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卡塔爾國位于波斯灣西南岸的卡塔爾半島上,曾經是一個經濟窘困、國民生活水平低下,以牧業、漁業和采珠業為主要產業的國家,然而,僅僅用了幾十年時間,卡塔爾就從一個經濟欠發達的海灣小國,一躍成為全世界人均收入最高的國家之一。助推卡塔爾華麗轉身的除了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外,更重要的還有1995年哈馬德王儲上臺后開啟的工業化、現代化及共同富裕進程。卡塔爾走經濟多元化發展道路,制定《2030年國家愿景》,努力打造文化教育、傳媒、體育、旅游軟實力,其“小而美”和“小而強”的發展特色對各國尤其是資源主導型國家的現代化發展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世界杯 卡塔爾 現代化進程 文化軟實力 【中圖分類號】D80 【文獻標識碼】A
每四年舉辦一次的國際足聯世界杯,自1930年開始至今,已經舉辦了21屆,舉辦地大多在歐美足球發達國家。2022年,世界杯首次走進中東地區。人口僅260多萬、國土面積只有1.15萬平方公里、屬熱帶沙漠氣候的中東海灣小國卡塔爾承辦了這一重大賽事,并給世界呈現了一場精彩絕倫的世界杯。縱觀卡塔爾國家的現代化歷程,“小而美”和“小而強”的發展特色對各國尤其是資源主導型國家的現代化發展具有一定啟示意義。
卡塔爾世界杯的成功舉辦
卡塔爾于2010年12月2日獲得2022年第22屆世界杯主辦權。在最關鍵的第四輪決定性投票中,卡塔爾與美國的一對一較量最終以14比8完勝。卡塔爾世界杯也因此成為歷史上首次在北半球冬季舉行、首次由從未“進決”國家舉辦的世界杯足球賽。
卡塔爾決心打造有史以來最炫目世界杯的決心從申辦世界杯的那一刻就開始了。不同于其他申辦國家以足協或者體育組織負責人作為申辦領導人,卡塔爾則是高舉高打、直接任命現任卡塔爾國王的弟弟默罕默德·阿勒薩尼王子為申辦委員會主席。對申辦策劃書等材料的準備更是細致而充分,幾乎對評委們及外界能夠想到的每個質疑細節都準備了預案。如面對“炎熱天氣不適宜舉辦大型賽事”等質疑,卡塔爾提出了“控溫體育場”的模型,通過在體育場內建設空調設施,調節賽場溫度來保證比賽的正常運轉。
卡塔爾精心準備10年,投入高達2200多億美元巨資建設各類體育場館和配套設施等,卡塔爾刷新了歷屆世界杯的耗資記錄(遠遠超過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的116億美元和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150億美元),被稱為“史上最貴世界杯”。在巨資投入之下,卡塔爾把很多“不可能”變成了現實,如在一片沙漠之中打造了一座全新的世界頂尖現代化城市——盧塞爾城。在這座距離卡塔爾首都多哈以北二十多公里的新城里,如今屹立著全球規模最大、設計標準最高的世界杯主賽場——盧塞爾體育場(Lusail Stadium)。該體育場的外觀以阿拉伯的“椰棗碗”和“琺瑯燈籠”為設計靈感,遠觀如同一只阿拉伯金缽碗擺放在波斯灣海邊,融入了阿拉伯國家熱情待客的文化與民俗,向全世界表達卡塔爾的開放包容態度。12月18日的世界杯決賽日還是卡塔爾的國慶日,有什么樣的國慶活動能夠比得上全世界50多億觀眾目不轉睛地聚焦于卡塔爾呢?
值得一提的是,美輪美奐、集人文關懷、現代化和環保理念為一身的盧塞爾體育場還是由中國鐵建國際集團承建的。從設計到施工,中國企業提供了全產業鏈的中國方案、中國產品和中國技術,也創造了盧塞爾體育場的六項世界之最:全球最大跨度雙層交叉索網屋面單體建筑;全球規模最大世界杯主場館;全球系統最復雜的世界杯主場館;全球設計標準最高的世界杯主場館;全球技術最先進的世界杯主場館,以及國際化程度最高的世界杯主場館。即便超大型賽事一般難以克服的電力和水資源耗費問題,也引入了最先進的環保方案,如盧賽爾體育場停車區安裝了太陽能光伏板,為體育場以及鄰近的建筑物提供電力;綠色草坪采用雨水收集回收再利用與海水淡化技術;體育場館則安裝了節水裝置和泄漏檢測系統,等等。2020年12月,盧賽爾體育場登上卡塔爾中央銀行新發行的面額10里亞爾紙幣,這也是“中國建造”首次登上卡塔爾的貨幣。
不僅如此,為解決世界杯一個月內高達120萬到150萬人的巨大入境人流(超過該國2020年和2021年兩年入境游客的總和)所帶來的餐飲住宿和交通挑戰,世界杯歷史上國土面積最小的東道主除了在首都之外建設盧賽爾新城緩解交通壓力外,為解決酒店資源不足,除充分利用包括民宿、公寓及停泊在多哈港口的“郵輪酒店”外,還從中國進口了6000多個集裝箱并打造成為內部設施一應俱全的“集裝箱酒店球迷村”,來自各國的球迷們可以盡情在這里看球、評球和交朋友,使“球迷村”瞬間幻化為“地球村”。
卡塔爾的工業化、現代化及共同富裕進程
卡塔爾曾經是個經濟窘困、國民生活水平低下的國家,即便在20世紀40年代,卡塔爾首都多哈都被形容為“一個凄慘的小漁村”。然而,僅僅用了幾十年時間,卡塔爾就從一個經濟欠發達國家,一躍成為世界人均收入最高的國家之一。助推卡塔爾“華麗轉身”的除了前期依靠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完成的資本原始積累外,更重要的還有1995年哈馬德王儲上臺后開啟的工業化、現代化及共同富裕進程。
第一階段,依靠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完成了國家發展所需的資本原始積累。卡塔爾屬熱帶沙漠氣候,炎熱且缺乏淡水。過去的經濟支柱主要是牧業、漁業和采珠業,20世紀20年代人工養殖的珍珠大量進入國際市場,卡塔爾天然采珠業受到嚴重沖擊,經濟發展一蹶不振。轉機來自于1938年在英國的控制和支持下(1882年,卡塔爾被迫成為英國的“保護國”),卡塔爾成功勘探和開采出巨大的油氣資源。據《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21)》的統計,卡塔爾原油儲量居全球第14名,有探明儲量約252億桶,約占全球份額的1.5%;天然氣探明儲量則位居全球第3位,占全球天然氣儲量的13.1%。不僅如此,卡塔爾還是世界上最大的氦出口國和第二大氦生產國,其氦儲量達101億立方米,占全球儲量的19.4%。守著這樣的“金山銀山”,再加上20世紀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的爆發驅動國際油價的持續暴漲,卡塔爾借助石油資源開發賺得盆滿缽滿。從1971年獨立至1974年底,卡塔爾逐漸從英國手中完全收回了石油開采控制權并建立了卡塔爾石油生產總公司,并最終于1978年完成了石油工業國產化。20世紀70年代末期,卡塔爾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就已達到28950美元,位居世界第一。然而,單純依靠石油資源獲取財富受制于國際油價漲跌。隨著20世紀80年代國際石油價格開始下跌,卡塔爾經濟也隨之一度陷入衰退。因此,1995年上臺執政的卡塔爾新國王哈馬德開始對卡塔爾經濟結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開啟了卡塔爾工業化、經濟多元化及現代化的新篇章。
第二階段,卡塔爾朝著工業化、經濟多元化及現代化發展闊步前進。卡塔爾的工業化現代化進程發端于一場“不流血的政變”。1995年,卡塔爾王儲哈馬德趁著他的父親哈利法去瑞士度假,在國內發動了“不流血的政變”并順利奪權上位,由王儲晉升為了卡塔爾新國王。在新國王的主政下,卡塔爾不僅在能源領域進行改革,使卡塔爾成為全球第一大液化天然氣生產和出口國,還積極發展工業、旅游業、航空業、金融業和文化產業,力爭使國家擺脫對能源產業的過度依賴,避免掉入所謂的“資源詛咒”陷阱。通過把油氣資源收入獲得的財富注入教育、衛生以及基礎設施,大力發展非能源產業、第三產業以及知識經濟,卡塔爾經濟的多元化、工業現代化以及社會文化都有了長足的發展。
此外,哈馬德國王也實行了相應的政治改革,如進一步完善政治機構、制定和實施憲法、改革家族政治、把王室權力向貴族們進行適度讓權、暢通民眾表達渠道,推動現代文明發展和觀念更新與開放,使得卡塔爾走向高速發展和現代化道路。
2013年6月25日,哈馬德國王發表全國電視講話,宣布將王位傳給自己的第三個兒子,即2003年就被立為王儲的塔米姆。這種在位和在世的國王主動移交權力的做法再次開創了阿拉伯國王體制國家的歷史先河。年輕的國王繼續沿著父王開創的改革和現代化道路前進。
第三階段,推出《2030國家愿景》并致力于實現共同富裕。早在2008年卡塔爾就制定了《2030國家愿景》,旨在為國家發展制定中長期規劃,目的就是逐步減少經濟發展對傳統資源的依賴,推動可持續發展和經濟多元化戰略,帶領民眾實現共同富裕。《2030國家愿景》提出了卡塔爾未來發展需面對的五大挑戰,即平衡傳統與現代化、兼顧當代與后代的需求、有控制地增長、外籍勞工問題、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并圍繞國民、社會、經濟和環境四大支柱制定了中長期規劃。卡塔爾還借鑒中國,于2011年頒布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確定五年內擬實現的目標和發展路線圖。2017年12月,卡塔爾政府又推出了2018年—2022年的第二個五年發展計劃,繼續把增加非石油經濟部門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作為優先任務,并聚焦于推動制造業、科技和專業服務、金融服務、信息通訊、旅游和物流等六個領域的發展。
成立于2005年的卡塔爾投資局,是負責管理卡塔爾政府豐富石油和天然氣盈余的世界第九大主權財富基金。近20年來,通過卡塔爾投資局的全球投資運作,卡塔爾的資本版圖迅速向全球擴張。目前,卡塔爾投資局持有美國紐約帝國大廈、英國奢侈品百貨哈羅德、德國大眾汽車、德意志銀行、倫敦證券交易所等眾多國際知名企業的股份,其海外資產也隨之遍及歐洲、美洲、亞洲、拉丁美洲。
正是基于以上各階段卡塔爾審時度勢制定的正確發展戰略,再加上相對較少的人口總量,卡塔爾能夠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排名世界前列。早在2013年時,卡塔爾的人均GDP 就已達到近9萬美元,成為全球最富有的國家,比排名第二名的盧森堡多了1萬美元。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卡塔爾2022年的人均GDP預計仍高達82887美元,在全球人均GDP排行榜上排在第五位。受益于世界杯的積極影響,加之烏克蘭危機后,卡塔爾出口歐盟國家的天然氣激增,僅2022年上半年,卡塔爾的天然氣收入就實現了翻倍式增長。其經濟增長的動力除資源外,還包括旅游業、商務旅行和服務業等產業。
以提升文化教育及傳媒體育等軟實力增進國際認同
卡塔爾《2030國家愿景》明確規定,要將油氣資源以及投資運作帶來的收入用來發展現代知識型經濟,把教育作為國家發展的優先事項,希望在教育方面建立起符合現代理念的教育體制,通過培養創新人才使卡塔爾成為科研中心和知識文化中心。
卡塔爾的教育分為公立和國際化教育兩個方面。在公辦教育方面,卡塔爾的公立學校不僅完全免費,還為成績優秀的學生提供巨額獎學金。在國際化教育方面,卡塔爾更是不惜投入巨資,大量引入國際名師和名校到卡塔爾辦學。卡塔爾2022年教育部門支出為48.9億美元,占總支出的8.7%。
在打造國際化教育的同時,卡塔爾還將目光投向了文化和旅游業。2008年落成的由貝聿銘設計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Islamic Art)作為全球重要的伊斯蘭藝術機構,常年對世界各地游客展示逾千件伊斯蘭藝術作品。此外,還有遍布卡塔爾各地的畫廊、劇院、圖書館等都在展示卡塔爾的“文化氣質”。即便是舉辦世界杯,在這個展現體育競技和力量美的時刻,卡塔爾也沒有忘記文化藝術的推廣及賦能。作為世界杯準備工作的一部分,卡塔爾在全國開啟了推廣時間跨度近一年的文化藝術活動,展出了包括美國藝術家杰夫·昆斯(Jeff Koons)等世界著名藝術家的共計40件新作品。卡塔爾在打造世界杯體育場館的同時,也在城市多處安裝和布置了約100多件公共藝術作品,卡塔爾希望所有來欣賞世界杯的各國球迷也能感受到卡塔爾的人文藝術并將這份藝術感悟帶回家。
在旅游業方面,卡塔爾首都多哈不僅是一個集商業、旅游、休閑等為一體的國際化大都市,而且還有富有盛名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埃米爾王宮、首都大清真寺、國家博物館等具有阿拉伯民族特色的標志性景點,再加上卡塔爾航空公司的“五星級服務”多次被世界航空評級公司評定為世界第一,卡塔爾近年來每年都能吸引數以十萬計的游客前來觀光。根據卡塔爾旅游局的預測,到2026年,該國旅游產業的經濟貢獻將占到GDP的7.3%,至2030年,每年將會接待約600萬名游客。
在國際傳媒方面,卡塔爾更是“小國辦大事”的典范。1996年開播的半島電視臺(AL Jazeera)就是由卡塔爾王室出資成立的,除了阿拉伯語之外,并同時以英語、土耳其語等多種語言,向全球播出以新聞和紀錄片為中心的節目內容。經過短短20多年的努力,半島電視臺已經發展成為一家立足阿拉伯、面向全球的知名國際性媒體,與老牌的英國BBC、美國CNN并稱為“世界三大電視新聞頻道”。
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讓世人再次見證了卡塔爾通過國際重要體育賽事來打造國家“名片”、振奮民族精神和提升國家軟實力的成功之道。在哈馬德時代,卡塔爾就已開始將大量財力傾注在了體育和文化產業的培育上。2006年,卡塔爾在多哈承辦了第15屆亞運會,并使那屆亞運會成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屆亞運會。投資空前的開幕式吸引了全球17億觀眾,年僅18歲的卡塔爾王子阿勒薩尼騎馬點燃圣火的畫面,更是堪稱世界綜合大型體育賽事中圣火點燃儀式的經典之作。2013年,酷愛體育運動的33歲王儲塔米姆擔任國王后,更是延續了其父王的做法,將體育和文化活動視為提高卡塔爾全球知名度和軟實力的最佳方式。除了2022年世界杯,卡塔爾在過去的15年間舉辦過超過500場國際賽事,包括2015年世界男子手球錦標賽、2019年的多哈田徑世錦賽等。2030年,多哈還將再次舉辦亞運會。
卡塔爾“通過體育實現國際戰略的里程碑”打響的最精彩一槍就是本屆2022年足球世界杯。和其他的國際賽事相比,足球代表著某種跨越種族與文化的共同價值觀,傳遞了拼搏和進取精神,是連接起全世界球迷的紐帶,其國際關注度堪稱賽事之最。舉辦世界杯不僅能助推卡塔爾當地的旅游業和相關產業發展,同時還能夠將世界的聚光燈聚焦卡塔爾,提升卡塔爾的國際影響力。因此,卡塔爾各界早在2006年到2008年間就已經形成了要競標世界杯的共識。2006年底,卡塔爾全面改革聯賽機制,參與亞冠聯賽,成立了第一個培訓體育專業人才、從事體育交流的精英學院(Aspire Academy)。同時,多支卡塔爾資本也開始入局歐洲頂級足球俱樂部。2010年成功申辦世界杯后不到半年,卡塔爾主權財富基金就以5000萬歐元拿下巴黎圣日耳曼足球俱樂部70%的股份,并以8400萬歐元引進外援,使巴黎圣日耳曼在2013年到2019年期間六奪法甲聯賽冠軍。
總之,通過投資文化教育以及航空、傳媒和體育,卡塔爾等中東阿拉伯國家的“軟實力”建設異軍突起,民眾對國家的認同和自豪感也與日俱增。另外,由于阿拉伯國家的君主政體,提升軟實力和增強國民的民族認同也有利于政權的鞏固和合法性建設。正如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東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詹姆斯·多爾西所指出的,理解中東國家與其他國家投資體育的目的區別,才能抓住整個“世界杯故事”的脈絡。“中東國家投資體育的目標不止于盈利或軟實力,而是尋求在國際上的合法性。更直白地說:中東國家希望通過軟實力建設,讓多數國家、特別是主要國家認同自己是正常、現代的國家,從而維持與國際社會的合作,得到主要國家的保護和支持。”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院教授、中國非洲研究院研究員)
【參考文獻】
①[美]艾倫·J.弗洛姆赫爾茲著,趙利通譯:《卡塔爾:一部現代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9年。
② 轉引自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卡塔爾的轉型與后世界杯時代的機會”,2022年11月28日。
責編/谷漩 美編/宋揚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