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摘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獨特精神標識,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厚文化底蘊,是我們黨理論創新的根基和源泉。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需要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以更堅定的歷史自覺、更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扎實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夯實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文化根基。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兩個結合    

【中圖分類號】A81    【文獻標識碼】A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獨特精神標識,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厚文化底蘊,是我們黨理論創新的根基和源泉。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需要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以更堅定的歷史自覺、更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扎實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夯實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文化根基。

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相契合

馬克思主義是關于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的科學理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其中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理念,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

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與中國傳統“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具有契合性。馬克思主義認為物質是世界的本源,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時間和空間是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形式,沒有無物質的運動,也沒有無運動的物質;自然界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物質存在,人類具有主觀能動性,可以通過合乎自然規律的方式改造和利用自然。中國古代很早就提出了“宇宙”概念,即“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合起來就是“時空”,還提出了“生生之謂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宇宙生成模式,以及“天人同構、天人相參、天人合一、天人合德”的天人關系說和“制天命而用之”的能動觀等,這些觀點蘊含著樸素的唯物主義、辯證的發展觀和宇宙整體論等思想因子。可見,二者在世界的起源、事物的發展、人與自然的關系等方面是相通的。

馬克思人類解放思想與中國傳統“天下大同”的天下觀具有契合性。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馬克思主義以人類解放為己任,目標是實現消滅階級、消滅剝削,進入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實現人類社會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飛躍,體現了“胸懷天下”的氣魄和“以人為本”的人文情懷。在中國,“天下”是古人對世界的表達,“大同”是仁愛的最終歸途,“天下大同”是中國古代追求的理想社會,從先秦社會的“修齊治平”“兼濟天下”到宋明理學的“為萬世開太平”,再到近代的“大同理想”“天下為公”,無不體現了志士仁人為天下生民福祉的立命奔赴和對大同社會的執著追求,也體現了對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發展中作用的肯定,如“民為貴”“民為邦本”等觀點。可見,二者在關注人類進步、民生福祉的“天下情懷”方面具有共通之處。

馬克思主義的國際社會觀與中國傳統“和而不同”的社會觀具有契合性。馬克思主義認為,世界上國家不分強弱,民族不分大小,應一律平等;文明沒有優劣,應相互尊重和包容發展;人類社會是一個不斷向前發展的有機整體,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前進的決定性力量,人類社會的最高形態和最高理想就是實現人人平等、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社會。中國古代“和而不同”的社會觀承認和尊重差異,主張“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禮之用和為貴”,倡導求同存異、多元并存,在差異中謀求“共同”和“大同”。同時也把社會看作是一個從“據亂世”到“升平世”到“太平世”的不斷前進的歷史過程。可見,二者在如何處理不同社會之間、不同文明之間關系以及社會發展規律的基本主張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馬克思主義道德觀與中國傳統“人心和善”的道德觀具有契合性。馬克思主義從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中闡釋道德,堅持集體主義道德原則和公平正義,強調道德的意義在于實踐,注重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并將這些道德觀念升華為“自由人聯合體”的崇高理想。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美譽,注重美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人心和善的道德觀崇德向善重踐行,把人的存在和發展融為一體,不空談道德,主張“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強調“仁者愛人”“中庸之德”,追求“家國同構、忠孝一體”,講究“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秉持“上善若水”“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可見,二者在對道德價值的追求和人類文明發展的認識上具有一致性。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歷史經驗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需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中國共產黨肩負的莊嚴歷史使命。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堅持以“批判的武器”對各種形式的歷史虛無主義和文化保守主義進行堅決的斗爭,堅持守正創新,不斷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活力,使其轉化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精神力量,轉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精神力量,轉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是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指導思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既往歷史中創造的精神財富之精華,但其重大價值不能自然而然地發揮出來,其活力也不能自然而然地轉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實踐力量。馬克思主義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供了價值觀引領和方法論指導,也為其活力的展現和發揮提供了現實指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需要高擎馬克思主義這一“強大思想武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指導地位,旗幟鮮明反對指導思想多元論,充分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實現歷史與現實、傳統與現代的有機結合。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需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要同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道路。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是“守正”,就是守住中華民族的根脈,夯實中華民族安身立命和永續發展的根基。只有守住這個“正”,才能增強我們回答中國之問、解決時代之問的文化底氣,才能增強我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主動和歷史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根基作用愈發凸顯,成為文化自信自強的底氣和來源,不僅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凸顯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而且轉化為中國人民歷史自信和昂揚奮進的精氣神。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需要堅持開拓創新。創新是事物發展壯大的根本動力。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過程中,“創新”首先體現在立足中國大地,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遵循文化建設和發展規律,創新文化建設和發展形式,運用現代技術和方法,堅持以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引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創新”其次體現在充分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并推動其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實踐相結合,將其轉化為現實力量,更好發揮其時代價值。同時,要加強優秀傳統理念和人文精神的宣傳教育,發揮其以文化人的重要功能,使其內化為人們日用而不覺的價值指引,成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強大精神動力。

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現實路徑

新時代新征程上,只有進一步推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才能在各種外來文化的沖擊下始終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化自強,才能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不脫軌、不迷失方向。

積極搭建凝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共識的文化之橋。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離不開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離不開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大團結。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生動能,使之與時俱進,成為全體中華兒女大團結的文化之橋,成為凝聚全體中華兒女團結奮斗、同心共圓中國夢共識的文化紐帶。

不斷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之源。核心價值觀是文化最深層的內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植根中華文化沃土,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具體體現,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的結晶,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價值取向和價值追求,是當代中國精神的具體彰顯。新時代新征程上,繼續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匯聚磅礴力量。

始終堅守文化自信自強的文化之根。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歷史中創造了舉世矚目、絢麗多彩的中華文明,成為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還在繼續弘揚發展的偉大文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這一偉大文明的精髓,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國發展進步的文化基石,是中國人民堅定文化自信自強的底氣所在,也是中國人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骨氣所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需要始終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守正創新,不斷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新動能。

牢牢把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文化之舵。意識形態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需要堅持立主導、強主流,大力發展主流意識形態,樹牢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發揚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維護好意識形態領域安全。新時代新征程上,精準把握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大勢,緊盯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中的不穩定因素,防止在“東升西降”愈發明顯的態勢下,一些西方國家加緊對我國進行文化滲透,企圖消解文化自信和歷史自信,破壞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思想輿論。健全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的工作體系。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原則,牢牢掌牢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始終把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文化之舵。

(作者為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院長、教授)

責編/李丹妮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