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適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江蘇省常州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以下簡稱“常州中心”)順應趨勢,積極改革,強化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加快推進數據中臺和業務中臺建設,創新拓展應用場景,以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導向,建成了“一朵云、兩中臺、兩端、N種業務場景”的智慧公積金數字化平臺。
常州住房公積金系統數字化轉型的實踐經驗
群眾最為迫切的需求、最期望解決的痛點、最有獲得感的領域,是常州住房公積金數字化轉型的主要發力點。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品質化服務需求,對住房公積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從調研結果來看,在業務方面,此前常州住房公積金系統一定程度上存在繳存業務擴面增長慢,提取業務全程網辦比例較低,貸款業務資金流動壓力較大等問題。而在管理層面,統一的住房公積金數字化建設體系、精細化的管理模式、完善的風險管理監測體系都亟待建設。為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和智慧社會,常州中心通過數字化轉型提升中心業務服務便利化水平、風險管控智能化水平、運營管理精細化水平和決策分析數據化水平,加快推進“四化四轉變”成為此次改革的切入點,也是重中之重。
面對數字化轉型背景,常州中心聚力建立三大平臺,打造強有力的數字化基礎設施,構建住房公積金數字管理生態系統。一是建立新一代業務核心大中臺,大幅提升公積金政務服務事項辦理效率,圍繞核心系統重構、再造流程,重點建設新一代應用系統、架構部署、渠道整合、外聯外接、數據應用、流程整合,實現單位匯繳、提取與貸款業務的網上辦理,實現靈活就業人員資金業務的標準化辦理。二是建立公積金智能大數據中臺,梳理整合現有數據標準,對存量數據進行治理,基于住建部的數據標準,拓展和建立完善數據標準體系,增加可視化數據看板模型,助力業務優化及服務體驗的提升,為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的決策以及日常工作持續改善提供依據。三是建立統一協同管理平臺,通過搭建新一代內部門戶,推動全局系統的應用、用戶、角色、菜單、部門、崗位的統一管理,實現公積金資金運營管理、財務內控管理、精細化人事管理、標準化管理等方法的強化完善。
之后,常州中心還將依托數字化轉型,深入業務場景,挖掘數據價值,將技術應用到業務模式與服務模式的升級上,持續完善從數據平臺到系統管理及智能后臺的一體化服務功能。并助力相關部門打破信息孤島,探索實現公積金貸款產品多元組合,滿足不同場景客戶的業務需求。
深化建議:以區塊鏈技術保障公積金數據要素安全共享
區塊鏈技術用于住房公積金管理服務工作,將在大幅降低財務運作成本的同時保障公積金數據要素安全共享,釋放數據要素價值,助力我國政務金融數據共享體系高質量發展。
目前各地方政府都處于公積金內部制度流程重塑、智慧公積金技術支撐體系重建階段。隨著日后數字化住房公積金系統的不斷完善與推廣,公積金業務將產生海量數據。若能充分利用公積金業務積累的數據要素資源,將有助于我國進一步構建立體化的政務金融數據共享體系,打破部門間數據壁壘,實現數據高效匯聚,為數字經濟下一階段發展提供更豐富的數據資源儲備。同時也應注意到,伴隨著共享數據的增加,以及政務數字網日益龐大復雜,信息安全監管難度也隨之上升。除此之外,公積金業務流程轉型在數字化升級磨合階段也難免出現數據篡改、數據泄露等風險。
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已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增長引擎,保障數據要素安全是數字化全面升級階段的重中之重。要進一步釋放數字要素市場紅利仍需加快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建設,要統籌考慮公共數據和社會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由政府牽頭成立統一正規的數據共享平臺,帶動數據要素的流動,同時加強數據標準化、數據安全監管等支撐體系建設。
因此,解決自身的確權、流通、隱私保護問題是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發揮其作用的基礎與前提。而區塊鏈技術是分布式數據存貯、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具有不可篡改、數據透明可確權的特性,天然能夠解決信息不對稱、信任問題、信息孤島等多個領域的痛點。因此隨著數據要素在數字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愈發重要,區塊鏈技術也將成為建設高效、安全和高流動性的數據要素交易市場的關鍵技術。
正如工信部信息中心發布的《2018中國區塊鏈產業發展白皮書》中所指出的,區塊鏈允許政府部門對訪問方和訪問數據進行自主授權,對數據調用行為進行記錄、出現數據泄露事件時能夠準確追責,大幅降低了電子政務數據共享的安全風險,提高執法效率。2019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我國已將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并將“區塊鏈”重點專項列入“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隨著目前各行各業不斷深入探索“區塊鏈+”的應用模式,區塊鏈產業落地場景將更加豐富。
在數據安全與共享方面,如把區塊鏈技術接入住房公積金管理信息系統,將住房公積金的繳存、提取貸款、會計管理等業務上鏈保存,將有助于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進一步發揮信息系統在內部控制中的作用。區塊鏈上的數據既不會丟失,也不會因為某一節點服務停止,而影響到其他各節點。這樣的特性決定了區塊鏈技術可以實現多節點信息共享,同時還能保證共享信息的高可信性和高可靠性。不但防范了公積金數據泄露風險,也可保障數據真實性,并在一定程度上規避騙提、騙貸及不良貸款等風險。各城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只需接入統一的政務數據共享平臺,將失信人黑名單上鏈,其在異地辦理公積金業務也會受到影響。
而在公積金流通方面,區塊鏈可降低財務運作成本,依托分布式網絡節點,可實現高速點對點交易,從而取代了交易雙方或多方依托的第三方中介信任機構,避免了交易過程中諸如信用、清算和信息泄露的管理風險。此外,若同時借助數字人民幣與智能合約,便將管理意圖和控制措施嵌入信息系統,賦予公積金可編程特性,提升創新擴展能力,推動與應用場景的深度融合。
【本文作者為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教育與考試中心主任、工信部新基建重大項目評審專家】
責編:董惠敏/美編:石 玉
聲明:本文為《國家治理》周刊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國家治理周刊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