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中國品牌 > 企業黨建 > 正文

揚帆海洋強國新航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建設海洋強國,明確指出“經濟強國必定是海洋強國、航運強國”。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作出“加快建設海洋強國”重大部署。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海洋強國建設和海洋事業發展,將海洋強國建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任務,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舉措,為扎實推進海洋強國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賦予了強大動力。

作為世界最大綜合性航運物流企業,中國遠洋海運集團(以下簡稱“中遠海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快馬加鞭建設世界一流企業,以實際行動做好海洋經濟的開發者、海洋環境的保護者、航運業轉型發展的帶動者、航海科技創新的領航者,發揮中央企業“頂梁柱”“壓艙石”作用,助力建設海洋強國。

一、聚焦“國之大者”使命擔當,做強供應鏈保障能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產業鏈供應鏈是經濟運行的重要基礎,海洋是交通的命脈,這幾年,新冠疫情全面沖擊世界經濟運行,對全球供應鏈網絡造成堵點斷點。全球價值鏈的增長主要集中在交通運輸等行業,而航運作為現代化運輸綜合體系的重要組成,承擔了全球貿易90%以上的運輸量。中遠海運始終牢記和深刻把握“國之大者”,立足主責主業,將國家戰略作為企業戰略布局的重點方向,把提升供應鏈保障能力作為企業使命,發揮對國家重大戰略的服務保障作用,進一步體現“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有力彰顯“大國船隊”的責任擔當。

全力保通暢,打通陸海聯動“大動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強化陸海統籌,充分發揮航運、陸運、港口綜合資源優勢是重要一環。作為國家海上交通運輸主力軍,中遠海運著眼技術發展和軟硬件資源配置,主動整合優化海運、鐵路、公路、長江等多式聯運,以航運為軸、物流為線,向客戶提供全面、穩健、高質量的航運物流服務。新冠疫情期間,中遠海運克服物流運輸不暢等困難,組織成立物流保通保暢工作專項團隊,加大運力投入,增開“陸改水”“陸改鐵”“水水中轉”等專班專線,充分發揮電商平臺作用,打通物流堵點。同時,第一時間對接政府白名單企業和中小微企業,保障外貿出口需求,免除滯期費,減免房屋租金,全力助力各行業復工復產。

做強供應鏈,開辟戰略運輸“大通道”。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將“確保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提升到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高度,在2022年G20峰會講話中指出“糧食、能源安全是全球發展領域最緊迫的挑戰”。面對供應鏈和國際合作這些根本問題,強調要“共同暢通供應鏈,穩定市場價格”。糧價是“百價之基”,能源是“國民經濟命脈”,二者都是黨中央的重要關切,保障糧食和能源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是中遠海運的重要使命。在與能源、電力、糧食等企業戰略合作過程中,中遠海運科學調配船隊,加大運力投入,優化航線配置,堅決保障國家重要戰略物資進口海上運輸安全。中遠海運聚焦主責主業,把工作重心放在服務實體經濟上,深度融入現代制造企業、現代農業的產業鏈供應鏈服務體系,實現合作共贏、長期協同發展,擔當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聯通者,加快建設航運“鏈長”企業。

融入新格局,助力國際國內“雙循環”。黨中央提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謀劃、新布局。中遠海運抓住“十四五”期間各類機遇,著眼于“跨周期設計與調節”,積極投身國家重大區域經濟建設,擔當“內循環”交通物流的支撐者,做好“外循環”服務對外開放的主力軍。服務京津冀一體化方面,通過收購天津港集裝箱碼頭公司股權,助力港航協同發展,為京津冀發展注入藍色動力。服務長三角一體化方面,在上海港投入100多組航線,助力提升全球樞紐港地位。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方面,與廣州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進廣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服務長江經濟帶方面,在國內沿海、長江布局37個港口、143條航線,主要城市均設立公司網點。提升海運物流樞紐港輻射能力,不斷提升國內、國際雙循環服務能力和產業鏈供應鏈保障的韌性。

二、聚焦高水平對外開放,做強全球化服務能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并對“加快建設貿易強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等作出明確部署。今天的中國緊密聯系著世界,而海運承擔著90%以上的國際貿易,是中國聯系世界的重要紐帶,是服務全球貿易、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支點。中遠海運作為最早邁出全球化步伐、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國資央企之一,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更好融入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的重要指示,以世界一流的全球化服務能力,在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中謀得先機、擔當先鋒。

建強物流鏈,融入國家發展戰略。2022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時強調“振興港口、發展運輸業”,指出“把海南自由貿易港打造成展示中國風范的靚麗名片”。中遠海運積極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海南自貿港建設等國家改革開放戰略新布局,構建以洋浦作為中國—東盟區域國際集裝箱中轉樞紐的航線網絡架構。加快洋浦港集裝箱碼頭建設,推進瓊州海峽一體化。完成洋浦港鋪設航線13條,啟動洋浦港區域國際集裝箱樞紐港擴建工程,為西部各省市外貿出口提供高效率、低成本運輸物流服務。大力推進欽州港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整合,為海南自貿港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一帶一路”南向通道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健全產業鏈,加快全鏈條全球化布局。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新發展格局以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基礎,經濟循環暢通需要各產業有序鏈接、高效暢通”。融入國際大循環體系,是獲取重要技術資源,優化升級國內各產業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盡最大可能加快運輸效率、減少中間環節、降低物流總成本,也是現代物流的發展方向。中遠海運不僅要做串起各條產業鏈的“聯通者”,更要在新船程上延伸自己的產業布局。近年來,集團堅定不移走全球化發展道路,積極參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真正實現從“全球承運”向“承運全球”轉變。依托共建“一帶一路”,中遠海運加快全球航線網絡布局和港口布局,近年來有序收購希臘比雷埃夫斯港、東方海外、勝獅貨柜、高昇物流等境內外企業。比雷埃夫斯港已成為“一帶一路”中希兩國合作典范,以比雷埃夫斯港為依托的中歐陸海快線,覆蓋中東歐腹地9個國家的市場,被譽為中歐第三條貿易大通道。截至當前,中遠海運在境外布局十大區域公司,全球投資經營碼頭59個,經營348條集裝箱航線,覆蓋160個國家1500多個港口,形成全球化網絡服務優勢與品牌優勢。中遠海運年度貨運量突破 13億噸,用全球1/18 運力承運全球1/10海運貿易量。海外資產、收入、利潤占比均超過55%,在2021年聯合國貿發會議跨國化指數排名中位居央企第一。

拓展生態圈,提升全球影響力。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增強在國際大循環中的話語權。”按市場機制和國際規則參與全球競爭、培育航運業全球發展動能,也是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必由之路。中遠海運深度參與全球海運治理,加大航運交流與合作,發揮“領航者”作用,放大航運產業集聚效應,引領航運新生態,不斷提升行業控制力、影響力和話語權,進一步助力海洋強國建設。近年來,中遠海運牽手知名國際航運企業成立海洋聯盟,形成全球最大集裝箱航運聯盟;發起成立中國海工聯盟,打造中國深遠海海工裝備中國形象和中國品牌;發起組建中國首家超大油輪聯營體,成為全球巨型油運聯合體。2021年,中遠海運牽頭組建全球首個航運區塊鏈技術聯盟,并迅速推出應用產品“無紙化放貨”,進口單證辦理時間從48小時縮短到4小時,有力保障全球供應鏈運轉效率。

三、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做強高質量發展能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定不移擴大開放,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推進航運業全面深化改革,提升高質量發展能力,釋放海洋經濟澎湃動能,是邁出向海圖強步伐的重要路徑。中遠海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致2021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賀信中關于“順應綠色、低碳、智能航運業發展新趨勢”的重要指示精神,轉變傳統思維,擁抱數字時代,持續深化推進全球數字化供應鏈建設、綠色低碳新能源、綠色低碳數字化智能船舶服務平臺建設、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項目、數字化轉型等12項重點改革任務,著力推動中遠海運邁入以市場為導向、以高質量發展為標志的深化改革階段,不斷推動綠色低碳智能轉型發展落地見效。

加快數字化轉型,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建設全球數字化供應鏈體系是中遠海運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舉措,也是面對新形勢,從市場發展趨勢、客戶需求滿足、行業競爭格局、數字技術發展等多維度出發,綜合考量后做出的戰略抉擇。中遠海運發揮頭雁效應,引領航運數字化創新變革。堅持客戶驅動、效率驅動、技術驅動,構建以集裝箱運輸為核心、覆蓋全球的“航運+物流+港口”三位一體全球供應鏈體系,形成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物流解決方案的能力。加快搭建數字化支持平臺,發揮數字技術在航運業中的核心作用,通過數字化賦能,提升前臺功能,建立支撐前臺的強大中臺,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全程供應鏈產品。加快推進智能航運建設,推進“智能+航運”研發應用、船端系統開發優化、岸端數據中心建設。結合智能船舶數據感知能力建設、“連接”能力打造、行業標準制定,整合數據資源,研發智能服務產品。加快推廣數字化產品的應用,以區塊鏈電子提單為重要紐帶,建立行業標準,持續推廣無紙化放貨產品在境內外港口的使用。中遠海運在廈門遠海碼頭打造“智慧港口2.0版”正式啟動商業化運營,樹立行業標桿。自主開發集裝箱全球管理系統在全球航運業處于領先地位,“船視寶”平臺為客戶提供多維度航運數字化服務。

強化科技創新,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著力破除制約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主要矛盾和問題,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實踐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是建設海洋強國的根本動力。中遠海運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關鍵變量作用,在集團產業集群全域中的支撐引領作用,明確堅持創新在企業發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堅決當好國有企業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的先行軍、國家隊。近年來,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成立“科技制造事業群推進工作組”,打造研發、投資和產品應用一體化產業鏈,完善科技創新組織和治理體系,加大科技投入和人才培養力度,拓寬高層次科技人才引進渠道,建成一批創新實體、科研實體,擁有4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國家級設計中心,聯合高校建立院士工作站和航運科技領域國家級研究基地、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核心技術攻關,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中遠海運承擔國家首個“智能船舶頂層設計項目及部分智能系統應用示范”項目,搭載集團船舶,打造具有自主品牌的“智能船隊”。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樹立高質量發展新坐標。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黨中央重大戰略決策,也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打造世界一流的綠色智能港口與船隊,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推動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是建設海洋強國的應有之義。航運業具有運能大、能耗低等優勢,應在“碳達峰”“碳中和”中承擔重任、率先破局。中遠海運積極參與國際、國內規則和標準制定,推動建設良好的綠色、低碳法治環境。務實推進綠色低碳基礎性、前瞻性研究,編制碳達峰行動方案、船用綠色甲醇供應鏈建設方案,制定船隊新能源、清潔能源應用路線圖,明確各船型新能源方向。積極探索船舶節能環保技術,加大研究綠色甲醇、綠氨、綠氫及其上游的可再生能源在內的生產、運輸、加注,將研發培育新能源船型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低碳新能源項目建設,推進節能環保船型及船隊新能源動力升級。目前已陸續開發雙燃料系列散貨船,交付全球首艘液化天然氣雙燃料超大型原油船,建造長江干線首艘700標準箱電動集裝箱船,投資建造12艘2.4萬標準箱世界最大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2022年全年新造船訂單中新能源動力船舶占比約91%,在綠色、低碳發展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

四、聚焦文化自信自強,做強航海精神引領能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時代進步,總是以文化的繁榮為鮮明標識;民族復興,總是以文化的興盛為強大支撐。中遠海運70多年風雨航程中,孕育了波瀾壯闊的航海文化,這種富有時代特色的文化傳遞著走向世界的全球思維,延續著圖強報國的初心使命,激勵著不畏艱險的奮斗精神,蘊藏著擔當堅守的家國情懷,和其他文化一起構成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和精神動力。中遠海運將航海文化作為企業文化根脈、精神標識,以航海文化凝聚海洋強國的澎湃力量。

提升海員群體的職業自信。船舶是浮動的國土,海員是國家重要戰略資源,是航運主業經營效益的直接實現者,也是航海文化的直接創造者。家國天下是海員身上最鮮明的標簽,戰風斗浪賦予海員特有的情懷和品格。中國海員所具有的大視野、大氣魄、大情懷、大擔當、大夢想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自強不息。2018年1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訪問巴拿馬期間,同“中遠海運玫瑰”輪船長通話,對廣大船員給予親切慰問,并祝愿他們“一帆風順”,極大增強了廣大海員的使命感和自豪感。中遠海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海員的囑托,明確海員核心地位,強化船員政治忠誠,加大高素質船員隊伍培養,開展船舶“金牌三長”和“海上十杰”評選,持續開展船員關愛,提升船員社會地位,彰顯船員職責使命和職業榮耀,使自信的中國海員成為中國對外交流、展示文化自信的新名片。

弘揚同舟共濟的航海精神。古老的航海文明孕育了具有永恒生命力的航海精神,數千年來,雖風云變幻但歷久彌新。航海者正是秉承著這種精神,才能不為驚濤駭浪所懼,國家航運事業才能繼往開來。進入新時代,航海精神迸發出的具有強大愛國基因、大國效應、強國特質的文化氣象,是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是中遠海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精神支撐和力量風帆。中遠海運傳承航海精神中愛國奉獻的紅色基因和航運強國的藍色夢想,以船長貝漢廷“一輩子不下船”的航海家精神、優秀船員嚴力賓“丹心一片映碧海”的犧牲精神、客輪服務員楊懷遠“為人民服務到白頭”的“小扁擔精神”激勵廣大船員堅守星辰大海、奮楫時代航程,匯聚同舟共濟的磅礴力量。

傳播胸懷天下的航海文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藍色經濟發展,推動海洋文化交融,共同增進海洋福祉”。新時代,我們前所未有地將目光投向海洋,中國已經是名副其實的航運大國,年造船產能6000萬載重噸,全球第一;海運量世界占比26%,全球第一;全球貨物吞吐量前10大港口中,中國占7個。中遠海運逐夢深藍、向海圖強,船舶綜合運力、集裝箱碼頭吞吐能力、集團營業收入等均在全球行業排名位居第一。集團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不斷增強參與全球競爭的硬實力的同時,以展示中國航海文明和國家形象為目標,加大跨文化交流,加強國際人文溝通,用心用情講好航運故事,濃墨重彩書寫時代篇章,加快提升企業價值引領力、文化凝聚力、形象塑造力、品牌傳播力,塑造新時代中國企業全球形象。

百年向海圖強,十年中流擊水。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航運業逐步走向世界舞臺中央。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中遠海運正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全球綜合物流供應鏈服務生態,推動全球經濟融通和人文交流,向著海洋強國乘風破浪。

(作者: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

[責任編輯: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