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多來,面對百年來全球最嚴重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同心抗疫,以強烈的歷史擔當和強大的戰略定力,因時因勢優化調整防控政策措施,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效保護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決定性勝利,鑄就了偉大抗疫精神,創造了人類文明史上人口大國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跡,書寫了中國抗疫的非凡答卷。
一、黨的領導是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決定性勝利的根本政治保證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3年多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開展了艱苦卓絕的抗疫斗爭,先后打贏武漢保衛戰、大上海保衛戰和多地疫情防控阻擊戰,成功抵御住一波波疫情沖擊。事實證明,黨的領導是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決定性勝利的根本政治保證。
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彰顯黨的政治領導力。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事業不斷發展的“定海神針”,“兩個確立”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應對一切不確定性的最大確定性、最大底氣、最大保證。3年多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親自指揮,黨中央牢牢掌握抗疫斗爭主動權,49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是堅強如鋼的戰斗堡壘,9600多萬名共產黨員是沖鋒陷陣的先鋒戰士,黨旗始終高高飄揚在疫情防控斗爭第一線。全國上下勠力同心、并肩作戰,從城市到鄉村,從機關到社區,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匯聚起抗擊疫情的強大力量。在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迅速形成統一指揮、全面部署、立體防控的戰略布局,有效遏制了疫情大面積蔓延,有力改變了病毒傳播的危險進程。實踐證明,核心就是力量、核心就是方向、核心就是未來,正因為有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掌舵領航,中國共產黨具有無比堅強的領導力,成為風雨來襲時中國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求真務實、以變制變,彰顯黨的決策執行力。3年多來,我國疫情防控經歷應急超常規防控階段、常態化防控階段、平穩轉段階段,抗疫防疫歷程極不平凡。黨中央審時度勢、綜合研判,先后制定10版防控方案,出臺“二十條”、“新十條”優化措施,由“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妥善處置100多起聚集性疫情,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較強、致死率較高的病毒株的廣泛流行,較短時間內實現了疫情防控平穩轉段,最大程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了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廣東第14批援鄂醫療隊在武漢期間,整建制接管武漢市第一醫院4個重癥病區,與醫院本地醫護人員結下深厚友誼。圖為2020年3月23日,武漢市第一醫院醫護人員在武漢天河機場為廣東第14批援鄂醫療隊送行。 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攝
運籌帷幄、系統平衡,彰顯黨的統籌協調力。3年多來,黨中央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四五”實現良好開局。2020—2022年我國經濟年均增長4.5%,明顯高于世界2%左右的平均水平,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強勁動力;2022年實際使用外資首次突破1.2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彰顯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活力。廣東作為經濟大省,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戰疫情、穩經濟兩手抓兩不誤,及時出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25條”、“支持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25條”等系列助企惠企政策,僅2022年退稅減稅緩稅降費就達4656億元,全力幫助企業紓困發展、渡過難關;出臺“穩工業32條及增量政策”、“促消費9條和16條”、“促進服務業恢復發展47條”、“穩外貿11條和4條”等系列穩經濟促發展政策措施,千方百計提振市場主體信心,全力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2022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達12.91萬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達8.31萬億元,市場主體總量突破1600萬戶,經濟大省、外貿大省、創新大省和全球重要制造業基地的優勢不斷鞏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二、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抗疫斗爭的制勝法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保護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我們也能夠做到不惜一切代價,因為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們的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理念的最好詮釋,也是中國抗疫斗爭最鮮明的底色、最真實的寫照。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非常之舉應對非常之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我國疫情防控工作一以貫之的重要理念。面對突如其來的嚴重疫情,黨中央統攬全局、果斷決策,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惜一切代價保護人民生命安全,舉全國之力實施規??涨暗纳缶仍?,國家承擔治療費用,全民免費接種疫苗,最大程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2022年11月以來,我國較短時間實現了疫情防控平穩轉段,2億多人得到診治,近80萬重癥患者得到有效救治。截至目前,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種覆蓋率達到96.1%。根據監測數據,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我國新冠死亡率處于世界最低水平,以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病死率類推,我國防控措施減少了數以百萬計的人員病亡。
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以團結之力扛住非常之難。3年多來,廣大人民群眾積極配合黨和政府統籌調度,努力克服疫情防控對生產生活造成的不便,自覺遵守防控規定,有效筑牢群防群控社會基礎。廣大醫務人員白衣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挽救生命。在抗疫最艱難的時期,全國346支醫療隊、4.2萬余名醫務人員千里馳援湖北;進入“保健康、防重癥”階段,1398萬名醫務人員挺立在抗疫最前線。廣大基層工作者、志愿者不畏艱辛、勇毅堅守,僅2023年春節期間各地就累計下沉干部380多萬人次參與農村基層疫情防控??挂叨窢幊浞终蔑@了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同甘共苦的團結偉力。
堅持人民至上,抓防控惠民生,以精準之措保障非常之需。面對病毒變異、疫情反復,我們堅持科學精準防控,加強疫苗、快速檢測試劑和藥物研發攻關,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做好流調溯源,堅決阻斷疫情傳播鏈條;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米袋子”、“菜籃子”保供穩價,順民意、得民心。作為人口大省、開放大省,受疫情沖擊影響大、防控工作難度大,廣東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全省“一盤棋”統籌調度,凝聚各地各方面力量,提級指揮疫情應急處置,堅持主動防、早發現、快處置、防外溢、優服務,織密織牢外防輸入、區域協同、粵港澳聯防聯控“三道防線”,快速果斷處置多起本土疫情。堅持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群眾服務保障工作,積極圍繞暖人心、穩人心開展人文關懷、生活醫療保障和社會安全保障,全力抓好封控區群眾特別是老人、孕婦、小孩、基礎病患者等特殊群體的就醫需求和服務保障。
三、制度優勢和文化優勢是抗疫斗爭的強大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衡量一個國家的制度是否成功、是否優越,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看其在重大風險挑戰面前,能不能號令四面、組織八方共同應對。3年多來,抗疫斗爭偉大實踐充分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和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極大增強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必將激勵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披荊斬棘、奮勇前進。
政令統一、步調一致,彰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疫情暴發之初,開展“生死時速”大馳援,動員最精銳力量向武漢、湖北集結;“驚天神速”建醫院,10多天在武漢改建成16家方艙醫院;數以千計企業迅速轉產,僅用35天就將全國口罩日產量提升約13.5倍。疫情防控實現平穩轉段后,全國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發熱門診、重癥病床迅速擴充,組建16支國家醫療隊,2400余名醫務人員隨時調派跨省支援。廣東在做好省內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堅決服從服務全國大局,統籌調集醫務人員、防控物資等,全力馳援湖北,傾情支持香港、澳門,大力支援上海、海南、西藏、新疆等,盡己所能支持兄弟省區市抗擊疫情、共渡難關。實踐證明,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非凡的組織動員能力、統籌協調能力、貫徹執行能力,能夠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辦難事、辦急事的獨特優勢。
3年多來同心抗疫,我們戰勝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最大程度守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了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隨著疫情防控措施不斷優化調整,廣東文旅市場熱度持續攀升。圖為2023年1月24日,眾多游客在春節期間觀賞廣東省佛山市西樵山天湖水上高樁醒獅表演(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攝
凝心聚力、守望相助,昭示文化自信的強大力量。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同困難作斗爭,是物質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對壘。這次抗疫斗爭充分彰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質稟賦和強大精神力量,中國人民顯示出高度的責任意識、自律觀念、奉獻精神、友愛情懷,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把個人冷暖、集體榮辱、國家安危融為一體,鑄起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強大精神防線,形成偉大抗疫精神。實踐證明,向上向善的文化是我們國家和民族休戚與共、血脈相連的重要紐帶,也是凝聚人心、共克時艱的強大精神動力。
四、以大國擔當推進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戰勝關乎各國人民安危的疫病,團結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3年多來,中國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不僅對中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對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責,以大國擔當推進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公開透明、主動分享,完善全球公共衛生治理。中國始終秉持公開、透明、負責任的態度,積極履行國際義務,第一時間向世界衛生組織、有關國家和地區通報疫情信息,分享病毒基因序列、診療防控方案,向國際社會分享每一起疫情毒株的特征變化,為國際社會疫情防控、疫苗和檢測試劑研發提供重要依據。倡導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完善公共衛生安全治理體系,在國際援助、疫苗使用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主張,為全球抗疫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經驗、中國處方。
團結合作、命運與共,以實際行動支援全球抗疫。3年多來,中國克服自身困難全力支持全球抗疫,累計向153個國家和15個國際組織提供數千億件抗疫物資,率先提出將新冠疫苗作為國際公共產品,最早同發展中國家開展疫苗生產合作,已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供應超過22億劑新冠疫苗,成為全球抗疫物資供應的大后方。向34個國家派出37支抗疫醫療專家組,以實際行動幫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萬人的生命。按照黨中央統一部署,廣東組織精干醫療力量馳援伊拉克、塞爾維亞、馬來西亞、秘魯等國,大力支持受援國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指導加強醫療衛生學科建設,幫助培養醫療衛生人才,為全球抗疫作出了貢獻。
五、堅決鞏固住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重大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強化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時刻防范衛生健康領域重大風險。人類與病毒的斗爭是一個長期歷史過程,當前全國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向好,但全球疫情仍在流行,病毒還在不斷變異,仍存在疫情反彈的風險。我們要倍加珍惜、堅決鞏固住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樹牢底線思維,居安思危、毫不松懈,防止各類“黑天鵝”、“灰犀牛”事件發生。
未雨綢繆、備豫不虞,堅持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堅持預防為主,推動醫防結合,把防風險擺在突出位置,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加快構筑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強化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現代化建設,建立完善智慧化預警多點觸發機制,動態評估優化防控措施。加強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和應急能力建設,立足平戰結合,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重大疫情救治機制,不斷提高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聚焦重點、盯緊關鍵,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擔當篤行。我國是人口大國,易感人群總量大,地區發展不平衡,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必須壓實“四方責任”,盯緊關鍵環節,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更加關注農村和經濟欠發達地區,重視做好老人、兒童等重點人群防護和救治工作。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強公共衛生設施建設,提升全社會文明程度,用千千萬萬個文明健康小環境筑牢防疫抗疫社會大防線。
執筆:王冬 任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