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事關黨和國家事業全局。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這一重要論斷明確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大意義,點明了新時代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出發點。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準確把握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豐富內涵對于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可以從組織、價值、主體以及范疇四重維度進行深入理解和認識。
從組織維度來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關鍵在于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三農”工作也積累了豐富經驗。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對鄉村現代化發展的不懈探索和對鄉村建設運動的偉大實踐也為新時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積累了不少寶貴經驗。從啟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到提出美麗鄉村建設,再到推動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繼承和發揚黨管農村這一優良傳統使得我國各級黨組織的思想引領力、政治凝聚力與社會號召力顯著增強,機械化、教條化、形式化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數量大幅減少。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牢牢抓住基層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和鄉村人才隊伍建設,一大批信得過、穩得住、用得上的鄉村干部和鄉村精英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展新時代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的實踐與探索,進一步增強了黨的組織建設能力,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政治保障。在黨的全面領導下,我國鄉村振興必將取得新進展、開創新局面。
從價值維度來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作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在“三農”領域的重要體現。自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中國鄉村資源優勢轉化有了全新的推動力,這在一定意義上為我國鄉村經濟轉型升級和產業新格局的構建擴充了發展空間,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意味著我國的鄉村振興進入了新階段、有了新要求。換句話說,我們不僅要借助多元化的鄉村振興舉措彰顯鄉村的經濟價值,更重要的是要依托多元路徑,讓鄉村的多重資源優勢更好地、更有效地轉化為多元的鄉村價值。黨的二十大報告設定了新時代鄉村發展的創新路線,明確了在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的基礎上,實現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美好愿景。推動我國鄉村實現從“美麗”向“和美”路線的轉型升級,更有助于充分、全面彰顯鄉村振興的文化價值、生態價值、社會價值等,為我國進一步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奠定基礎。
從主體維度來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意味著要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在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其難度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匯聚更大力量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起好步、開好頭,就成為了為新時代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匯聚磅礴偉力的應有之義。在思想站位上,“舉全黨全社會之力”要求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根本上統一思想、統一意志,讓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行動。從本質上來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就是要不斷增強農村人口的內生發展動力,打破城鄉二元割裂格局的固有局面,在自治、德治、法治共同發力下為鄉村振興提供環境保障,推動城鄉區域一體化協同發展,構建城鄉利益共同體。基于此,“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意味著不僅僅要把鄉村振興主動權一以貫之地交由農村人口,始終堅持并充分發揮農民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更重要的是要保證多主體共同參與,多元協同治理,在鄉村振興多主體、鄉村治理多領域、鄉村建設全方位的基本格局下,大力動員中國的基層社會力量,激活我國農村活力,使社會各界全面形成合力,進一步凝聚思想共識,為推進鄉村振興共謀良策實招,共同助力鄉村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促進社會變革,進而為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
從范疇維度來看,要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可以說,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我國實現共同富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這就要求黨和國家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既要穩中求進,也要循序漸進,更要持續推進。若要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產生的受益地域更廣、獲益群體更多,就必須堅持穩中求進,走中國式現代化之路,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在全國范圍內推進鄉村振興。與此同時,新時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內在目標就是要滿足農村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使群眾的根本利益得以實現,特別是鄉村發展事關人民福祉,循序漸進化解鄉村社會主要矛盾就成為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核心任務。此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服務于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和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然而中國推進鄉村振興的方式方法有別于其他國家,當前的各項決策構成了適應中國城鄉發展具體實際的獨特方案。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鄉村振興方法論原則的變化為全面推進共同富裕目標導向下的鄉村振興取得實質性進展提供了全新的行動指南,這也預示著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絕不是復刻以往鄉村發展和鄉村治理的陳舊模式,而是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持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通過暢通城鄉要素流動使得最終的鄉村振興成果人人享有。若只是鄉村部分振興或是部分鄉村振興,勢必會進一步加大區域間發展差距,這顯然有悖于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初衷。
【注:本文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究生教學改革項目“農林高校馬克思主義學科碩士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研究”(項目批準號:JXGG2221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高嘉悅,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海外傳播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高小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海外傳播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