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第一次提出,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也是聯合國的崇高目標。黨的二十大報告真誠呼吁,世界各國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全人類共同價值凝聚了各國文明從豐富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經驗。中國的發展實踐為弘揚和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探索了基本路徑,并取得了偉大成就。新時代,中國將不斷走深走實弘揚和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的新路徑,為實現全球發展和人類進步作出新貢獻。
全人類共同價值的理念與追求
和平與發展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礎。和平是各國實現發展、保障公平正義和民主自由的先決條件,也是國際關系應遵循的最高準則。“協和萬邦”承載了中華文明對和睦、和諧、和平價值的追求。德國哲學家康德在《永久和平論》中探討和平的實現機制,并提出國際聯盟和國際協議的可行辦法。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文明發展造成了毀滅性打擊。戰后,體現各國共同價值的《聯合國憲章》所聲明宗旨的第一條即是“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全文“和平”一詞共出現了51次。
發展是各國保障民生、實現公平正義和民主自由的基本條件,也是人類社會永恒的主題和進步動力。馬克思揭示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構成了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聯合國成立之初就關注發展問題,推動實現千年發展目標,啟動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從而促進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國共產黨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不斷發展,才能實現人民對生活安康、社會安寧的夢想。”
公平與正義是人類平等相待的準則。公平與正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道德目標與制度原則,也是維護和平的發展環境、實現共同發展和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維護各國尊嚴的必要條件。亞里士多德認為“所謂‘公正’,它的真實意義,主要在于平等。”中國素有“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有教無類”“法者,治之端也”等公平主張。公平與正義是一國維護社會發展秩序的保證,也是《聯合國憲章》彰顯的決心與原則。聯合國宗旨第二條是“發展國際間以尊重人民平等權利及自決原則為根據之友好關系,并采取其他適當辦法,以增強普遍和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反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反對干涉別國內政,反對以強凌弱。”
民主與自由是人類維護尊嚴的途徑。民主是人類發展的普遍要求,也是保障公平正義的途徑。儒家提出并傳承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等民本思想。盧梭從社會契約論出發,論證人民主權學說。聯合國基本法之一的《世界人權宣言》宣稱“人民的意志是政府權力的基礎”,體現了民主的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什么樣的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對世界好、對世界各國人民好,要由各國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說了算,不能由少數人說了算。”
自由是人類發展的至高追求,也是社會保持活力、人實現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老莊“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生動表達了中國古人對自由的向往?!豆伯a黨宣言》指出“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辯證地揭示了個人自由與整體自由的關系?!堵摵蠂鴳椪隆纷谥嫉谌龡l明確指出“促成國際合作,以解決國際間屬于經濟、社會、文化及人類福利性質之國際問題,且不分種族、性別、語言或宗教,增進并激勵對于全體人類之人權及基本自由之尊重”,充分表達了尊重自由、促進合作、共同應對挑戰的愿望。
中國弘揚和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基本路徑
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中國堅持弘揚本國傳統優秀文化的精髓,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豐富的倫理道德思想、治國理政理念以及愛國精神,使之成為文化自信的根基;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治國理政和個人發展等提供思想寶藏。通過傳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我國為弘揚和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找到了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持續強大的內生動力和符合自身文明特色的實現方式。
結合具體實際進行理論和實踐創新。文明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本質是實踐的。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聚焦發展階段的主要矛盾,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出臺切實可行的政策制度和方案辦法以解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等方面出現的實際問題。同時,創新性的做法在實踐中不斷得到完善、推廣、總結和升華,形成科學規律和發展理論來指導實踐。通過結合具體實踐開拓創新,我國為弘揚和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提供了與時俱進、科學系統的理論支撐和符合實際、切實可行的實踐方案。
積極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世界各國在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的過程中都積累了各具特色的實踐經驗,為交流互鑒合作創造了可能。國在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的過程中,尊重文明的多樣性和平等性,倡導不同文明相互包容、相互學習、相互合作。積極吸收各國文明發展的有益經驗和成果,同時,交流分享中國的發展經驗和成果,不斷增進與各國文明彼此間的認識和理解,推動不同文明的共同發展。我國的發展得益于借鑒世界上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也能為世界貢獻弘揚和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力量。
中國弘揚和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取得的偉大成就
創造兩大奇跡: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如何協調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是各國在現代化進程中面臨的共同難題。中國對在一個人口眾多、貧窮落后的社會主義國家推進現代化進行了長期艱苦的探索。我國把握“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堅持將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系,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兩大奇跡。堅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的可承受度辯證統一起來,成功應對了各種風險挑戰的考驗。2022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2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連續兩年保持在1.2萬美元以上,超過世界人均水平。
實現公平正義:從建設小康到共同富裕。保障基本民生和收入合理分配體現了公平與正義價值理念。如何消除貧困、縮小貧富差距、協調區域發展不平衡,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問題。中國始終將共同富裕視為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對消除貧困進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奮斗。改革開放以來,逐步推進從實現溫飽到建成小康再到促進共同富裕,逐漸建立起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我國在40多年間使近8億人脫貧,減貧人口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70%以上。在建成小康后,我國繼續探索高質量發展邁向共同富裕之路。
豐富民主形態: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民主是全人類的美好追求。民主政治體制的具體表現形式呈現多樣性。我國維護民主和自由不僅體現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中,還落實在不斷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實踐中。全過程人民民主具體而現實地運行在黨和國家各個方面和各個層級上,實現了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環節的有效銜接與協同發展,廣泛吸納人民的智慧,凝聚社會共識,推進國家發展。國家的發展不斷為人民的自由和全面發展提供基礎,個人在體力、智力和能力方面的發展為實現自由創造了條件。
致力和平復興: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中華民族愛好和平,近代以后戰亂和貧窮的慘痛經歷,讓中國人民更加體會到和平之珍貴、發展之迫切。我國將“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國共產黨章程》,以合作包容的方式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我國倡導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發展自己以增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力量。1990年以來,中國已派出聯合國維和人員5萬余人次,是聯合國維和行動第二大出資國和重要出兵國。2006年以來,我國已經連續15年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國,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
完善全球治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多邊主義,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提出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發展。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2022年的貨物貿易額占本國外貿總額的32.9%。提出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我國已向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超過22億劑疫苗。提出全球發展倡議,推動全球發展邁向平衡協調包容新階段,構建全球發展共同體。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構建安全共同體。提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主動承諾于2030年前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新時代弘揚和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的新路徑
堅持文化自信,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力量。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新時代,我國將不斷將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相融通,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自覺的共同價值觀念相融通,以包含全人類共同價值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心聚力,以社會效益為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原則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展現新時代的中國情懷和中國風貌,不斷為弘揚和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提供符合新時代要求和世界發展大勢的思想根基和實踐方案。
堅持問題導向,創新理論與實踐。當前,我國和全球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極其復雜,解決問題、應對挑戰的任務極其艱巨,對理論和實踐創新提出了全新要求。新時代,中國將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運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聚焦改革發展、民生福祉、穩定安全、國際變局中的重大問題,不斷提出真正解決問題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我國將推動全方位高質量發展,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打造橄欖型分配結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和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在規則、管理、標準等方面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國際規則制定的主渠道地位。我國將推進內外貿一體化,更加注重擴大進口,同世界共享中國市場的發展機遇;加大對全球發展合作的資源投入,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在南南合作框架內繼續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援助。
堅持胸懷天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放眼世界”到“胸懷天下”,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走過了無比艱辛的奮斗歷程,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挑戰,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新時代,我國將繼續以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同時將深刻洞察人類發展進步潮流,積極回應各國人民普遍關切,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中國將深化拓展平等、開放、合作的全球伙伴關系,致力于擴大同各國利益的匯合點,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與各國一道共同培育全球發展新動能,實現共同發展;維護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支持和幫助占全球人口絕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我國將把握中國精神與國際主義、中國情義與世界情懷,弘揚和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把個人、市場、國家和全球的利益辯證統一聯系起來,持續推動構建世界人民前途所在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新的貢獻。
(作者:張瑾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副主任、研究員;陳笑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副研究員)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