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英山縣張家咀國家濕地公園位于湖北省“四屏三江一區”的大別山生態屏障區、浠水干流的重要水域和岸線生態補償區以及東亞——澳大利亞水鳥遷徙區,生態地位十分重要。公園總面積512.54 公頃,濕地面積 324.4 公頃,濕地率為 63.28%,為典型的庫塘型濕地。該濕地具有涵養水源、蓄洪抗旱、水力發電、調節氣候、凈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多種功能。
自2015 年成立濕地公園以來,濕地保護更加科學規范,濕地水質常年保持在地表水國家二類標準以上,成為了英山縣西河沿線四個鄉鎮和城區 21.6 萬人的安全飲用水源保護地。2020 年該公園被國家林草局授予“國家濕地公園”稱號,之后相繼被湖北大學授予“湖北大學野外教學實習基地”、被湖北省科學技術協會授予“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被湖北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授予“湖北省觀鳥基地”。
為了“讓濕地公園成為人民群眾共享的綠意空間”,讓濕地之美造福社會,2023年湖北英山張家咀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強化政治引領和責任擔當,樹立宣傳就是生產力理念,多措并舉,充分發揮科普宣教對濕地保護的巨大促進作用。
一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學習濕地科學知識,提高黨員干部的政治理論素養和業務水平,為濕地科普宣傳提供能力保障。全體黨員干部通過學習,政治能力和業務能力顯著提高,人人都是巡護員、人人都是宣講員。
二是加強科普宣教陣地建設,完善配套設施,為濕地科普宣教提供物質基礎保障。該局對濕地科普館、科普廣場、科普長廊、戶外科普基地、觀鳥基地、科普宣教標識標牌、科普宣傳欄、巡護步道、棧道等進行全面維護,保證科普陣地的宣教功能更強大。
三是增強服務意識,開拓創新,為科普宣教提供思想保障。自2月份開始,該局以“走出去、引進來、濕地科普之花遍地開”的宣教模式,取代“等客上門,坐店宣講”套路,在全縣范圍內以點帶面,播撒科普宣教的“種子”,以期早日“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3月17日上午,湖北英山張家咀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科普宣教志愿服務隊在英山縣實驗中學開展“科普進校園 啟航少年科技夢”的主題活動,100多名師生參加此次活動。
活動現場,師生們聚精會神地觀看了濕地宣傳片、科普資料、野生珍稀動植物高清圖片,鳥類活動視頻,聆聽濕地科學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基本知識,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主要內容,講解員深入淺出、寓教于樂的講解,學生們激情高漲、興趣甚濃,積極參與互動。
據了解,該局今年依托公園寶貴的濕地資源、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功能齊全的宣教陣地和優秀的志愿宣講隊,多次與學校、行政村和縣直單位開展聯合宣講活動,成果豐碩,社會效應十分顯著。2月2日,第二十七個“世界濕地日”,該局與英山縣石頭咀鎮張家咀小學聯合開展“濕地修復”主題活動;3月1日,在“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來臨之際,與英山縣實驗中學聯合開展“走進科學、親近自然”科普研學旅行活動;3月3日,第十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與湖北黃岡大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開展“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共同推進物種保護”主題活動;3月6日,與英山縣石頭咀鎮張家咀村聯合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宣教活動;3月9日,與英山縣紅山鎮白鋪小學、紅山鎮東湯河小學聯合開展“開拓視野、感受科技”科普研學旅行活動;3月10日,與英山縣溫泉鎮長沖中學聯合開展“關注濕地、保護環境、愛護生命”主題活動。
迄今為止,該局已開展團體科普宣教活動達7次,開創了2023年科普宣教工作的新局面,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奮力前行,譜寫出濕地保護的嶄新篇章。(英山縣張家咀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 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