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大國基理”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走進福建三明,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中國新聞網、中國網、法治網、人民論壇網等中央重點新聞網站、理論網站、地方網站記者代表深入調研,實地感受福建三明如何通過創新基層治理筑牢“中國之治”。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為新時代基層治理工作提供了遵循。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層是重心和希望所在,黨建引領是根本保障所在。要把黨建引領融入基層治理全鏈條,提升基層治理效能,以“基層之治”夯實“中國之治”。
強引領、求突破,凝聚多元共治力量。基層治理不是“獨角戲”,提升善治成效的關鍵,在于各類組織積極協同、廣大群眾廣泛參與。泰寧縣梅口鄉水際村主動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秉承“先富帶后富”“強村帶弱村”的理念,通過“跨村聯建”黨建模式,構建以“黨組織為核心、產業鏈為支撐”的庫區協同發展新格局。
要堅持“抱團式”發展理念,整合社區黨組織、機關企事業單位、“兩新”黨組織等串點連線成片形成黨建聯盟,完善統籌高效的治理體系,充分發揮黨委(黨組)主體作用,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群眾參與、法治保障的基層治理體系,實現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深化群眾自治強基礎,構建“代表大會議大事、黨群議事議難事、樓棟小組議瑣事”的自治體系,通過“書院院壩(樓宇)協商會”“干部火塘議事會”等共解“小急難”,激發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內生動力;著力完善多元合作的城市治理機制,探索以小區、樓棟為單元的治理微網格,提供親民化、精準化、精細化服務;深化數字賦能提質效,以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大腦中樞”為治理賦能,金湖法庭將“一套辦公信息化設備、一張便民聯系卡、一本宣傳折頁、一組法治套餐”背到景區、林區、庫區和田間地頭,開展巡回審判、多元調解、普法宣傳、社會治理等活動,實現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路,及時解決群眾生活中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泰寧縣梅口鄉水際村金湖法庭“背包法庭” 人民論壇網 張堯 攝
抓基層、打基礎,筑牢堅強戰斗堡壘。基層黨組織書記是基層黨員群眾的“領頭羊”,其能力素質高低、作用發揮好壞直接影響到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戰斗力、凝聚力。三明市推行“跨村聯建”黨建模式,探索組建以強帶弱型、產業主導型、村企共建型、地域聯治型等聯村黨組織,建強聯村“主心骨”,131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實現整頓轉化,95%以上的聯建村連續多年實現“零”越級上訪、“零”群體性事件。
要抓實基層黨組織書記隊伍教育培訓、實踐鍛煉和管理考核,特別要抓好換屆后新任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的培訓,強化思想政治、能力素質整體提升,增強他們的學習、政治領導、改革創新、科學發展等能力,著力培養他們的專業能力、專業精神,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書記隊伍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政治能力和專業水平。要強化黨建責任落實,用好用活項目化推進、組織工作巡查和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等工作措施,抓實基層黨組織書記抓黨建工作責任。要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營造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
將樂縣高唐鎮常口村規碑 人民論壇網 張堯 攝
建隊伍、優服務,鍛造忠誠善戰鐵軍。黨員干部是基層治理的重要力量,提升基層治理能力,重在提升基層黨員干部的治理能力。將樂縣高唐鎮常口村注重發揮“紅色細胞”在基層治理中的示范帶頭作用,以加大宣傳、設立村規民約等方式引導村民抵住“誘惑”,守好青山,并開展合作造林項目,解決村民就業問題,實現林業長效發展。
要抓實黨員隊伍日常教育管理,以“百名講師上講臺、千堂黨課下基層、萬名黨員進黨校”為載體,圍繞黨史教育、政治教育、業務能力提升,創新學習形式、拓寬培養路徑,不斷提升黨員隊伍思想政治素質和其他能力素質。要嚴格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民主評議黨員等黨內基本制度,充分發揮農村無職黨員作用,引導廣大基層黨員積極參與鄉村振興、生態保護、信訪維穩等各項工作中為民服務,增強黨員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榮譽感、自豪感,讓基層治理更有溫度。(作者:楊學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