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地方要聞 > 辦實事、解民憂 > 正文

劉家敏:院前急救就要“防重癥降傷亡”

什么是院前急救?其目的是什么?特點有哪些?如何讓人民群眾滿意?就這些社會關注問題,媒體專訪了湖北省十堰市急救中心主任、二級研究員劉家敏。

“院前急救是在事發現場開展的緊急救護、轉運監護救治各類急危重癥傷病員的活動,也就是120急救中心(站)、醫療機構和其他救援單位與社會個人,在傷病員送達醫療機構之前院外開展的社會急救活動。”劉家敏解釋道,120接報有傷病員時,就會立即派出急救中心(站)救護車提供及時、準確、高效的院前急救服務。

“院前急救的目的就是防重癥降傷亡!也就是通過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防止輕癥傷病員病情惡化轉化為重癥,同時降低死亡率、致殘率,提高搶救成功率,最大限度地保障群眾生命安全。”已從事18年院前急救工作的劉家敏著重說明。

社會上不少人認為,救護車一響,就是要收病人入院,做全套的檢查,送進搶救室、重癥監護等等,傷病員家庭感到經濟與身心負擔重……

劉家敏解釋:“這是不太了解院前急救特點,急救科普宣傳不夠造成的。”近幾年來,各級黨委政府重視院前急救體系建設,十堰市建立市急救中心、各縣市區120指揮中心和市、縣、鄉醫院急救站,共151家急救中心(站)配備2670名急救人員、393臺救護車、1架急救直升機,構建了陸、空、水急救網絡,滿足了十堰與周邊地區群眾院前急救需求。

“大家應該了解院前急救的特點!”劉家敏具體介紹道,速度和質量是院前急救的靈魂。120是政府設置的公共衛生服務公益電話,出現傷病員或突發事件危及生命安全時,都可以免費撥打120求救,報清具體位置和傷病員傷病情癥狀。120調度指揮臺接警后,就會根據傷病員具體需求,按照“就近就急就專科能力就病人意愿”的調度原則,迅速派出救護車。各地均按醫保部門出臺的院前急救服務項目標準收費。而有些打120只是病情與就醫咨詢;有的輕傷輕癥自行門診或在家處理;有的在調度員指導下自救互救危機解除,如指導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排出氣管異物、處理輕度燙傷等。劉家敏說:“所以提高120急救優質服務能力,為急危重癥提供高效急救,不僅保障傷病員的病情穩定及緩解,還能因及時正確處置而減輕各種負擔。”

急救體系的健全和高效是院前急救的根基。劉家敏表示,近十年來全國各地都在推進城鄉120一體化建設,十堰市2006年建制縣市區120指揮中心和鄉鎮醫院急救站,近年來又創建村衛生室急救點,打造“城鎮15分鐘、鄉村30分鐘急救服務圈”與“1小時航空醫療救援圈”,實行“就近就急就能力”和分級分類救治原則,減少了因小病小傷拖延至重癥、因重癥危及生命的現象。配備現代化搶救設備的救護車(包括負壓救護車)、專業化高素質的急救隊伍,對急危重癥傷病員進行現場生命支持和急救處理,穩定生命體征,安全轉運到醫院進一步救治,提高了疫情重癥和各類傷病員救治效率。十堰市正因為有健全的城鄉急救體系,有8000人1臺救護車的急救資源,才沒出現醫療救治擠兌現象。

復雜和專業性需求是院前急救的挑戰。劉家敏分析:“大部分120呼救傷病員居家,少部分在室外各種場所,特別是一些意外突發狀況,急救環境復雜,而且病種多樣,要在各種復雜情況下搶救傷病員。有些重大突發事件醫療救援,還需聯動110、119、122等部門。”我們要求每個救護車單元配備急救醫生、護士和駕駛員、擔架員,采取及時有效的急救措施,把傷病員脫離危險環境后,再遵循“先救命后治傷”原則,優先搶救轉運急危重癥傷員。在搬運轉送途中注意避免二次傷害,第二次傷害會加重第一次傷害;在轉運監護中持續進行搶救,可以減少死亡率,降低致殘率。

急救知識的推廣和普及是院前急救的希望。十堰120開展急救常識進社會培訓活動13年,劉家敏體會深刻:“部分群眾掌握正確撥打120、心肺復蘇、溺水救治、外傷包扎等基本急救技能后,已能在必要時開展救人自救。”目前,我國每年心臟驟停高達103萬人,只有5%的患者搶救成功,心臟驟停黃金急救時間4—6分鐘,現場第一反應人正確的心肺復蘇和使用AED除顫,才能提高救治成功率。全國各種事故每年死亡20余萬人,如果現場目擊者能夠為傷員心肺復蘇、止血包扎、固定搬運,那么更多的生命可以挽回。因此,社會各界都要開展急救科普宣傳培訓,共同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120是急危重癥傷病員的“生命線”,院前急救是醫療服務的首要環節,也是社會醫療保障體系和公共衛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生命相托,分秒把握”,劉家敏呼吁出臺國家院前急救法,健全“國家、省、市、縣、鄉、村六級急救體系”,提高院前急救服務能力,提升社會急救意識和大眾自救救人能力,就能實現“防重癥、降傷亡”的目的。(任能旺)

[責任編輯: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