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背景】新形勢下,國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其中產業振興是基礎和關鍵。政府大力引導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其中,這對于民企健康成長、鞏固脫貧致富成果等具有重要意義。華裕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裕公司”)積極響應黨的號召,發揮扎根農村的獨特優勢,將鄉村振興作為華裕公司的責任和使命,依托鄉村產業、鄉村教育幫扶和鄉村醫療救助等方式,為農民提供技能和培訓服務,實現村集體和農戶持續穩定的收入,在推進鄉村振興中貢獻了民企力量。為此,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專題調研組對華裕公司積極參與鄉村振興的創新實踐進行了專題調研,總結華裕公司助力鄉村振興的先進做法和典型經驗,形成有價值的理論研究成果。
民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在穩定增長、增加就業、改善民生、促進創新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發揮了獨特作用。華裕公司成立于1982年,是一家集家禽繁育、動物營養、食品加工、設備制造、糧食貿易、生態肥業六大產業為一體的國際化高科技現代農業產業集團,總部位于河北省邯鄲市,下轄河北華裕、江西華裕、重慶華裕等多家(分)子公司,旗下員工3200人;華裕公司擁有32個養殖基地,年引進海蘭系列祖代種雞10萬套,進行引繁推一體化作業,現飼養祖代種雞12萬套,父母代種雞300萬套,年可生產雛雞2.5億只,已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蛋種雞領軍企業。作為一家民營企業,華裕公司從兩個人、兩間房、200只雞起步,發展到如今公司資產總額達26億元,年銷售收入35億元。華裕公司董事長王連增矢志不渝、艱苦奮斗,緊跟國家發展步伐,強產業、謀全局,守初心、擔使命,重農村、愛農民,筑牢企業高質量發展根基,帶領鄉親走致富增收之路,為鄉村振興貢獻華裕力量。
強產業、謀全局,筑牢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根基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也是民營企業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機遇。華裕公司立足企業發展實際,以擴產增能促進農業產業上檔升級,把資源優勢有效轉化為發展優勢,先后在河北、重慶、江西等地區因地制宜激發農業農村的經濟活力,以蛋雞養殖為核心,以農戶、基地為基礎,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的“農民+基地+公司”生產發展模式,實現了由分散粗放的傳統農業向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的現代新型農業的轉變,為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力。調研組成員、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謝志強認為,華裕公司通過40年的艱苦創業,走出了一條現代農業產業化的高質量發展之路,這是一條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之路,內涵十分豐富,包含科技農業、綠色農業、品牌農業和質量農業。
筑牢人才根基,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人才是助推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華裕公司堅持“以人為本、以德為先、人盡其才、價值共贏”的人才理念,不斷打造學習型企業和團隊,讓學習成為一種可持續的閉環系統,進行人才梯隊建設,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進行全國布局,從而促使企業健康發展,讓華裕在全國蛋雞行業嶄露頭角。華裕公司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農業大學等單位保持密切聯系,同時通過戰略合作與國際接軌,打通人才交流渠道,匯聚了一批國內外頂尖科研人員。此次調研中發現,華裕公司抓住了人才這一關鍵要素,通過著力破解企業發展的人才瓶頸,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打通智力、技術、管理進鄉村路徑,創造性地搭建院士工作站、青年博士工作站,通過攜手知名大學深入合作,聘請院士做顧問,建立“華裕班”等多種形式,“走出去”學習經驗,“請進來”助力發展,拓寬了人才培育渠道,打造了人才“蓄水池”,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和堅實保障。
堅持創新驅動,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源泉。創新是企業持續發展的“硬核”,華裕公司堅持走高質量創新發展之路,以更大的開放擁抱發展機遇,以更好的合作謀求互利共贏。華裕公司將創新發展的基因融入企業整體戰略,持續不斷輸出優質產品,一步步將產業做大做強,其產品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競爭力。華裕公司搭建院士工作站、國際合作基地、青年博士工作站等10個省部級科研平臺,組成強大的技術委員會。在資金和技術創新的支持下,不斷改良培育更加優秀的、符合國內市場需求的優質產品。王連增認為,民營企業要跟著時代走,企業家要不斷創新,從改革開放之初創辦華裕公司到今天走向世界,華裕公司始終緊緊跟隨黨和國家的政策走,及時抓住政策帶來的紅利,與時代同頻同步,對企業不斷調整、改進和優化,以適應市場需求,使華裕公司躋身于行業前列。
守初心、擔使命,為鄉村振興貢獻華裕力量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對“三農”工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黨和國家的一項重大戰略工程,事關億萬農民福祉、事關中國式現代化目標的如期達成。對此,華裕人領會深刻、洞悉透徹,深知鄉村振興是一個戰略工程,更是一個系統工程,既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全社會的齊心協力,擰成一股繩、匯成一股勁。華裕公司認識到,個體發展應充分融入鄉村振興大局,民營企業不僅不能置身度外,而且要走進舞臺中央,這是民營企業的社會責任,是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重大課題,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時代要求。正是基于這樣一個清醒的認識,華裕公司率先提出了“鄉村振興、華裕先行”的發展理念,把參與鄉村振興作為企業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來踐行,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鄉村振興的重要論述,吃透中央文件要求和政策精神,充分展現了華裕人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筑牢了強大的思想基礎。
小雞蛋托起大民生。華裕公司抓住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發揮企業自身優勢,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企業的奮斗目標。公司創立之初抱著“雞蛋是人民群眾離不了的廉價蛋白質”的樸素理念,把小雞蛋做成了大產業,致力于改善和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品質化日趨明顯,對食品安全、產品溯源越來越重視,華裕公司堅持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專注于產品質量的提升,不斷加強品牌塑造,以打造“安全、品質、健康”的品牌為奮斗目標,形成了“百年華裕、品質為本”的理念。調研組成員、中共中央宣傳部辦公廳原主任薛啟亮認為,雞蛋是人民群眾餐桌上的必需品,華裕公司把小雞蛋做成了一個大產業。蛋雞產業是農村產業發展的重點,是鄉村振興的切入點,華裕公司用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中央的大政方針,以扎實的行動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堅守初心使命,厚植“三農”情懷,用小雞蛋托起了大民生。
以實干助力鄉村振興。習近平總書記說,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共同富裕是億萬農民的美好向往,是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奮斗的目標。真抓才能攻堅克難,實干才能夢想成真。華裕公司深知,要實現這個偉大戰略目標,必須靠真抓實干。在實現鄉村振興的路上,廣大華裕人勇于擔當作為,擼起袖子加油干,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不做語言上的巨人,不做行動上的矮子,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干事業,以實干精神促進鄉村振興。通過發揮企業在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把群眾切實有效地組織起來、動員起來、行動起來,帶領群眾一塊干,在鄉村振興的火熱奮斗中,讓那種“蹲在墻根曬太陽,等著組織送小康”的現象不再出現,讓那種“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繁忙的生產景象遍及鄉村。華裕公司致富思源守初心,用熱忱踐行“三農”情懷,用實干助力鄉村振興,用行動支持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將鄉村振興放在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位置。
重農村、愛農民,帶領鄉親走致富增收之路
鄉村振興為農民而興,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主體是農民,如果沒有農民的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就失去了靈魂和內在動力。發展鄉村產業,一定要突出農民主體地位,始終把保障農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華裕公司創立于農村,發展在農村,對農業農村農民有著難以割舍的情懷,始終秉持“無論企業發展到哪里,都要造福一方百姓,絕不能做損害百姓利益事情”的信念,不斷提升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就業是民生之本,一頭連著百姓福祉,一頭連著經濟發展。華裕公司通過搭建平臺、整合資源、多點發力開展就業幫扶,幫助脫貧群眾實現穩定就業,先后與重慶豐都、邯鄲涉縣、張家口涿鹿縣等地方政府開展合作,每年租賃地方政府投資建設的蛋雞養殖場,租金由地方政府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實現了易返貧群體的持續穩定增收。華裕公司通過蛋雞幫扶,帶動6000戶農民從事上下游產業,年均每戶增收2萬余元。調研組成員、中組部黨建研究所原副巡視員劉劍輝認為,華裕公司通過創新產業扶貧、技術扶貧、就業扶貧、醫療扶貧、教育扶貧等創造性的助推鄉村振興,解決了老百姓心中的許多愁事、要事和難事,帶領群眾走上了致富之路。
鄉村振興添動能,富民興業譜新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要廣泛依靠農民、培育引導農民、組織帶動農民搞建設,激發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針對農村勞動力技能素質、文化層次普遍偏低的情況,華裕公司貼近農村實際,組織農戶參加技能培訓,無償提供養殖、種植技術指導,全程幫扶,直至見到實效;同時,還不定期組織農戶參與企業交流會,讓農戶們跟上時代潮流,及時掌握最新技術和相關知識。華裕公司成立了百人技術服務團隊,深入鄉村一線定期開展服務,培養了一支有一技之長的高素質農民隊伍,對農業新技術、新成果的轉化應用等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搭建了農民與企業合作的平臺。調研組成員、國務院辦公廳行政司原常務副司長王勝利認為,華裕公司不忘初心,堅持立足“三農”、服務“三農”、振興“三農”,公司董事長王連增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發展在農村,對“三農”有著很深的情懷,不遺余力地帶領企業走了40年,為鄉村振興貢獻了民營企業的力量。
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盡管“三農”工作已經取得顯著成效,但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仍然較大,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仍是社會主要矛盾的集中體現,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重點難點在“三農”。促進鄉村全面振興,要著力補好“三農”短板,確保農業農村農民在新時代的發展進程中、在實現共同富裕的路上不掉隊。華裕立足蛋雞產業資源優勢,不斷創新舉措,打造全產業鏈,以產業促進就業,帶動鄉村振興“加速跑”。華裕公司先后在河北、重慶、江西等地區建設蛋雞養殖場、飼料加工廠,積極推行“公司+合作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探索出一條“村集體與農戶以不同資產入股+產業聯合體+華裕經營”的鄉村振興發展模式。通過該合作發展模式,扶持了超1000家中小微蛋雞養殖企業,帶動5萬余家庭養殖戶,精準扶貧500余戶,實現農民年均增收2萬余元;通過企業自身的食品產業鏈幫扶20余家蔬菜種植企業,帶動4.8萬蔬菜種植農戶,提供就業崗位1000多個,發揮了民營企業在鄉村振興中的龍頭帶動優勢,充分激活了農村內在發展動力,為鄉村振興貢獻了華裕力量。
華裕公司深度參與鄉村振興的三點啟示
華裕公司探索了現代農業產業化高質量發展之路,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成功案例,實現了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調研組專家認為,華裕公司十分注重品質、人文、科技和綠色品牌的打造,從產業振興、教育幫扶、醫療救助等方面促進鄉村振興,積極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致力于打造國際一流的農業產業集團,為推進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作出了應有貢獻,其一系列創新成果和積極探索,給我們帶來了三點啟示。
第一,順應時代,勇于擔責。時代造就企業,企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時代。華裕公司從創立之日起,就緊貼時代脈搏,順應時代潮流,始終緊緊跟隨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在黨和國家的關心指導下得以創建、成長、發展和壯大,發展成為具有時代特征、責任擔當、勇于挑戰的行業領軍企業。華裕公司在發展過程中,始終不忘肩負起新時代民營企業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的新使命、新擔當、新作為。企業負責人站位高遠、目光長遠,把準方向、抓住發展機遇,將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領導力,在實施精準扶貧、企業改革創新、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等工作中都發揮著重要的積極作用。
第二,腳踏實地,立足“三農”。華裕公司具有鄉土性、內生性的特點,在服務“三農”中的功能和作用更直接、更突出,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中的地位更重要、更明顯。40年風雨兼程、40年砥礪奮進,華裕公司不斷深入推進現代化蛋雞產業發展,引進國際一流生產設備和技術,致力于培育和推廣適合中國養殖環境和消費需求的蛋雞品種,實現了蛋雞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工業化。華裕公司積極發揮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以穩健為基調實現全國化布局,充分發揮企業品質優勢、科技優勢、人才優勢,深耕農業農村,以科技為支撐,結合科研等各種資源進行全方位的產業升級和戰略布局,堅持在實踐中摸索,在創新上突破,不斷精益求精、穩步前行。
第三,善于學習,創新求變。華裕公司圍繞打造學習型企業,讓善于學習、崇尚學習在企業內部蔚然成風。一方面優化配置創新資源,企業與多所高水平大學和科研院所保持緊密聯系,不斷加強彼此之間的經驗技術交流,讓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走進產業、邁向市場,轉化為經濟發展新動力;另一方面企業穩中求進,貫徹新發展理念,擴大開放,加強國際國內交流合作,引進國際一流生產設備,完善硬件設施,以智能化、數字化推動蛋雞產業提檔升級,積蓄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形成國際合作與競爭新優勢。調研中發現,華裕公司始終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經常組織團隊“走出去”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理念,把專家學者和業內優秀人員“請進來”給員工傳授行業內的經驗和技術,為公司培養儲備更多優秀人才。
新征程賦予新使命,新使命呼喚新作為。華裕公司在頂層設計上與黨中央的決策部署相呼應,落實到行動上又結合企業發展和地方實際進行創新探索。希望華裕公司始終堅守“三農”情懷,立足“三農”、深耕“三農”,走正確的發展道路,在不久的將來取得更大的成就。
(人民論壇專題調研組專家:中共中央宣傳部辦公廳原主任薛啟亮,國務院辦公廳行政司原常務副司長王勝利,中組部黨建研究所原副巡視員劉劍輝,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原社會學教研室主任謝志強;執筆:陶建群 周艷 鐘超,分別為人民日報《國家治理》周刊副總編輯,人民論壇網地方頻道主編、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人民論壇網編輯)
責編/李金芳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