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興則農村興,農村興則國家旺。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發展鄉村產業,強調“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他在2022年12月23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各地推動產業振興,要把‘土特產’這3個字琢磨透”,并對“土”“特”“產”三個字的內涵做了詳細闡釋,強調要“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有什么樣的水土,播撒什么樣的種子;有什么樣的資源,發展什么樣的產業。近年來,不少地區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突出特色探索鄉村產業發展,許多擁有顯著地理標識的產品脫穎而出,形成了特色產業鏈,有力帶動鄉親致富。各地發展特色產業的實踐充分證明,“土特產”可以做成大文章。
在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安圖縣,大米、礦泉水、人參、木耳、杏鮑菇、藍莓、山野菜、桑黃、堅果、靈芝等各類特色產業茁壯成長,已經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來源。
為了深入調查研究如何做好做細做實“土特產”這篇大文章,人民論壇調研組來到了位于長白山腹地的安圖縣,探尋當地如何以“特”制勝發展產業,帶富一方百姓。
安圖縣鄉村新貌掠影 安圖縣委宣傳部供圖
依托“土特產”,農民增收有路子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地處吉林省東部美麗的長白山區,是北方著名的“水稻之鄉”。安圖縣土壤肥沃、空氣清新、水源充沛、日照充足,為生產綠色、有機食品創造了獨特的條件。當地精準施策完善農產品結構,突出產品特色,大力發展安圖大米等地方特色產業。
人民論壇調研組了解到,安圖縣建立了許多大米生態農場,并不斷強化田間管理,嚴格把控水稻種管收各環節,保證大米的活性、營養和口感,產出的大米深受消費者青睞,許多“頭回客”已成為了“回頭客”。
大米生態農場 人民論壇網 常宇峰 攝
為做強水稻產業,打響安圖綠色生態大米品牌,帶動農民致富,安圖縣通過鼓勵農戶發展家庭農場和合作社等方式,形成種植、訂單、統一加工和銷售等為一體的水稻產業鏈。同時注重推廣先進技術和升級水稻品種,不斷提高水稻商品價值,讓村民看到實實在在的致富“錢”景,實現產品提質、產業提效、農戶增收。
走進位于安圖縣新合鄉七頂子村的千濟方長白山桑黃產業園,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片錯落有致的大棚和一袋袋長勢喜人的桑黃。
桑黃是一種珍貴的多年生大型藥用真菌,是我國傳統的珍貴藥材之一。“看!這些金黃色的植物號稱‘森林黃金’。這就是桑黃菌子實體,當前投入規模已超過1000萬元了。”千濟方長白山桑黃產業園負責人張德智熱情地為人民論壇調研組講解。
千濟方長白山桑黃產業園中的桑黃大棚 安圖縣委宣傳部供圖
近年來,安圖縣大力發展桑黃種植特色產業,建設種植大棚30余棟,種植桑黃菌椴50余萬個,僅新合鄉年產桑黃菌子實體約4000萬克,產品年銷售額890萬元,廣袤的黑土地上開出了“黃金花”。
人民論壇調研組發現,七頂子村全村近40%的勞動力都參與到了桑黃產業中,帶動新合鄉等周邊多個村屯700余人就業,村民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增收。
“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工程,要統籌好產業發展與民生改善的關系,使經濟發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全體村民,促進全體村民共同富裕。”人民論壇調研組專家、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青連斌認為,隨著大米、桑黃、藍莓等一系列產業的搭建,一個“造血”機制已經建立起來了,能夠使村民長久受益。
“土特產”看似普通,但一頭連著鄉村振興,一頭連著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做好“土特產”文章,就能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匯聚起源源不斷的動能。
盤活“土特產”,品牌富農有奔頭
好山出好水,好水育一方。安圖縣天然礦泉水資源得天獨厚,稟賦突出,具有儲量巨大、水質優良、類型多樣、環境完好的特點。在安圖縣龍泉村,味道甘甜的山泉水澆灌出品質上乘的玉米等糧食作物。依托優質的水資源和糧食資源,這個村子的煎餅產業正發展得如火如荼。
人民論壇調研組在龍泉村了解到,煎餅廠項目通過“企業+農戶+基地”的模式,帶動村民從事煎餅產業。近年來,憑借著龍泉煎餅這張“名片”,龍泉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670平方米的煎餅生產車間,日產量達到500多斤,通過推廣,原本并不起眼的大煎餅,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有了穩定的銷路,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響力,年銷售達300余萬元。
陽光龍泉煎餅廠剛出爐的煎餅 人民論壇網 常宇峰 攝
煎餅加工有“奔頭”,群眾致富有“盼頭”。
“2018年10月開始投產,2019年1月就有利潤了。”原安圖縣龍泉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安圖縣陽光龍泉食品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李忠誠向人民論壇調研組介紹道,該項目使得當地人均收入從脫貧攻堅前3000-4000元,提升到目前人均年收入9800-10000元,增長了近1.5倍。
“以前家里靠種地收入并不高。”安圖縣龍泉村村民王洪濤告訴人民論壇調研組:“現在我和我愛人在大米農場和煎餅廠做工,一年下來能增收4萬元到5萬元,生活寬裕了,居住條件也改善了不少。”
“以前去買點肉吃還不舍得,現在一來賣好吃的我就趕緊跑過去,反正我兜里有錢了!”安圖縣龍泉村村民李桂英滿臉笑容向人民論壇調研組分享喜悅的心情。
“土特產”變為“大產業”,離不開敏銳的品牌發展意識。
人民論壇調研組了解到,安圖縣圍繞擦亮“土特產”招牌,先后打造出安圖人參、盧城之稻、東山白蜜、安圖香瓜等一系列名優品牌,同時著力做實礦泉水文化旅游節、朝鮮族農耕文化節等節慶活動,農業品牌的競爭力、影響力、帶動力顯著提升。
人民論壇調研組專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二級巡視員、研究員張俊偉認為,安圖縣生態環境優越,自然資源豐富,要進一步突出地域優勢,發展特色經濟,做大特色產品、做強特色產業、做優特色品牌,不斷提高安圖縣特色產品的市場知名度、產業競爭力和產品附加值,打出幾個響亮的品牌,給安圖的發展插上一對強有力的翅膀。
“我們要學習先進的企業管理模式和經驗,讓我們村的煎餅廠和大米農場真正具備市場競爭的實力。”安圖縣明月鎮龍泉村黨支部書記柏金鳳認為,家有梧桐樹才能引來金鳳凰,只有我們的產業強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進來,真正建立長效致富機制,讓每一個村民都過上好日子。
產業興帶動百業旺。人民論壇調研組看到,安圖縣特色產業朝氣蓬勃,發展步履鏗鏘。這里一個個產業興旺的場景,彰顯著現代農業發展的強勁動能。未來,期待越來越多的“土特產”走出深山,走進千家萬戶。(作者:人民論壇調研組 執筆:王卓怡 曲統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