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以人民為中心: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立場

【摘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立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新形勢新要求,順應時代潮流和人民期盼,創造性地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刻回答了為誰發展、依靠誰發展、發展成果由誰享有等重大理論問題。新時代新征程上,要深刻領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關鍵詞】以人民為中心 共同富裕 經濟發展 根本立場 【中圖分類號】D60 【文獻標識碼】A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立場,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體現了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觀,體現了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想信念。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要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推向前進。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于社會主義經濟本質的理論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刻闡釋了發展“為了誰”的問題,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于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的理論。社會主義生產目的體現了社會主義生產的實質,是社會主義制度區別于資本主義制度的根本標志。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以及中國共產黨歷代領導人都在其所處的歷史階段,對社會主義生產目的進行過深入思考。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呼喚著新思想,新的歷史方位推動著新的理論創新。面對新形勢新要求,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鮮明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將社會主義生產目的具體化,深刻闡明了新時代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的主要任務和方針政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適應人民群眾需求變化,努力辦好各項民生事業,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是社會主義生產的根本目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指明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產的價值取向和根本方向。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刻回答了發展“依靠誰”的問題,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于人民主體地位的理論。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創造了社會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是推動社會發展和變革的主要力量。人民主體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精髓,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的集中體現。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開拓實踐者,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唯物史觀,始終將人民立場作為根本政治立場。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鮮明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秉持唯物史觀,堅定走群眾路線,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賦予馬克思主義人民主體地位以新的時代內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指明了人民群眾不僅是現代化進程推進的力量主體,也是現代化發展成果的受益主體,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人民主體地位的理論內涵,深化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主體地位的認識。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刻回答了發展成果“由誰共享”的問題,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于收入分配的理論。收入分配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項基礎性的制度安排。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以后,消滅了剝削制度,確立了按勞分配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分配制度。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社會主義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形成,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鄉居民收入水平顯著提升。但同時,我國收入分配中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主要是收入差距較大、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較低、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鮮明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注重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在不斷做大“蛋糕”的同時把“蛋糕”分好,對馬克思主義收入分配理論進行了豐富發展,明確了新時代完善分配制度的基本原則、目標要求、路徑舉措,為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遵循。

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于經濟工作全過程,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部署經濟工作、制定經濟政策都牢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錨定“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攻克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推動為人民造福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

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更高水平上做到了“發展為了人民”。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確立“兩不愁、三保障”的工作目標,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把幫扶資金和項目重點向貧困村、貧困群眾傾斜,扶到點上、扶到根上,不打折扣完成任務。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基本解決,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減貧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在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我們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戰略,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充分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調動全社會積極性主動性,在更深層次上做到了“發展依靠人民”。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深厚基礎和最大底氣,激發人民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內生動力,對人民群眾創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至關重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充分激發全社會的創新創業活力,深化推動“放管服”和重點領域改革,持續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營造良好創新環境,經營主體總量歷史性地從2012年的5500萬戶增長到2022年末的近1.7億戶,個體工商戶總量站上了1億戶的新臺階;深化對民主政治發展規律的認識,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并付諸實踐,從中央到地方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全面推進,十年來共有210多件次法律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超過120多萬人次提出380多萬條意見建議;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十年來全國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城市由82%提升到100%全覆蓋、農村由31.8%提升到79.5%。

著力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全方位改善人民生活,在更廣范圍上做到了“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促進發展、保障民生置于突出位置,始終把是否有利于民生福祉放在實施政策、采取措施、開展行動時的第一位。全國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6510元增長到2022年的36883元,增速快于經濟增長;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88顯著縮小至2.45;中等收入群體的規模超過4億多人;就業質量顯著提升,城鎮新增就業年均1300萬人;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9年,高等教育普及程度達到世界中上水平;健康中國建設加快推進,人民健康水平大幅提升,人均預期壽命增長到78.2歲;養老托育服務體系加快建立健全,普惠托育服務實現“從無到有”,更好幫助億萬家庭扶老攜幼;住房條件明顯改善,城鎮棚戶區改造惠及9000多萬居民,老舊小區改造惠及2000多萬戶,1.8億左右的農村人口進城成為城鎮的常住人口,享受更高質量的城市生活;建成具有鮮明中國特色、世界上規模最大、功能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新時代新征程上,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的共享理念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

堅持全民共享,確保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全民共享深刻回答了“由誰共享”的重要問題。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當前,推進全民共享,有兩類群體需要特別關注。一類是在擺脫貧困后,需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群體,以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為代表。另一類是在城鎮化快速推進過程中,需要更好融入城市的新市民和需要更好在鄉村生活的農村居民。實踐證明,只有盯住重點群體,秉承“一個不能少”“一個不能掉隊”的理念,才能真正擴大共享的覆蓋面,實現人人享有、各得其所。

堅持全面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全面共享深刻回答了“共享什么”的重要問題。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涉及物質、文化、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多方面。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重中之重就是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關心的就業、教育、社保、醫療、住房、養老、食品安全、社會治安等實際問題,努力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群眾利益無小事,只有做到“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千方百計保障人民各方面合法權益和合理訴求,才能普遍達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強、環境宜居宜業、社會和諧和睦、公共服務普及普惠,實現全面共享。

堅持共建共享,激發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創造偉力。共建共享深刻回答了“如何實現共享”的重要問題。人民群眾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力量。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無論是大城市基層治理還是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歸根結底都需要人人參與、人人盡力。對于基層治理而言,要在基層黨組織的帶領下,充分激發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從而在正確方向上取得更大成果。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過程也是共享的過程,只有實現共建和共享的深度融合與良性互動,使全體人民在“共建”中各盡其能,在“共享”中各得其所,才能凝聚起最廣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動局面。

堅持漸進共享,尊重客觀發展規律統籌需要和可能。漸進共享深刻回答了“如何推進共享”的重要問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共享發展有一個從低級到高級、從不均衡到均衡的過程,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畏難不前,只有充分考慮各種客觀條件和可承受能力,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循序漸進、久久為功,才能積小勝為大勝,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推向前進。

(作者分別為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研究一部主任、研究員;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研究一部助理研究員)

【注:本文系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2022年度課題“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科學體系和理論創新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論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

②習近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必然要求構建新發展格局》,《求是》,2022年第17期。

③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

④習近平:《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

責編/于洪清 美編/宋揚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孫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