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五月,山川絢麗,草木搖曳,萬物生長。印尼明古魯市貝納靈海灘,一只放生的小海龜正投入大海母親的懷抱;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的高空之上,楔尾鷹正“巡航”著遼闊的大地;老撾北寮高原的大山深處,一條羅非魚躍出了庫區水面……
從阿拉伯海到印度洋沿岸,從中央高地到南歐江畔,中國電建在“一帶一路”沿線致力于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打造環境友好型工程,在投建營一體化推進的過程中,積極探索項目和不同生物物種、不同生態系統的和諧共生之路。
堅持規劃先行,踐行生態優先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站在南歐江流域示意圖前,老撾員工納塔蓬向80多名蘇發努馮大學的參觀師生講解著南歐江梯級水電站的“前世今生”。
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世界各國知名咨詢公司云集南歐江,為整條流域的水能開發先后提出過諸多規劃方案,中國電建擯棄了傳統的高壩大庫,最終以“一庫七級”分兩期開發的規劃方案脫穎而出。
南歐江流域梯級水電站創新采用“一庫七級”分兩期開發的規劃方案,實現流域性梯級電站聯動調節,以盡量減少原居民搬遷,盡量減少耕地、林地淹沒損失,盡量減小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現如今,南歐江水電站在提供源源不斷清潔能源的同時,鷹擊長空、魚翔淺底,兩岸青山疊翠,民眾安居樂業,老中友誼地久天長……
在乞力馬扎羅山腳下,廣袤的非洲草原,中國電建海外第一個控股投資PPP項目——肯尼亞年金公路LOT32標段部分路段穿過塔韋塔郡查拉湖野生動物保護區,而湖內特有的瀕危淡水螃蟹和羅非魚,吸引著建設者們關注的目光。
為了避免對湖內野生物種造成影響,中國電建項目團隊積極響應生物多樣性保護組織聯合發起的“零滅絕聯盟”倡議,決定對穿越查拉湖保護區的路段進行改線,繞開保護區邊界,守護好這一方動物樂園,并被編入《“百企千村”國企力量藍皮書》。
萬物蓬勃,生生不息。中國電建將“科學開發、綠色發展”奉為圭臬,踐行“規劃先行、生態優先”理念,將生態保護作為項目前期的重中之重,優化選址選線,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合理避讓環境敏感區,減少土方開挖和樹木砍伐,有效保護項目所在地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
推進綠色施工,打造和諧共生
天地生物之心,與萬物為一體。
波蘭西南部,弗羅茨瓦夫,穿城而過的奧得河將老城區分割成若干座島嶼。中國電建中標弗羅茨瓦夫防洪工程中規模最大標段,為保護棲息在河域兩岸的大量鳥類、兩棲動物、昆蟲、魚類以及受保護的植物物種付出了最大的努力。
項目團隊聘請專業動植物環保公司,邀請社會學家、昆蟲學家、魚類學家、爬蟲學家、鳥類學家組建了專家團隊,為魚兒專門建了一條VIP階梯通道。魚兒逆流而上,游累了,則可以在立柱旁的緩沖區休息一下……
項目的完工不僅使弗羅茨瓦夫市抗洪能力從五十年一遇提升至百年一遇,也為推行綠色施工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環境保護做出積極探索和貢獻,成為中國企業在歐盟基建市場順利履約并拿到移交證書的第一個項目。
初春的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中央高地,嬌嫩的芳草為挨過了冬天的澳洲黑牛帶來了一年里最爽口開胃的食料。作為中國電建在發達國家市場可再生能源業務的“先行先試”項目,牧牛山風電項目從開工伊始,便編制了動植物保護、噪音防護等多項環保措施,力求風機與自然和諧共生,融為一體。
楔尾鷹,塔斯馬尼亞州瀕危物種。為此,中國電建項目團隊引進世界上最先進的鷹類監控保護系統,實現對場區所有楔尾鷹的監控,預警和保護,為楔尾鷹打造一片安全走廊,系統比首臺風機投產發電提前了4個月投入使用。
生態一寸不讓,綠色半分不減。中國電建推行綠色施工,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注重工程施工與生態保護的有效融合,做到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遵守生物多樣性公約保護瀕臨滅絕的植物和動物,促進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
追求永續發展,實現生態文明
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
“這小家伙好厲害,爬得好快!”在印尼蘇門答臘貝納靈海灘,中國電建明古魯電站的員工們和當地公益組織合作,再次見證了100多只小海龜回歸大海母親的懷抱。
因為人類活動干擾、非法貿易等多種原因,明古魯省海域內的海龜種群曾一度衰退嚴重。作為明古魯省最大的投資項目,明古魯電站的投產發電有力拉動當地經濟發展,解決大量就業問題,很多居民改變“靠海吃海”傳統生產生活方式,海洋生態得到了有效保護。
“像中國電站這樣有責任擔當的企業參與到保護海龜的公益活動中來,為我們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明古魯省海洋和漁業局負責人評價道。
被譽為柬埔寨“三峽工程”的甘再水電站,自2011年底正式投入商業運行。在10年時間里,中國電建建設者建成了上千平方米的珍貴樹木苗圃,通過植樹造林、投放魚苗蝦苗恢復建設區生態環境,先后獲得當地政府頒發的“環境保護特殊貢獻獎”“漁業保護與資源恢復”獎狀。
每到旱季,很多村民都會選擇一塊山坡放火燒山,以便開墾土地,種些玉米等農作物,往往弄得濃煙滾滾,烏煙瘴氣,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特別大。這是老撾南歐江兩岸村民的集體記憶。
為此,中國電建在這里建立多個動物棲息地保護區,廣泛開展增殖放流魚苗,定點種植生態受益林,同時,和當地政府聯合開展普惠式的升級改善工程,提供菠蘿蜜、香蕉、橡膠、砂仁等多種經濟作物以供村民選擇,提供牛、羊、豬等特色養殖項目。如今,南歐江從過去的“靠水吃水、靠山吃山”轉化為現在的“靠水發展、靠山發展”,山更綠,水更清,民更富。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在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進程中,中國電建承諾如山,敬畏如山,擔當如山,為地球家園鐫刻絢麗的中國印記,為推進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