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地方要聞 > 主題活動 > 正文

潮派·2023首屆中國“新國潮”藝術大展在上上國際美術館開幕

2023年5月16日下午,潮派·2023首屆中國“新國潮”藝術大展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上上國際美術館成功舉行,上千件作品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wps_doc_1

部分嘉賓和藝術家代表合影

本次潮派·2023首屆中國“新國潮”藝術大展,匯聚了全國最主力的潮流藝術家近200位,大多是生活在新時代的80后、90后、00后青年藝術家,擁有極高的藝術綜合素質、豐富的想象力和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創作的很多主題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傳承和發揚,“中華文化是我們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最深厚的源泉,是我們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從“奈美兔穿越宋朝之旅”,到“鐵面虬鬢”的鐘馗碰上了色彩明艷的涂鴉……一場“新國潮”藝術大展帶來的視覺盛宴,人間煙火氣和正義守護神同時出現在展覽中。

wps_doc_2

開幕式現場

上上國際美術館李廣明館長和靳青青秘書長邀請了百余位重要嘉賓、特邀嘉賓和特邀藝術家出席了開幕式,重要嘉賓有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鎮黨委書記任存高,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魏欣,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鎮黨委委員、人大主席李樹東,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鎮小堡村黨總支書記崔大柏等。

在開幕式上,嘉賓們發言致辭,對“新國潮”藝術大展成功舉辦表示祝賀。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鎮黨委書記任存高發言,“今天是上上國際美術館舉辦的首屆中國‘新國潮’藝術大展開幕式。大家看到最近宋莊有各種展覽、沙龍、各種交流活動層出不窮,和很多藝術家交談都能感受到藝術的朝氣、生機又回來了!作為鎮領導,我們也有同感。中國宋莊經過30年的發展,在藝術方面底蘊非常深厚,宋莊定位是藝術創意小鎮,藝術與文化緊密相連,我希望中國宋莊能夠成為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的重要支撐力量”。

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魏欣致辭,“作為全球規模最大,藝術家最多,民營美術館最多的藝術區,宋莊藝術的發展始終與時俱進,走在前列,當前‘新國潮’是文化自信的一把鑰匙,也是讀懂中國的一個窗口。此次藝術大展不僅搭建了‘新國潮’藝術的重要載體和平臺,也呈現出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融合發展的脈絡,更以多樣的藝術形式講出了中國故事、宋莊故事,發出了中國的聲音、宋莊的聲音,為推進宋莊藝術繁榮發展,打造藝術新高地,具有重要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宋莊作為副中心重點打造的特色小鎮,鎮黨委政府將繼續鞏固和擴大藝術領域地位,變資源優勢為發展優勢,加快提升中國宋莊影響力,為藝術家創造更廣闊的發展舞臺和向上生長的沃土。特別是此次藝術大展當中,各位青年藝術家展現出朝氣蓬勃、銳意創新的精神面貌,正如宋莊熱火朝天的發展態勢一樣,向我們傳遞了青年藝術家可擔重任的強烈信號,青年藝術家將是我們宋莊發展最重要的一支力量。在此,我們也鄭重地承諾,我們將持續加大對青年藝術家的扶持和培養力度,一如既往地為本土藝術家做好服務,解決難題。我們將與廣大藝術家們共謀宋莊發展。借此機會,我再次發出號召,希望藝術家們繼續支持宋莊發展,參與宋莊建設,與鎮黨委同心同向,同頻共振,為宋莊高質量發展,注入新鮮的藝術活力。最后,我代表鎮黨委政府,預祝首屆中國‘新國潮’藝術大展取得圓滿成功”。

國際著名策展人、藝術評論家、導演陸蓉之發言講到,“為什么今天我們中國在積極推廣美麗鄉村,那是因為城鄉已經不再有壁壘了,城市和鄉村是一樣重要的,所以我們期待宋莊是許多人愿意來、愿意傳播、愿意吸引更多年輕人的地方,是一個交流的、交互的、共同發展的一個中心地帶,這是我對宋莊未來的期待”。

wps_doc_23

何為“新國潮”?上上國際美術館館長李廣明提出“新國潮”概念,“將傳統文化和現代審美結合起來的一種消費潮流,其產品滿足了新生代的需求,更傳遞了新生代的價值觀。”中國改革開放40余年,國內出現了多種藝術形式,2003年興起的當代藝術,2012年出現的當代水墨,2021年涌現的潮流藝術……這些藝術形式共生共存,慢慢演進。“每一個時代都有一個更受矚目的形式,今天,這個矚目的焦點在于潮流藝術”,李廣明說。

wps_doc_25

潮流藝術作品主題簡單放松,人物出現越來越少,反倒是帶有治愈性情感的動物符號越來越多,且伴有卡通化趨勢,畫面色彩也愈發明快,不再過分注重造型、透視,而是出現平涂,畫面整體裝飾性更強。潮流藝術的整個發展過程也決定了它與之前的藝術形式不同,它是由藝術家、藏家、公共空間、互聯網、短視頻、直播等新的主體塑造出來的,打破城市和精英主義界限,在全國迅速“開枝散葉”。

首屆中國“新國潮”藝術大展,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這是國內首屆‘新國潮’藝術大展,將國潮與潮流藝術重新結合。通過本次展覽,我們召集藝術界的專業人士,共同來耙梳這一股浪潮里的藝術價值和學術文本,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流派,發出落地有聲的中國當代文化的話語權。”靳青青說。

[責任編輯: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