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網北京訊(馮一帆)奮進新征程,揚帆再出發。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研究和宣傳闡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近日,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志社主辦的“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第八屆國家治理高峰論壇年會暨人民論壇創刊30周年座談會”活動在北京舉行。會上權威發布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2021-2022國家治理創新經驗典型案例》課題成果,《黨建引領金融創新發展的南粵樣本》成功入選典型案例。
人民論壇《二十大精神精要解讀》特刊、《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典型案例兩大課題成果發布
全國政協副主席辜勝阻,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王偉光,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方江山,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葉小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副主任余斌,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黨委書記高培勇,原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等政產學研各界嘉賓及媒體記者200多人出席年會活動。
《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2021-2022國家治理創新經驗典型案例》為2021年、2022年度人民論壇“國家治理創新經驗大型課題調研項目”階段性成果,具體分為“高質量發展”“黨建創新”“基層治理與鄉村振興”“健康中國與文化強國”四個主題版塊,每個主題分別為10家典型案例。包括南粵基金在內入選的典型案例,是從7080余個推薦案例中篩選出來,由課題組組織權威專家一線調研后挖掘總結的相關單位、部門的典型經驗,具有較高參考價值與借鑒意義。
國家治理創新經驗大型課題調研項目是與國家治理高峰論壇配套并行的主題活動,以宣傳研究、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題主線,著力通過一線調研的方式總結實踐創新經驗,推進理論與實踐的融合統一與創新發展。每屆國家治理高峰論壇年會上發布的“國家治理創新經驗典型案例”,已成為該領域具有廣泛權威性、公信力與影響力的課題成果。
南粵基金是由廣州市和其下屬的增城區政府聯合設立的國有創新型基金管理平臺。南粵基金充分發揮黨建創新在國有金融企業的引領作用,在放大政府財政資金杠桿效應、激活社會資本投資、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南粵基金秉持“產業投資、產融結合、產城融合”發展思路,充分發揮“黨的性質、國有的本質、市場的機制”運營機制優勢,形成了“頂層設計、資源賦能、金融服務”的創新發展模式,不斷提升資本運作效率和產業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南岳基金的創新發展模式得到了課題組專家們高度肯定,大家一致認為,南粵基金創新探索有特色、可落實、易復制,為金融創新發展提供了有益的樣本參考。
附:《黨建引領金融創新發展的南粵樣本》調研成果摘要
黨建引領金融創新發展的南粵樣本
人民論壇專題調研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企的光榮傳統,是國企的“根”和“魂”,是我國國企的獨特優勢。南粵基金的成功在于堅持以黨建為統領,健全風險防控機制,創新服務實體經濟。南粵基金在成立之初高度重視黨建工作,領導班子認識到必須毫不動搖地把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作為立身之本、履職之要,必須以更高標準、更高要求開展新公司黨的建設,要強化思想和行動自覺,為推進產業金融創新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因此,防范金融的虛擬化和異化運行趨勢就是當前國有創新型基金管理平臺重要責任。南粵基金始終把主動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學防范,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著力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著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線和風險應急處置機制。建立了比較完善的風險治理和業務內控保障體系,整體運行風險可控。作為國有資產的經營和運作主體,南粵基金嚴格貫徹落實省市區各級政府的關于防范金融風險的決策部署,為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基金公司發展得好不好,終究要落實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上去。調研走訪發現,南粵基金通過“產業投資、產融結合、產城融合”業務模式,不斷提升資本運作效率和產業資源優化配置能力,為廣州市實體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了貢獻。作為廣州首個市區共建政府主權基金,南粵基金在一個好班子的帶領下,近年來以設立管理運營政府產業基金為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方式,形成了“黨的性質、國有的本質、市場的機制”運營機制優勢,探索形成頂層設計、資源賦能、金融服務的平臺優勢,引領政府基金成為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為廣州市產業金融融合發展趟出一條新路子,形成了一個好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