善普惠金融、消費金融、綠色金融、財富管理等與人民利益和幸福息息相關的金融服務體系,統籌做好產品創新、流程優化和場景融合,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優質、更貼心的金融服務。

提升金融工作的專業性。一方面要準確認識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正確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在政策引導、宏觀調控、市場監管、協商共議等方面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另一方面要持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強化金融服務功能,找準金融服務重點,提升金融資源配置能力,建立“忠專實”的金融隊伍,從對經濟社會和人民群眾的高質量服務中,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

以高質量金融服務助力中國式現代化

金融機構尤其是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應牢牢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中國特色,深化對金融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在新時代新征程中找準自己的位置,在服務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提升服務品質和全球競爭力。

積極服務高質量發展,把金融作為科技創新的助燃劑,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建立現代化產業體系。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圍繞降碳、減污、擴綠重點領域,健全多層次、立體化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讓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必須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支持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提升農村金融供給的長期性、連續性和可持續性。金融機構尤其涉農金融機構更應強化政治擔當,突出做好糧食安全、特色產業、鄉村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金融服務,留得住鄉愁、引得來“小鎮青年”。

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金融與實體經濟適配性。健全普惠金融體系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積極構建廣覆蓋、有差異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改進小微企業和“三農”金融供給,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務水平,拓展金融扶貧成果,切實為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和可負擔的金融服務。

維護好金融安全。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必須把維護金融安全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目前我國金融機構資產質量和風險抵補能力總體較好,金融安全網絡不斷完善,同時內外部形勢正在發生復雜變化,必須時刻繃緊風險管理這根弦。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金融體系要時刻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近年來,金融機構資產規模在持續快速增長,與國內資本市場和境外市場聯系更加緊密,除傳統信用風險外,流動性風險、信息科技風險、外部輸入風險等防控壓力加大。必須統籌好發展和安全,主動防范化解風險,做到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爭取把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和早期階段。提升風險管理穿透性,將所有機構、所有業務、所有產品納入風險管理視野,確保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面覆蓋。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確保重要業務系統和關鍵支付清算網絡自主可控。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省部班學員,中國農業銀行黨委委員、執行董事、副行長〕

[責任編輯:潘旺旺]
標簽: 中國農業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