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離不開金融的深度參與和有力支持。近年來,人民銀行衡陽市中心支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鄉村振興各項部署要求,積極踐行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引導轄內銀行機構持續發力、創新方式、突出重點,將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金融需求,以金融之筆繪就鄉村振興最美畫卷。
黨建引領,構建鄉村振興長效機制
專項行動促振興。2020年以來,該中支連續四年在全轄開展“走基層”專項行動,深入農家走進田間地頭,了解農村發展實情,聽取百姓心聲,共謀發展大計、幫助農村農戶解決了一批急難愁盼問題。如針對聯點幫扶村渡槽修繕項目資金短缺情況,多方聯動,為其籌集10萬元項目資金。在得知該村主要經濟型農產品黃貢椒面臨滯銷困境時,先后兩次組織干部職工和全市銀行機構通過“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的方式,幫助銷售黃貢椒1400余斤。
紅色金融促振興。柴山洲特別區第一農民銀行是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家紅色銀行,現為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湖南首家中國“紅色金融教育基地”。該中支積極幫助籌集資金120余萬元用于舊址修繕及研究工作。同時,依托這一紅色金融資源賦能鄉村振興,不斷探索把紅色文化融入鄉村旅游的發展新路。截至目前,累計接待社會各界參觀學習超80余萬人次,在擴大紅色金融招牌影響力的同時,進一步帶動了周邊村民增收致富。
案例競賽促振興。該中支于2023年2月開展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十佳”案例評選活動。以“做好鄉村振興金融文章,說好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故事”為定位,以創新突出、成效顯著、引領示范為評分標準,共收集典型案例33個,經案例審查、集中審評、黨委研究等工作環節,評選產生了《金融活水潤黃花》《煤矸石上茶花開》等十個優秀案例。同時,加大對典型案例宣傳力度,推動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工作經驗。
夯實基礎,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現在我們取現金、繳醫保、電費、領養老金再也不用坐車去鎮上了,在家門口就能辦理”,在湖南省衡陽市祁東縣歸陽鎮狀元橋村,剛取完養老金的幾位老人欣慰地說,“以前我們為了取養老金一年要往鎮上跑好多趟,一個來回就要30多公里”。現在祁東農商行在村口的商店開設了農村金融服務站,布放了POS機等,儼然成為了一個銀行“小網點”。
近年來,為提升農村居民金融服務的普惠性和獲得感,該中支堅持“因地制宜、遞次推進、便民高效”原則,以服務民生為核心目標,指導銀行機構選擇具有固定場所,經營規范且信譽良好,具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小超市、便利店、農資店、農副產品批發店等作為助農取款服務點,為農戶提供取款等金融服務,彌補了偏遠地區金融網點少、農村居民“有錢難取”的短缺,有效地支持了“三農”經濟的發展。截至目前,助農取款服務點在全市2342個行政村實現了全覆蓋,布放POS機具2.51萬個,辦理取款支付業務679.98萬筆,真正讓農村居民足不出村便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
該中支以創建國債下鄉“省市縣”三級示范點為契機,立足當地農村人口多、存款資源豐富的實際,依托農村銀行網點大力推進儲蓄國債下鄉,創新開展“金融村官”國債課堂100余次,投放國債宣傳折頁10余萬份。全市累計實現農村地區國債銷售5495.55萬元,每年將向轄內農村直接貢獻紅利近170萬元,預計“十四五”期間國債下鄉將給轄內鄉鎮帶來國債紅利超600萬元。
補齊短板,優化農村金融生態環境
“這都要感謝常寧塔山信用鄉創建帶來的信貸優惠政策,為我提供了30萬元的信用貸款,利用這筆資金再次擴大養殖規模,還買了120多套GPS定位裝置,通過牛羊身上的定位裝置,我可以隨時查看情況,極大地減少了牛羊放養帶來的管理難度和管理成本”,衡陽常寧市東江養殖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肖光華開心地說道。
良好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是發揮金融支持鄉村振興作用的重要前提。近年來,該中支堅持“政府主導、人行牽頭、各方參與、服務鄉村”的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創建整體思路,將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與鄉村治理、經濟發展有機結合,形成了“黨建引領、信用賦能、金融助力、經濟提質、鄉村振興”的塔山模式,并向全市推廣。截至目前,全市信用戶數量為54.23萬戶,農戶信用貸款余額為90.03億元,新增信用村103個,增幅119.77%,創建工作增強了農戶的信用意識,提升了農戶的融資能力。
該中支多年來致力于提升農村居民金融素養,積極承擔金融知識普及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職責,組織銀行機構利用趕集日、節假日等群眾集中時機,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持續開展反假幣、電詐以及存保、征信等金融知識宣傳。累計在農村開展宣傳活動60余次,農村居民20余萬人,進一步提升了農村居民的金融意識和風險意識。
加大投入,聚焦“三農”重點領域
衡陽市因地處南岳衡山的南面而得名,群山連綿、河流清澈,具備發展特色農業的天然優勢和良好基礎。近年來,該中支厚植生態優勢,按照“一縣一特”“一村一品”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引導全市金融機構加大對鄉村振興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做足做活特色農業文章,結合當地實情創新金融服務模式,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截至目前,全市涉農貸款余額1285.44億元,較2020年新增410.39億元,增長45.9%。
“從前只能賣一兩百的房間,如今可以賣到三四百,一到周末基本是滿房,感謝南岳農商行的50萬元信用貸款,讓我們在家門口就吃起了‘旅游飯’”。在南岳農商銀行的支持下,家住南岳延壽村的劉老板經營的民宿“延年世家”經過升級改造,原來的農家樂脫胎換骨,搖身一變成為精品民宿,生意十分紅火。
在文旅復蘇的關鍵時期,民宿經濟作為一種鄉村產業新業態,已成為帶動鄉村振興的新亮點。為更好地服務文旅產業發展,助力民宿產業做大做強,該中支引導全市銀行機構靠前發力,主動作為,引灌金融“活水”賦能民宿產業高質量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金融動力。截至目前,全市銀行機構已累計為南岳發放民宿貸款1.76億元,直接或間接創造就業崗位760余個,為當地增收3600余萬元。
中國油茶看湖南,湖南油茶看衡陽。近年來,衡陽市委市政府將油茶產業建設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形成了“耒陽-常寧-祁東、衡東-衡山、衡陽-衡南”三大油茶產業集群,打造了“常寧茶油”“耒陽茶油”等區域品牌。“衡陽油茶”獲批全國油茶領域唯一的“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衡陽油茶產業總產值從2016年的37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219.17億元,增長492.35% , 全市油茶林面積、茶油產量和油茶年產值連續多年穩居全國地級市之首。
為助力“一縣一特”特色產業發展,該中支充分發揮各項信貸政策的引導作用,用好用足支農支小再貸款和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推動金融機構優化信貸資源配置,加大對當地特色產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全市累計發放支農支小再貸款33.72億元,為符合條件的法人銀行機構發放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激勵金2025萬元。2022年以來共為6878戶涉農經營主體發放貸款13.96億元,為衡山縣、常寧市等5個縣市創建湖南省農村三產融合試點縣,常寧市成為全國三產融合發展先導區提供了金融支持。
創新求變,打造特色金融產品服務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農村地區產業發展迅速,鄉村宜居環境不斷改善,農村自主建房之風逐漸興起,對于建材運輸的需求逐漸旺盛。家住常寧市廟前鎮西湖村的張先生憑借良好的信用向常寧農商行申請鄉村振興卡信用貸款20萬元,用于購置一輛大型貨車擴大運輸規模,并享受利率優惠126個BP的優惠政策。如今,貨運訂單源源不斷,日子過的也是紅紅火火。
該中支引導全市銀行機構創新信貸產品和服務模式,加大對鄉村振興的金融支持力度。截至目前,全市共創新涉農融資產品77個,其中法人銀行創新涉農融資產品22個。如衡東農商行面向農村地區農戶、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等涉農經濟主體推出“鄉村振興卡”,該卡具有“一次授信、循環使用、余額控制、隨貸隨還”特點的貸款產品。累計發卡1451張,授信金額9023萬元,當前貸款1677筆,余額5524萬元。祁東農商行與湖南省農業信貸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簽訂業務合作協議,推出“糧食貸”“生豬貸”“特色貸”等一系列“惠農擔”貸款產品,實行優惠利率,并安排專人與農擔公司對接,相互推薦優質客戶。目前共有農擔在保貸款51戶,余額4019萬元。
“道德積分+信用評級授信”模式是該中支創新推出的鄉村金融服務新舉措。以衡陽縣梅花村推行道德積分管理為契機,開展“厚德同心積分”示范創建,構建“道德積分+信用評級授信”新機制,積極引導建設銀行衡陽分行、衡州農商行將個人的孝心、善心等文明道德行為量化為貸款授信的參考指標,實現文明道德與評級授信聯動,創新推出“文明貸”“優享貸”等信用信貸產品,為衡陽縣200余戶新型農業主體發放貸款4200萬元。目前,該村已形成“文明建設+特色產業+鄉村旅游”為一體的綜合農業體系,村民從年均收入不足3000元提升至3萬余元,實現了梅花村的美麗“蝶變”。(作者:尹曄華 陳積松 劉佳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