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貴州國資國企扎實推動各項改革任務落實,通過戰略重組、轉型升級、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等方式,不斷做大做強國資國企。截至目前,貴州省國企改革三年行動6大類、34項改革任務已全面完成,國有企業生產經營效益不斷提升,國有資本布局不斷優化,改革成果不斷涌現。
戰略重組做強國資國企
“戰略重組前,甕福(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貴州開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這兩家磷肥生產企業存在同質化競爭,一度打價格戰。”貴州磷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劉荊風說,重組后兩家企業實現強強聯合,發揮出規模效應,磷肥產能躍居全國第一、世界第三。通過規模化經營,企業分工更加明確,實現了從“又專又小”到“又全又大”、從同質競爭轉為協同發展的轉變。
2018年,貴州省以部分原省屬國有企業為基礎,新組建了貴州盤江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貴州磷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8個集團公司。在此基礎上,2022年貴州省國資委繼續將戰略重組作為重要抓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一批主責主業更加聚焦、業務結構更加清晰、核心能力更加突出的優勢企業相繼涌現。
2022年以來,貴州省國資委圍繞“四化”領域,全面啟動新一輪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7月,脫離茅臺集團后的貴州習酒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8月底,貴州民航產業集團和建投集團組建獲省政府審議通過。
今年3月初,貴州盤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收到公司控股股東貴州盤江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書面文件,擬組建貴州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根據公告,貴州盤江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將更名為貴州能源集團,并吸收合并貴州烏江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如果重組成功,有望打造一家千億級的能源綜合企業。”一位業內人士稱。
貴州省國資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國企改革三年來,貴州國資國企進一步做大做強。2022年,全省國資系統監管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5408.9億元,同比增長12.8%;實現利潤總額1102.1億元,同比增長18%。同時,貴州省國資委24戶控股企業營業收入、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2.5%、18.2%。
轉型升級做優國資國企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以來,貴州省國資委聚焦省內支柱產業,推動同類產業專業化整合和產業轉型升級,全力打造白酒等產業。同時,結合自身優勢定位,貴州大數據、新能源材料等新興產業的布局力度也在不斷加大。
新能源產業是近年來貴州發展較快的產業之一,也是貴州重點布局的重點新興產業。2021年底,多家公司出資成立貴州時代礦業有限公司、貴州磷化新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力爭打造全國最大、最具競爭力的磷系新能源電池材料前驅體及氟系電解質生產供應商,并以此吸引產業鏈下游企業落戶貴州,形成貴州完整的新能源材料產業聚群區。
“2022年,研發費用預算首次超過經營收入預算的3%,較2021年提高32%,創歷史新高。”貴州磷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科技管理部負責人邱祖軍介紹,為了提升自身創新能力,集團不斷加大研發投入,2020年的研發投入為6.49億元,2021年增加到10億元,今年有望突破20億元。
貴州磷化集團研發投入的增加,是貴州省國資國企強化科技創新的一個縮影。據統計,2022年1至12月,貴州省國資委監管企業全口徑研發投入費用達47.53億元,同比增加124.55%。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以來,貴州省國資委緊抓科技創新這個關鍵,強化科技創新政策支持,推動監管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支撐重點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截至2022年,貴州國資監管企業國家級創新平臺達到18個、省級創新平臺達到94個,累計申報專利11000多件。其中,由貴州鋼繩(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主導起草的國際標準2項;貴州磷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核心產品濕法凈化磷酸入選國家第三批“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名錄”,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磷礦伴生氟碘硅資源回收利用并實現商業化運營,無水氟化氫進入國家第六批“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名錄”。
市場化經營做活國資國企
2021年10月,一場隆重的中層正職崗位競聘演講測評大會在貴州鹽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舉行,在“比武臺”上,12位報名競聘中層正職崗位的員工依次上臺演講,由此拉開了該集團總部全員競聘上崗的序幕。
三年來,貴州國資國企在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方面按下“加速鍵”。為加快構建激勵約束機制,貴州國資監管企業全面實現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全面建立公開招聘、管理人員競爭上崗、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制度。貴州省國資委21個集團公司建立了針對所屬商業類子企業職業經理人制度,選聘職業經理人50余人,17戶監管企業集團公司以上率下,率先開展管理人員“起立競聘、擇優坐下”。
“集團管理人員強制排名、末等調整比例達14.7%,競爭上崗人數比例達45.5%。”這是在國企改革過程中,貴州省機場集團有限公司交出的答卷。截至目前,貴州國資監管企業員工市場化公開招聘率超99%,全員績效考核覆蓋率達100%,管理人員競爭上崗占比達33%,末等調整或不勝任退出人數占比達4%。通過國企改革開展三年行動,貴州國資國企正加快形成反應靈敏、運行高效、充滿活力的市場化經營機制。
打破“平均主義”,是貴州國企改革的方向之一。近年來,貴州國資國企逐步探索建立了向關鍵崗位、一線單位傾斜的差異化薪酬分配機制。例如,貴州盤江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按照“一人一崗、一崗一表”制定年度和任期考核指標,實現“績效升收入增、業績降收入減”,2021年度集團二級企業正職的年度薪酬基數倍差達到2.25倍,績效工資占比最高達到70%,全集團工資增量的87%用于煤礦井下一線職工工資增長,井下職工人均工資同比增長13%。(記者 施錢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