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建設是推動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重要舉措。浙江省紹興市第九次黨代會提出,“建設高水平網絡大城市,打造新時代共同富裕地”。就是要順應智慧城市的時代發展趨勢,以互聯互通、共治共享為理念,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以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為目標,建設多主體互動、多層次協同、多特色互補、多空間拓展的內聚外聯網狀結構形態城市。
以“產業大腦+未來工廠”為抓手,加快建設充滿活力的創新之城。圍繞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雙聯動,依托現代紡織、綠色化工兩大先進制造業集群,以及高端生物醫藥、集成電路、高分子新材料、智能視覺等四大省級“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強化“產業大腦+未來工廠”支撐,以數據供應鏈為紐帶,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深度融合,形成從中樞到端口的“組織互聯網”生態體系,實現資源要素的高效配置和全產業鏈的高效協同。以“未來工廠”為單元,聚焦數字化設計、智能化制造、智慧化管理、網絡化協同、綠色化生產、服務化延伸和安全化管控,全面深化智能制造五年提升行動,深入推進新一輪智能制造擴面提標,加快建成一批新智造產業集群和企業群體。以產業大腦為基座,集成公共資源交易、科技創新、金融綜合服務、涉企綜合服務(企業碼)、產業一鏈通、“畝均論英雄”等場景應用,加速推進織造印染、電機、化工等行業大腦建設,鼓勵龍頭企業建設行業級、區域級工業互聯網平臺,爭創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示范區。
以互聯互通、高效循環為基礎,加快建設內聚外聯的開放之城。智慧城市的形態是由精明的發展戰略引領的空間有機體,推動實現高效暢通內循環、高質量對接外循環。當前,紹興正處于長三角一體化、邁入杭州灣時代、擁抱全球化數字化的新階段,推進網絡大城市建設,就是要重塑城市空間的樞紐與節點、網絡與鏈接,促進多中心集聚、多維度聯系、扁平化治理、開放式進化。對內,樹立精明增長、緊湊城市理念,深化交通設施網、水利設施網、信息能源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越城(濱海新區)、柯橋、上虞三區相向融合,提升市區、諸暨、嵊新組群之間的緊密度,加快形成市域一體協同、全域深度開放的發展格局。對外,深化“融杭聯甬接滬”戰略,積極融入環杭州灣現代產業帶,扎實推進杭紹臨空經濟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紹興片區、杭紹一體化蕭諸綠色發展先導區、義甬舟嵊新臨港經濟發展區建設,積極承接上海龍頭輻射帶動,全面提升城市融合度、貿易開放度、要素集聚度、通道順暢度,持續增強城市綜合承載力和競爭力。
以打造未來社區、未來鄉村為載體,加快建設溫暖幸福的生活之城。智慧城市強調以人為本的服務思維,通過信息技術來改變生活方式、改善生活質量。網絡大城市建設將未來社區、未來鄉村作為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堅持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相結合,以滿足群眾高品質生活需求為導向,通過線上線下結合,加快重大應用落地,實現人、物、服務、場景的全面融合。突出“擴中”“提低”,通過數字賦能科學識別重點群體,以促就業增收入為核心,構建“智能識別-信息推送-主動幫扶-實現就業”的就業幫扶新模式,健全與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掛鉤的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突出“一老一小”,落地貫通“浙里康養”“浙有善育”“浙里健康”等場景應用,積極探索“一老一小”融合發展模式,著力打造老年友好型、育兒友好型社會。突出全域均衡,以打造“15分鐘公共服務圈”為切入點,推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創新民生服務“一件事”集成協同場景,提高社會基本公共服務的精準度和便捷度。
以文化鑄魂、生態塑韻為支撐,加快建設近悅遠來的品質之城。“人文+生態”是紹興的特有資源優勢,在建設高水平網絡大城市過程中,要充分運用智慧城市的設計理念,將5G、AI、云等數字技術全面融入到文化、生態領域,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堅持以數字化賦能文化傳承創新,有效推進“紹興數智禮堂”等場景應用落地,完善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立體覆蓋的文化服務供給體系,擦亮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東亞文化之都“金名片”,厚植文化軟實力,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努力在共同富裕中實現精神富有。堅持以數字化賦能生態環境治理,在新一輪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樹立數字化、網絡化理念,建好用好“無廢城市”信息化平臺,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擦亮稽山鑒水顏值,繪好全市域“美麗圖”,鞏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建設成果,精心守護好良好生態環境這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以上下貫通、整體智治為目標,加快建設高效和諧的善治之城。智慧城市是基于“城市是生命體、有機體”的理念,通過建設全面覆蓋、泛在互聯的智能感知網絡以及智慧城市信息平臺等基礎設施,實現對城市整體狀態的即時感知、全局分析和智能處置。今年9月,紹興市政府與之江實驗室簽署合作框架協議,以“網絡大城市城市大腦+區域經濟大腦”建設為突破口,探索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智慧治理網狀體系,統籌形成城市智治、產業治理與服務的整體解決方案。同時,基于網絡大城市建設5年計劃,構建完善的全市域協同目標體系、工作體系、政策體系、評價體系,持續提升網絡大城市戰略管理能力。在區域經濟大腦建設方面,通過經濟預測預警、產業鏈運行監測、經濟政策精準推送等數字化應用,對區域經濟規劃、招商、集聚、科技、開放、稅收、監測、監管等環節提供實時數據分析支撐,為科學決策和基層執行提出有效建議,推動產業生態不斷演替和進化。在城市大腦建設方面,通過全方位整合城市級公共數據資源,打造“物聯、數聯、智聯”的數字底座,堅持“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不斷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服務水平。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楓橋式”社會智治中樞為牽引,深入推進“縣鄉一體、條抓塊統”、“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等改革,全面推廣“浙里興村治社”場景應用,加快構建全市域高效協同、整體智治新格局。
奮進新征程,奪取新勝利。紹興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 對標對表浙江省黨代會提出的“兩個先行”戰略部署,秉持新時代“膽劍精神”,加快建設高水平網絡大城市、全力打造新時代共同富裕地,打造更多具有紹興辨識度的標志性成果,努力為中國式現代化市域實踐先行探路。
【本文作者為浙江省紹興市委書記】
責編:王 克/美編:王嘉騏
聲明:本文為《國家治理》周刊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國家治理周刊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