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中國品牌 > 領軍人物 > 正文

兩會國是廳 | 全國人大代表司富春: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 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兩會國是廳

【編者按】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強盛的重要標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維護人民健康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召開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確立新時代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了建設健康中國的大政方針和行動綱領。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其中特別指出,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進政策”“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要“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深入推進健康中國行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圍繞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等話題,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河南省委會主委,河南中醫藥大學省重點實驗室和國際聯合實驗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司富春提交了多項建議。

 

突出中醫藥優勢  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大健康中的作用

中醫藥在數千年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理論體系和豐富的防治疾病方藥、技術、方法,覆蓋健康全過程、生命全周期。特別是近三年來,中醫藥的服務能力和可及性顯著提升,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防病治病的獨特優勢和作用持續發揮,為維護人民健康、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我們要認真系統梳理中醫藥對保障全民健康和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特色優勢——理念優勢、資源優勢、原創優勢、技術優勢與康養優勢,進而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獨特作用和特色優勢,為此提出以下建議:一是深入貫徹落實《健康中國行動中醫藥健康促進專項活動實施方案》,進一步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二是充分發揮中醫藥治未病的優勢,實現健康關口前移。三是進一步提升中醫藥創新發展能力,增強科技支撐。四是充分發揮中醫藥資源優勢,豐富健康服務供給方式。五是優化基層中醫藥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六是堅持中西醫并重,服務健康中國建設。七是加強中醫藥健康科普宣傳,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進一步支持中醫藥“雙一流”建設  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雙一流”建設是新時代我國建設教育強國和人才強國的重大戰略部署。我國有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不能簡單以國外大學作為標準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國大地,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中醫藥學是最具中國特色、最有原創優勢、最富國際競爭力的學科之一,中醫藥高校在“雙一流”建設中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方面大有可為。在第二輪“雙一流”建設中,8所高校的11個中醫藥學科進入“雙一流”,包含6所中醫藥大學的9個中醫藥學科,且均為第一輪建設入圍的6所中醫藥大學和學科,尚未有新的中醫藥大學和中醫藥學科入圍。中醫藥的傳承創新發展離不開一流的、特色的中醫藥學科建設和高水平的一流中醫藥大學建設。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需要國家加大力度支持中醫藥“雙一流”建設。

然而,目前我國不同地區的中醫藥院校發展和學科建設水平差別較大,兩輪均入選“雙一流”建設名單的北京、上海、南京、廣州、天津、成都中醫藥高校遙遙領先,而中西部地區中醫藥高校發展緩慢。一是重點學科數量少,發展緩慢,僅有少部分院校有中醫藥國家級重點學科。二是各院校間師資差距偏大,長江學者、兩院院士、教學名師等高水平人才在各大高校差距較大,師資力量直接影響教學成果、科研產出等。三是中醫藥學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不夠,碩博士人才培養不均衡,數量偏少且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四是中醫藥學科建設支撐平臺發展不平衡,大多院校缺乏國家級中醫藥科技創新平臺。五是中醫藥科研廣度和深度有待加強,雖然各大院校有一定數量的國家科研項目,但是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SI)數量非常少,反映出我國中醫藥學科科研發展尚缺乏深度和國際影響力。

《“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指出:“加大對省(部)局共建中醫藥院校改革發展的支持力度,推動建設100個左右中醫藥類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關于深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要“統籌推進、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在關鍵核心領域加快培養戰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有力支撐”。因此,建議國家進一步大力支持中醫藥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第一,進一步加強中醫藥一流學科和一流大學建設的頂層設計,重視中西部地區中醫藥高校和學科建設發展。第二,進一步優化中醫藥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體系。第三,建設一流師資隊伍,培養一流人才。第四,加強中醫藥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第五,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國際化。

加快中醫藥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近三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了《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關于促進中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關于進一步加強中藥科學監管促進中藥傳承創新發展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為中藥種植標準化、中藥材溯源體系建設、質量監管、中藥產業創新與新藥研發、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發展等提供了指導和政策支持,促進了中醫藥產業發展。尤其是疫情過后中醫藥贏得了更多人民群眾的重視、信任和使用,中醫藥產業快速發展迎來新契機。但中醫藥產業鏈范圍廣、鏈條長、關聯性大、融合度高、新業態多,涉及一、二、三產業全過程,涵蓋中藥種植、中藥生產、中醫醫療、養生保健、健康養老、健康旅游、健康食品等多領域,中醫藥產業向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是大勢所趨。

目前,中醫藥產業發展尚存在不少問題:一是中醫藥全產業鏈發展不完善。

二是中藥材規范化種植亟待加強。三是中藥企業科技創新發展較弱,整體質量和競爭力有待提升。四是中藥產業專業性人才不足。五是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健康服務業等新業態發展較弱,產業延伸動力不足。基于以上問題,建議加快中醫藥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第一、加強中藥全產業鏈建設布局,推進產業融合發展。第二、加強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實施中藥材品牌培育戰略。第三、加強中醫藥產品技術創新,提高中藥產品質量。第四、加強中醫藥人才培養和產業人才隊伍建設。第五、加強中醫藥健康產業布局,延伸現代中醫藥產業鏈。第六、加強中藥產業國際化發展。

[責任編輯:潘旺旺]
標簽: 司富春   中醫藥   健康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