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紀委印發《關于開展鄉村振興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整治的意見》,這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部署、落實落細中央紀委二次全會部署要求的重要舉措。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充分認識開展專項整治工作的重要意義,善用監督的“多面鏡”聚焦鄉村振興“盲區”,真正提高問題的“分辨率”,實事求是查短板,深入問題找原因,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以治病救人之心,防微杜漸之效,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堅強保障。
常用“多棱鏡”觀根本,正本溯源,探索源頭治理問題。“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工程,其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打造嚴明的紀律和過硬的作風,既要堅持兩點論,用好“多棱鏡”,發散“鏡頭”多維度、多視角、多領域,緊緊圍繞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堅決糾治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片面理解、野蠻操作,“翻燒餅”、換頻道,以及為群眾辦事推諉扯皮、敷衍塞責等問題,持續營造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的干事創業氛圍。又要堅持重點論,在深學習、實調研、抓落實上下功夫,深入基層、沉到一線,緊盯復發問題、普遍問題和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把握不同階段、不同地區鄉村振興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的突出表現,全方位、多角度持續查擺出現問題的根本原因,因事而治、對癥下藥,切實做到“藥到病除”,推動廣大干部旗幟鮮明講政治、攻堅克難敢擔當、清正廉潔知敬懼。
巧用“放大鏡”找端倪,防微杜漸,消滅問題于萌芽時。“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不管是治病還是為政,防患于未然勝過亡羊補牢。從當前一些干部腐敗案例看,貪得無厭的糧倉“碩鼠”有之,膽大妄為的醫療“蟻腐”有之,損害人民利益的“蠅貪”有之……帶來的損失和代價無可估量。各地區要用監督“放大鏡”聚焦問責執紀“盲區”,通過統籌各級紀檢力量,強化與財政、農業農村、審計等職能部門的溝通協作,加強對重點項目、重大資金、重要環節的監督檢查,針對資源審批、資金流向等問題的各個環節必須“全程把關”。同時,聚焦各級領導班子“一把手”、重要部門和關鍵崗位等“關鍵人”,緊盯糧食安全、耕地保護等“關鍵處”,聚焦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幫扶不及時不精準等“關鍵事”,把蛛絲馬跡放大,把小事當大事看,不留死角、不留盲區,抓小抓早,遏漸防萌,真正用高效能監督助力鄉村振興“清風常伴”。
活用“反光鏡”回頭看,觸類而長,總結經驗更好施策。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經驗在社會實踐中不斷深化上升為理論,實踐又檢驗理論,循環往復,不斷推動事物發展。在開展鄉村振興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整治中,要善用總結歷史經驗,不斷研究、分析在推進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中形成的優秀經驗做法,把經過實踐檢驗、證明行之有效的成熟經驗堅持下去,并且結合鄉村振興新任務新實踐開拓創新、不斷完善,用他山之石,攻己之玉。見人之過,得己之過;聞人之過,得己之過。要緊盯重點領域,抓住關鍵節點,不斷加大典型案例通報曝光力度,讓一些“老虎”“蒼蠅”現身說法,極大發揮“反面典型”的“正向貢獻”,營造高壓態勢、形成有力震懾,促進黨員干部切實以“片中人”為鏡鑒,在警示中警醒,深刻汲取教訓,深入對照檢視,持續深化以案促改促治促建,真正實現通報一起、震懾一片、警醒一方的效果,形成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良好氛圍。(云南省普洱市紀委監委 范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