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航空工業集團深入推進國企改革,緊抓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契機,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矢志不渝,攻堅克難,銳意改革,拼搏奮進,在科技創新、裝備建設、產業發展、改革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全面開啟建設航空強國、創建世界一流航空企業集團新征程。
發揮“第一棒”作用 全面承接落實國家重大戰略部署
航空工業集團強化承接黨和國家重大戰略部署“第一棒”作用,以“航空報國、航空強國”為初心使命,定位于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先導力量,堅持系統思維、創新思維、產業思維和改革思維,完整準確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保障國家安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增進民生福祉貢獻強大力量。
堅定建設新時代航空強國核心使命。航空強國是現代化強國的戰略支撐和重要標志。航空工業集團黨組對標“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提出了建設新時代航空強國“兩步走”戰略目標;制定了“一心、兩融、三力、五化”新時代航空強國發展戰略;高質量編制了“十四五”及2035年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以“建設航空強國、創建世界一流”為主題,以“建設先進裝備體系、領先創新體系、現代產業體系、數智能力體系”為主線,建設具有“領先創新力、先進文化力、卓越競爭力”的世界一流航空企業集團。
創新引領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航空工業集團堅持創新在發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領先創新力”作為集團發展的戰略支撐,制定一系列行動綱領,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重大航空科技項目,推進航空科技從跟跑向并跑領跑的整體躍升。圍繞領先創新的戰略任務,加強科技力量的統籌布局,構建高效協同的航空科技創新體系,打造一批航空原創技術策源地。完善航空科技創新機制,引導各類創新資源向航空科技創新高地聚集,不斷豐富航空科技協同創新的新模式。
高質量高起點構筑產業發展新格局。航空工業集團圍繞關鍵領域、重點方向和核心環節,構建“主制造商-系統集成商-專業化供應商”體系,推進內部產業布局專業化整合和戰略性重組,推動航空科研生產體系由傳統內部配套向基于專業化的有效競爭型轉變,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性和競爭力。
企業經營質量和效益全面提升。面對高質量發展提出的新要求,航空工業集團黨組堅持“集約化經營、精準化管理、市場化改革、體系化發展、國際化共贏”的發展原則,深化國資國企改革,進一步優化市場化經營機制,企業內生活力不斷增強;持續優化產業結構,涉及的國民經濟行業門類大幅壓縮,帶動資源進一步向重點和關鍵領域聚集;對標世界一流企業,持續推行管理變革,戰略引領、精益運營、價值創造、合規經營能力不斷提升,實現經濟質量、效益、結構、綜合實力的協調發展。
強化領導作用 將黨的領導貫穿戰略規劃管理全過程
航空工業集團堅決貫徹“兩個一以貫之”要求,從頂層設計入手,建體系、細部署、壓責任,戰略規劃成為航空工業集團黨組和各級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的重要抓手。
頂層謀劃,強化戰略規劃功能定位。航空工業集團黨組加強對戰略規劃管理工作的頂層謀劃,推出《關于更好發揮集團公司發展規劃戰略引領作用的決定》,明確集團規劃是承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戰略決策的重要途徑,是集團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的重要抓手,是引領企業發展的行動指南,確立了“規劃為綱,綱舉目張”的功能定位。
責任落實,完善戰略規劃工作組織體系。航空工業黨組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把黨的領導始終貫徹規劃制定、實施和管理全過程,強化主管部門在發展戰略和總體規劃方面的研究、論證、管理職能,強化業務部門和職能部門在相關業務規劃、專項規劃方面工作職能,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在規劃實施過程中的領導作用,為實現規劃目標和任務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障。
規劃為綱,大力推動戰略規劃落地實施。航空工業集團黨組有效發揮戰略規劃的引領作用,堅持以規劃的高質量落實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強化戰略規劃剛性約束和有效執行機制,部署發展戰略與“回頭看”專項工作,提出規劃工作“五嚴”要求,即嚴肅對待、嚴謹安排、嚴格執行、嚴明紀律、嚴厲問責。
對標世界一流 實現戰略規劃動態閉環管理
提升戰略規劃管理能力、增強企業競爭力,深入研究世界一流航空制造標桿企業的戰略規劃管理實踐,結合航空工業集團實際,初步構建形成了集戰略研究、規劃論證與編制、審批與發布、實施與監督、評估與調整于一體的完整動態閉環戰略規劃管理流程,管理方法的科學性、流程的高效性和制度的規范性顯著提高。
統一規劃體系,形成規劃合力。構建形成了定位準確、邊界清晰、功能互補、統一銜接的“1+4+N”規劃體系,以1個總體規劃為統領,謀劃五年及中長期發展;以軍用航空、民用航空、科技創新和產業拓展4個業務規劃為骨干,對重點業務領域、特定發展方向或關鍵管理職能進行具體謀劃;以二級單位規劃為基礎,對集團公司五年及中長期發展規劃、業務規劃和專項規劃進行落實和承接。
規劃論證與編制的系統性、科學性不斷提升。堅持系統觀念,加強頂層謀劃,集思廣益、協同推進,落實“頂層設計+基層首創”的編制工作方法,實現全集團上下“一盤棋”。實施規劃編制目錄清單管理制度,推行“規劃四季”工作流程,戰略規劃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建立健全發展規劃目標、指標體系,加強目標、指標量化管理,構建了涵蓋裝備發展、科技創新、產業發展、能力建設、改革管理、企業經營、人才隊伍、文化建設等八個方面25項指標的目標指標矩陣。
規劃審批與發布程序更加完善。在規劃發布前,進行嚴格評估與審查,評估集團公司規劃是否全面承接落實國家規劃中相關重點指標和任務;評估業務規劃和專項規劃是否承接落實集團發展戰略,以及各規劃之間的協調一致情況;審查各單位規劃對正承接國家規劃、全面承接集團公司規劃情況。明確各個規劃的發布主體,在規劃發布后加強規劃宣貫。
規劃實施與監督更加嚴格。將規劃重要目標和重大任務分級分類列入各級黨委、董事會、經理層年度重點工作。制定規劃責任分工清單,編制年度分解計劃,嚴格落實規劃指標任務,確保提高規劃完成率。建立戰略—規劃—項目落地傳導機制,將發展規劃確定的目標、項目、任務,作為資源配置的依據。建立健全財務預算、投資計劃、經營監控、考核評價對戰略規劃實施的支撐作用,用流程機制促進相關部門和崗位聚焦推進規劃重點指標和任務實施。
規劃動態評估與調整機制更加健全。開展規劃執行情況年度評估、中期評估和期末評估,以戰略目標實現為導向,評價規劃目標實現情況、規劃任務實施情況、規劃管理工作情況及存在問題和差距,對標世界一流,提出規劃工作提升舉措。
強化規劃引領 縱向實現多節點貫通 橫向實現多業務聯動
貫徹落實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等要求,加強戰略規劃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建設,完善戰略規劃工作制度、流程、標準體系,有力支撐戰略目標實現。
規劃目標實現“上下貫通”“縱向到底”。制定二級單位主業清單,在進一步強化和明確所屬單位主業定位的前提下,各級單位圍繞主責主業編制規劃,按照規劃體系落實責任主體,推動目標指標和重點任務體系化、系統化落地。建立重點項目清單管理機制,確保列入規劃的重點項目、重點任務管理到位和資源保障到位。
規劃與計劃實現聯動銜接。強化規劃對年度經營工作的引導作用,規劃是年度KPI、年度工作計劃的重要依據。建立有效機制,將集團規劃中確定的主要指標和重點任務等分解納入年度計劃和年度預算。強化項目立項、投資決策的戰略規劃符合性審查,實現戰略規劃與投資計劃的銜接協調。
戰略規劃執行融入日常運營的動態管理。利用流程機制促進相關部門聚焦推進戰略規劃重點指標和任務的落實。經濟運行監控承接戰略規劃,將規劃指標和任務納入日常運營管理,建立規劃執行過程的跟蹤機制,保證了規劃執行過程受控。
規劃剛性約束力不斷加強。以打通規劃管理的“組織-責任-考核體系”為目標,集團壓實戰略規劃管理責任,明確各單位“一把手”作為戰略規劃工作第一責任人。各單位制定規劃責任分工清單,落實責任主體,保證每項指標任務從領導班子到基層部門的責任鏈條清晰明確,戰略規劃成為巡視審計監督重點內容。
適應環境變化的戰略研究能力不斷提升。產業研究、競爭分析工作不斷加強,建立了產業研究工作機制。監控和預判重大形勢變化,深化重大戰略專題的研究和論證,深入研究發展面臨的全局性、前瞻性、關鍵性、深層次重大問題,提升對重大環境變化的辨識和響應能力,切實增強動態規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