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家管網集團)自2019年12月成立以來,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堅持新發展理念,充分發揮油氣管輸產業鏈供應鏈“鏈長”作用,將能源革命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全面推動工程數字化轉型,積極打造智慧互聯大管網,持續提升我國油氣能源供應能力,更好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戰略引領、頂層謀劃 打造全方位數字化體系
國家管網集團深刻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新機遇和新挑戰,堅持“兩個一以貫之”,通過構建“1111”數字體系,提升現代企業治理能力。
打造1個物聯管網。充分利用物聯網、5G、智能終端、衛星遙感、高精度內檢測、光纖傳感、邊緣計算等技術,通過“端+云+大數據”,實現泛在感知和智能控制,打造全方位感知、綜合性預判、一體化管控、自適應優化的智慧管網。
打造1個數字平臺。構建5大基礎(標準規范、網絡通信、數據中心、網絡安全和云計算平臺)+3大中臺(業務中臺、技術中臺、數據中臺)+2大支撐保障(技術保障、管理保障)組成的數字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化、架構平臺化、數據融合化、能力服務化、應用場景化”五大能力。
打造1體化全融合應用。圍繞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儲運能力經營服務兩條業務鏈,推進核心業務數字化,通過管理流程關鍵節點,實現生產及管理的PDCA閉環優化。基于“四全合一”(全員參與、全程控制、全面覆蓋、全網互聯)原則,建立風險量化模型,支持風險識別、評估、監測、控制和問題協同應對、處置兩個工作機制,為內外部監督提供技術支撐。
打造1個能源新生態。以物聯管網和數字平臺為根基,共同構建上游油氣資源主體多渠道供應+中游統一管網高效集輸+下游銷售市場充分競爭的能源新生態,打造主體多元、功能多維、層次清晰的能源平臺,構建網狀價值鏈,發展平臺經濟。
流程變革、業務重塑 構建新型工程建設體系
聚焦油氣儲運工程業務本質,以流程變革推動數字化體系落地,構建“集中管控、分級管理、建管融合、行業監督”獨具管網特色的工程建設體系。
重塑業務流程。優化完善端到端全業務流程,形成一套架構清晰、要素齊全、規則統一的流程文件,包含1個管理體系手冊、4個運行監督總表、75個業務流程說明文件及495份流程支持文件,固化最佳實踐,實現工程全業務鏈的協同創新、高效運營和價值提升。
打破部門墻和業務墻。梳理與戰略規劃業務接口10處,圍繞工程建設服務于國家管網集團總體戰略目標,優化“全國一張網”資產布局;梳理與市場開發業務接口7處,實現工程建設敏捷響應,提高油氣資源配置效率,確保服務客戶“端到端”價值交付;梳理與生產運維業務接口16處,體現“建管融合”管理理念,實現工程建設與生產運維主責主業融合,確保優質高效、契約化交付工程項目。
強化監督管控。工程建設業務設置“過程類”和“結果類”50個流程績效指標,按照《公司層面風險數據庫》《業務層面風險數據庫》要求,審視問題、識別風險,累計識別問題與風險87項,在流程中對上述風險完成100%管控覆蓋。優化設置關鍵控制點,度量進度信息填報及時率、投資計劃完成率,確保實時監測和糾偏。
數據賦能、標準先行 夯實工程建設數據底座
深刻把握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內涵,完善工程數據治理體系,逐步實現業務數據化、數據資產化。
構建油氣儲運工程數據標準體系。借鑒國家大數據標準體系框架、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PODS管道數據模型等國內外先進數據治理工具,制定工程數據標準體系架構,包括基礎類、數據類、技術類、平臺工具類、治理與管理類、安全與隱私類6大類40小類,建立完善油氣管道全生命周期數據標準。
深入挖掘數據應用價值。明確業務域、主題域、業務對象、邏輯數據實體和屬性為工程建設五層數據資產架構。統籌開展工程建設業務數據架構設計,完成189個業務對象編程,形成邏輯實體1104個、屬性10036條。從數據質量的及時性、唯一性、有效性、一致性、準確性、完整性6個維度出發,制定數據質量指標162條,為充分發揮工程建設數據應用價值夯實基礎。
建設統一的全國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結合管道業務特點,構建涵蓋底圖服務庫、矢量數據庫、柵格數據庫、專題數據庫、地質數據庫和實景三維數據庫6類基礎數據的地理信息數據庫,形成基礎地理數據分類及分級管理方法,按照集中服務理念建立基礎數據高效共享機制,筑牢“全國一張網”地理信息根基。
統一全生命周期物資分類編碼規定。基于“源頭創建、規則一致”的理念,按照物資自然屬性、原理、功能、結構等特性劃分大中小類物資,突出物資主數據管理與業務實際結合,制定物資分類編碼規定,合計28大類、347中類、4511小類、29000余項屬性信息。使用同一物資分類編碼貫穿設計、采購、施工、運維、倉儲等物資全生命周期各個階段,打通各環節數據通道,為業務系統信息互聯互通奠定了基礎。
科技引領、智能融合 建設數字油氣儲運工程
大力推動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與工程建設融合應用,打造智能工地、數字化協同設計平臺和工程一體化管控平臺,擦亮數字工程新名片,培育工程建設新生態。
實時感知物理管網建設動態。在工程現場搭建4G/5G、無線網、傳感器網絡,全面感知獲取焊機工況參數、大型穿跨越設備工況參數、施工環境數據、人員位置、視頻影像等數據,通過數據挖掘和AI分析,提升施工現場風險預警預測和智能決策水平,促進施工資源布局更趨合理,提升施工效率30%,綠色低碳建造模式更趨成熟。
變革油氣儲運工程設計與管理模式。以設計為源頭保障工程建設質量,建設數字化協同設計平臺,固化技術標準,為外部設計服務商提供統一的設計作業環境,工程設計成果的一致性、準確性和完整性全面向好,設計周期縮短四分之一,設計管控更加精細、完整、全面。
創新施工管理模式。融合三維模型、工程計劃和施工資源打造5D施工模式,以三維設計模型為載體,劃分施工作業工作包,合理配置施工資源,動態模擬施工過程,施工事前管理更加精準、合理、可控。強化項目合規程序管理和驗收全過程管控,結合竣工資料電子化應用,隨工程交付同步移交竣工資料,項目竣工驗收時間縮減一半,減少竣工資料管理成本約30%。依托IT平臺,工程管理業務線上化率達70%,PMC、設計、施工單位、監理、第四方檢測等各類分包商在平臺智能協同,實時共享共用各類數據,合作共贏生態日趨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