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貴清(清華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要堅定不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概括提出并深入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黨的二十大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探索和實踐中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重大成果。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基于中國國情、中國現實的重大理論創新,體現了我國現代化發展方向,是對全球現代化理論的重大創新。新征程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對于世界歷史進程、對于人類文明發展同樣具有重大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預示著人類文明進步的新方向
現代化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趨勢。歷史和現實表明,西方式的、資本主義的現代化發展模式已經暴露出深層次的危機,不能繼續引領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自己的文化淵源和先進本質,能夠主動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代表了人類文明進步的新方向。
中國式現代化涵養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現代化不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失掉本國傳統的底色,難以打牢現代化的根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反映了中華民族深層次的精神追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思想理念、價值觀念,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時代價值,都是我們不斷走向現代化的精神依托。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的中國式現代化始終充滿蓬勃的生機。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一定要充分挖掘、傳承、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增強我們發展前行的底氣。
中國式現代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搞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的現代化。我們建設的社會主義,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不是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不是兩極分化的現代化、不是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不是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既不同于西方資本主義性質的現代化,也與蘇聯等傳統社會主義的現代化有所區別。中國式現代化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是科學社會主義的重大創新成果。
中國式現代化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中國式現代化不是故步自封、孤芳自賞的現代化,并不排斥人類優秀文明成果,而是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大膽吸收借鑒一切符合國情的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者,中國共產黨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始終以世界眼光關注人類文明發展,不斷吸收更多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以豐富和發展中國式現代化,這與資本主義國家現代化發展過程中排斥甚至抵制其他文明形態形成鮮明對比。人類歷史上,一些資本主義國家為了維護自身現代化發展取得的既得利益,把自己的價值觀視為人類文明的樣板,把自己的文明和文化凌駕于別國的文化和文明之上,以血腥和暴力對待其他國家的文明成果,推行所謂“普世價值”,罔顧國際公理和正義,實際上延緩了人類現代化文明向前發展的進程。
中國式現代化展現了現代化發展的新圖景
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現出現代化的另一幅圖景。中國式現代化是獨立自主的現代化道路,為世界上其他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中國方案。
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不同于西方的現代化方案。西方發達國家用了近300年的時間基本實現了現代化,由此西方國家的現代化之路也被一些人認為是通往現代化的唯一道路,被奉為現代化的標桿和范式。但實際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之路,每個國家的具體國情不同,現代化之路也會不同,因而現代化不等于西方化。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現代化,建立在對外殖民掠奪、對內殘酷剝削的基礎上。為了獲取利潤,資本家采取各種手段剝削工人的剩余價值,勞動人民和資產階級的矛盾、資本主義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矛盾貫穿資本主義國家的現代化過程。人類歷史已經充分證明西方式現代化的弊病和短板,近年來西方現代化道路的問題越來越明顯地暴露在世人面前,面對金融危機等重大經濟社會治理問題,“中國之治”和“西方之亂”形成鮮明對比。
中國式現代化展現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圖景。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我國人口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的總和,發展途徑和現代化推進方式必然有自己的特點。人口多,基本公共服務需求也大,但也會形成超大規模市場和超大規模經濟體。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的殷切期盼,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共同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能實行“福利主義”,需要根據國情扎實推進。物質富足和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離開精神文明進步的單一物質文明發展,不是我們追求的現代化。我們要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我國不走一些國家通過戰爭、殖民、掠奪等方式實現現代化的老路,我們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是堅持獨立自主的現代化道路。中國式現代化是近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為之不懈奮斗的長遠目標。歷史證明,靠依附別人實現現代化不可行,靠照搬照抄實現現代化不可取。社會主義現代化,要依靠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獨立自主、艱苦奮斗來實現。要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把我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能做其他現代化國家的附庸,不能依靠別國“恩賜”來完成現代化的歷史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黨的百余年奮斗史告訴我們,堅持獨立自主,是中國人民從近代以來的深重苦難成功走向涅槃重生的關鍵所在。中國式現代化之路沒有現成答案,只有依靠中國人民的不斷探索和不懈奮斗才能達成目標。
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通過對現代化實踐、價值、制度的創新,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一種人類文明新形態,給人類現代化的發展提供了全新的選擇,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
一是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人類文明實踐新形態。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通過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僅用幾十年的時間就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中國社會保持了長期穩定,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基礎。中國的巨變昭示了中國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歷史時期,出現了幾千年歷史中沒有過的“中國之治”,開創了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形態。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采取一系列戰略性舉措,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經受住了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推動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形態已然形成。
二是創造了獨特的人類文明價值新形態。從人類文明形態來講,價值觀構成了文明形態的內核。西方式現代化和中國式現代化承載著不同的價值體系和價值形態。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形成了獨特且富含解決人類各種問題密碼的價值體系,指引了一條迥異的現代化之路,孕育了獨特的人類文明價值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倡導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彰顯了中國博大、包容、胸懷天下、合作共贏的世界觀。中國式現代化,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統一,在保障人民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中國式現代化還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現代化,全過程人民民主、協商民主等豐富的民主實踐形式,切實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權利,同西方的虛偽民主觀形成鮮明對比。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中國式現代化主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等理論觀點,形成了綠色發展的生態觀。
三是創造了富有生機的人類文明制度新形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黨和人民長期奮斗、接力探索、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是人類制度文明史上的偉大創造。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將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日趨成熟定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斷完善,為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發揮了重大作用。當今世界,中國式現代化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呈現出“風景這邊獨好”的局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國國家制度具有顯著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實踐證明,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古老的東方大國建立起保證億萬人民當家作主的新型國家制度,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成為具有顯著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的制度,保障我國創造出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也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全新選擇,為人類探索建設更好社會制度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